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乘坐634路公交車從西直門到香山。一路上,楊柳絮漫天飛舞,一團團的,仿佛“四月飛雪”。
這條路上栽種了數千棵楊柳樹?,F在,正是楊柳絮的盛飛期。
每年的四五月,楊柳絮就會在北京城漫天飛舞。為治理楊柳飛絮,北京市園林部門從2003年開始,先后尋求多種解決方法,從砍伐、噴藥、嫁接到如今的打針,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要真正抑制楊柳飛絮仍任重道遠。
京城無處不飛花
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王建軍介紹,楊柳樹屬雌雄異株,造成飛絮的為雌株。楊柳飛絮其實是楊樹和柳樹產生的一種雪白的羽絨狀花粉,也就是楊樹和柳樹成熟的種子。
根據多年物候觀測,北方的楊絮開始飄飛平均在4月10日,大約一周之后柳絮始飛,二者共同飄絮的時間長達半月以上。
北京市專業氣象臺臺長丁德平表示,今年北京的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致使今年楊柳絮飄飛期較常年偏早,于4月7日左右就開始飄了,預計楊柳絮飄飛期將持續到4月25日。
在城區人流相對集中甚至密集的區域,每年春天,持續近一月的楊柳飛絮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加之北京春季干燥,飛絮造成的危害愈發明顯。
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植保研究室主任車少臣表示,楊柳飛絮的危害主要表現為影響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如導致皮膚過敏,出現小紅疹、脫皮、紅腫和瘙癢,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此外,飛絮還對公共安全、交通安全和公共設施有一定的危害。如飛絮可能堵塞汽車水箱散熱片使汽車易開鍋熄火,遮擋行人、車輛出行視線從而影響交通安全。
飛絮還是易燃物,接觸煙頭等易導致火災的發生。
據2005年北京園林綠化普查結果,北京已有楊樹200余萬株、柳樹120余萬株。有資料表明,城八區共有雌株楊柳樹約37萬多株。
實際上,作為我國華北地區土生土長的鄉土樹種,楊柳樹一度是北京城市綠化的英雄。
原北京市園林局一位負責人介紹,1973年,園林局購買了一批毛白楊,因為速生又長壽,景觀效果良好、養護方便等因素,市林業局、公路處等部門也相繼購買了一大批,沒多久北京城里便楊柳遍布了。
雌性楊柳進入成熟期后的飛絮問題,在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
對于40歲的市民王天旺來說,在大楊樹下,是他對北京生活的記憶。
他說,10年前,北京大部分道路的行道樹均為毛白楊,它們挺拔的樹干、樹皮上大大小小像眼睛似的斑紋,以及春季京城無處不飛花的場景,都給他留下很深、很美的印象。
與楊柳飛絮的“斗爭”
2000年以來,隨著城市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市民對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楊柳飛絮污染問題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北京市“兩會”期間,亦有委員提出相關提案。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一位負責人表示,對楊柳飛絮的控制應當是分區域的。如人員密集區和人流量較大的區域,飛絮給敏感人群帶來了不少麻煩,應當控制;而在相對開闊,空氣流通較好的郊區,還應遵循自然規律。
從2003年起,北京園林部門開始對人員密集區、活動頻繁區的楊柳進行飛絮治理。
最簡單的辦法是直接砍伐淘汰楊柳雌株,更新樹種。
但由于現有的楊柳樹數量龐大,已形成良好的綠化、生態、景觀效果,貿然砍伐更新后短期內難以恢復。而且直接淘汰更換成本很高,需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科研人員隨后開始尋求用技術手段來抑制飛絮。車少臣說,思路就是對楊柳樹實行“計劃生育”。
剛開始,科研人員希望用“去冠更新,高位嫁接”的方法,將雌株變成雄株,以變性來達到絕育目的。
但經過試驗,楊樹高位嫁接后樹型無法恢復,因此不適于治理楊樹飛絮。而柳樹去冠后,原有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大幅下降,嫁接后需三四年才能恢復。因此該方法無法大面積推廣。
之后,科研人員又想出“高壓噴霧,疏除雌花”的方法,就是在花開到一半,種子還沒有完全成熟時,通過噴灑特定藥水的方式,造成花序未開先凋,這其實是給楊柳樹做“人工流產”。
