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世偉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前些日子傳得沸沸揚揚的“小學生秦朗巴黎丟作業”事業,可算迎來了真正的“結局”。4月12日,杭州警方通報:#秦朗丟寒假作業系擺拍博主被處罰#,公安機關查明徐某藝與其公司編導薛某編造劇本,在網上購買寒假作業本,擺拍視頻進行發布。
不得不說,這場擺拍事件的策劃者@Thurman貓一杯_(徐某藝)及其團隊,為了流量可謂不擇手段。他們利用大眾的好奇心,編造出這個看似真實又離奇的故事,以此吸引眼球、賺取點擊量。
然而,他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事實: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之快、范圍之廣前所未有,任何虛假的信息都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戳穿,而一旦謊言被戳破,所帶來的反噬效應更是極其嚴重。
警方通報當日,網紅博主@Thurman貓一杯_ 發視頻稱:承認秦朗巴黎丟寒假作業事件為編造,給大家道歉,深感愧疚和抱歉。 有網友表示:不是這不就是個段子嗎,造成什么惡劣影響了?
徐某藝及其團隊,錯的可不僅僅是擺拍這一行為。錯在為了追求流量而喪失自媒體應有的職業操守和道德底線,也錯在利用了公眾的信任,更錯在破壞了網絡空間的信息生態。這種為博眼球而不擇手段的做法,損害的是自媒體行業形象,侵蝕的是社會信任之基。
此前,“211畢業男子被裁瞞著妻子送外賣”事件也被平臺確認為擺拍。從“高學歷”“夫妻之間”“送外賣”這類熱點元素,到“寒假作業”在“巴黎”被“網紅博主”撿到這樣的如此巧合,屢禁不止的擺拍現象在互聯網蔓延。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這種去中心化的傳播模式賦予了每個人更多的話語權,但同時也帶來了信息真偽難辨的問題。徐某藝的擺拍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提醒我們,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批判性思維至關重要。不能盲目相信網絡上信息,更不能被那些為追求流量而編造虛假內容的人所蒙騙。
當下,信任是一種稀缺資源。在徐某藝道歉視頻的評論區,有粉絲評論“你讓我的信任變成了笑話”獲得數千點贊,沒曝光前說是真人真事,甚至稱“已聯系到秦朗母親”,騙取的是網民的信任,寒的是粉絲的心。目前抖音已禁止關注@Thurman貓一杯_ ,顯示該用戶違反社區規定。處罰力度是否過輕了?平臺還應加強管理,一旦發現,立即查處,對造謠行為嚴懲不貸。
“秦朗丟寒假作業”的鬧劇終會落幕,但我們對網絡誠信的追求卻永不停歇。無中生有、無事生非,就該給予“一記重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