群山之中的“中國天眼”。資料圖片
近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再次收獲一項重要科研成果——發現目前所知軌道周期最短脈沖星雙星系統,填補了蜘蛛類脈沖星系統演化模型缺失的一環。
脈沖星是大質量恒星死亡后的“遺骸”。而所謂蜘蛛類脈沖星,特指一種毫秒脈沖星,是超新星爆發時產生的中子星的一種。
對脈沖星的觀測研究,有助于揭示更多的宇宙奧秘,備受關注與期待:脈沖星自轉周期高度穩定,部分脈沖星自轉周期的長期穩定性已經趕上甚至超過氫原子鐘, 這表明脈沖星在宇宙航行領域是潛在的、可替代原子鐘的時間標準;脈沖星具有“階段性”發出信號的能力,發現并鎖定脈沖星位置,有利于實施更廣闊的宇宙區域探索,未來我們想前往一個遙遠的星球,脈沖星將是深空中的最佳“導航儀”……
據介紹,憑借超高靈敏度和極強的探測能力,“中國天眼”僅用5分鐘就抓到了該蜘蛛類脈沖星系統的信號,比其他設備觀測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所得到的信號還要強。截至目前,“中國天眼”已發現超過780顆脈沖星,成為世界上發現脈沖星效率最高的設備。
“中國天眼”體現著中國在基礎學科和工程領域的強大實力,為探索更深更遠的宇宙,提供了更多的機遇與可能:作為一個多學科基礎研究平臺,“中國天眼”憑借其超強的靈敏度,有能力將中性氫觀測延伸至宇宙邊緣,觀測暗物質和暗能量,能研究極端狀態下的物質結構與物理規律;有希望發現奇異星和夸克星物質,發現中子星以及黑洞雙星,無需依賴模型精確測定黑洞質量;可用于搜尋識別可能的星際通訊信號,尋找地外文明……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相信“中國天眼”會在更多層面上創造更具有意義的成果,為全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貢獻更大力量。(■吳淮江 林江鵬)
上一篇:國防部:絕不會任憑菲方無理取鬧
下一篇:培育更多新農人成為興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