這種方法需嚴格掌握好施藥時間,打藥后還要及時清掃脫落在地上的花序,否則會二次飛絮,降低防治效果。此外,這種方式有藥害,對柳樹的藥害尤其明顯,還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試行了一段時間后就被舍棄了。
“抑花一號”出生
2006年,北京市科委專門立項開展科技攻關,課題名稱為:城市管理中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楊柳飛絮控制技術的研究與示范”。
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5名科研人員在此前多年的研究基礎上,于當年研制出楊樹和柳樹飛絮抑制劑“抑花一號”。
車少臣說,“抑花一號”屬于生物干擾制劑,通過對楊柳樹的激素調節來抑制飛絮的產生,其實是一種“節育避孕”措施。當年3-5月底使用,可控制次年楊柳飛絮。由于采用樹干注射方法,簡便易行、無藥害,對楊柳樹飛絮的控制效果可達90%以上。
2007年春季,“抑花一號”對市屬公園的楊柳飛絮雌株進行了飛絮控制示范工作。
2008年,“抑花一號”在北京城區部分地區以及其他省市進行示范推廣。
今年,已有100多家綠化產權單位開始使用“抑花一號”,涉及豐臺、石景山、海淀、昌平等區的2萬多株楊柳樹。
昨日上午,北京公園2009年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舉行,“抑花一號”作為重要的科技成果對外發布。
抑制飛絮任重道遠
盡管使用“抑花一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要真正抑制楊柳飛絮仍任重道遠。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王建軍說,雖然“抑花一號”是近些年研究的幾種辦法中相對較好的,但也存在不足。如注射每次僅管一年,且今年注射,明年才能發揮作用。
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植保研究室主任車少臣則認為,抑制楊柳飛絮的攔路虎不是技術,而是資金投入。
藥劑費加上防治器械、防治人員技術培訓等,目前給一棵楊柳樹打針的費用在5元到15元左右。11家市屬公園中有1.5萬株楊柳飛絮雌株,采用注射方式進行飛絮控制,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每年大約要投入20萬元。
目前政府所屬的楊柳樹,每年每棵樹的養護費用只有幾元,剛夠打一次針,根本不可能都用來防治楊柳飛絮。
在北京,楊柳樹的歸屬也是五花八門,市園林綠化局、各區縣園林局、各大公園、機關單位、企業、小區物業、街道、甚至個人都可以是楊柳樹的產權所有者。
一個小區物業的負責人坦承,楊柳飛絮不是病蟲害,沒必要防治。且飛絮的時間很短,一兩周就過去了,為此大把花錢沒必要。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近日表示,今年會繼續對部分公園、幼兒園、大學校園周邊、精密儀器高新技術工業區周邊、道路和小區開展抑制“楊柳飛絮”試驗示范工作。預計3到5年后,北京城市中人員密集區和人流量較大的區域,飛絮漫天飛舞的情況將逐漸得到控制。
車少臣則表示,科研人員正在努力降低成本,目標是將每針的價格控制在1元左右。另外,他們也在尋找更好的抑制飛絮方法。但要想在更大范圍內抑制楊柳飛絮,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治理楊柳飛絮四法:
楊柳飛絮是楊樹和柳樹產生的一種雪白的羽絨狀花粉,也就是楊樹和柳樹成熟的種子。造成飛絮的為雌株楊柳樹。
砍伐雌株,更新樹種
直接砍伐淘汰楊柳雌株,更新樹種。
防治成本:300-500元/株。
說明:成本過高、生態效益下降、更新過程漫長。
高壓噴霧,雌花疏除
在花開到一半,種子還沒有完全成熟時,通過噴灑特定藥水的方式,造成花序未開先凋。需在楊樹花序生長到4-6厘米的短時期內施藥,才能產生較好效果。
防治成本:20-50元/株。
說明:成本略高、環境污染嚴重、容易導致藥害。對柳樹藥害尤其明顯。
去冠更新,高位嫁接
剪除柳樹的細枝末節,留下主干,然后在高位截除,嫁接上不飛絮的雄性枝條,相當于給楊柳樹做“變性手術”。
防治成本:120-150元/株。
說明:成本較高、影響景觀效果、成型過程緩慢。對楊樹無法實施。
樹干注射,抑制花序
先用電鉆在樹干上打孔,一般深2-2.5厘米,用于往里面加藥。打針時,要先將針頭放入注射孔,用注射針自帶的壓縮密封膠圈將注射孔密封,然后將藥注射進去。
防治成本:5-15元/株。
說明:成本合理、簡便易行、促進生長。楊柳飛絮抑制效果顯著。
記者 林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