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1小時花3000元還被拉黑,交了上萬元費用平臺推薦對象不合標準也不退費,花高價購買紅娘服務要領證才發現對方離過婚,被紅娘單獨約談洗腦式宣傳花費數萬元,明明已經退出了婚戀平臺可還是屢屢接到騷擾電話……
婚戀網站的這些問題,你都遇到過嗎?
在生活中,一些網絡婚戀交友平臺線下門店為了提高業績,使用不正當的經營手段,不僅侵犯了消費者權益,也擾亂了婚介服務市場秩序。
早在2015年,國家網信辦、公安部、工信部等部門就曾聯合開展“婚戀網站嚴重違規失信”專項整治,依法關閉128家嚴重違規失信婚戀網站(含網站婚戀頻道)。2019年至今,多款婚戀交友APP因侵害用戶權益被工信部通報要求整改。2021年江蘇消保委也約談了5家頭部婚戀平臺。
雖然這些平臺都在強調要保護用戶信息、財產安全,規范銷售行為,但從目前的消費者投訴看,泄露個人信息、虛假宣傳等問題依舊存在。
搭上互聯網的東風
婚介服務行業野蠻生長
《詩經》中云,“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媒人,在我國幾千年的傳統里扮演著重要角色。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出現第一個婚姻介紹所,再后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婚戀介紹所開始向線上轉移。
2003年前后,世紀佳緣、百合網等婚戀交友網站相繼成立,國內線上婚介平臺雛形逐漸出現。2010年眾多電視相親節目火爆,使互聯網婚戀交友網站的知名度大幅提高,線上商業模式開始反哺線下。
數據顯示,中國現存2.2萬家婚介相關企業,2021年注冊量達到3600余家,較20年前數據增長約10倍,2022年前3個月新注冊企業就有545家。
民政部數據顯示,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2021年超過9200萬的成年人是獨居狀態。近兩年,由于疫情原因,年輕人社交圈都轉至線上,加速了適齡青年在婚戀平臺的活動時間。
“七普”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男性人口為72334萬人,女性為68844萬人,正是這樣的現實情況,在婚戀平臺注冊會員信息方面,男性占比要高于女性,且Z世代逐漸成為適齡婚戀階段主體,25-30歲用戶占比高達34.7%,從區域看,一二線城市用戶占比達65.6%。
青年、適齡、一線城市、有一定財力,需求造就市場。據相關咨詢機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婚戀交友市場規模僅線上就有72億元,比2015年翻了一倍多,預計2022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80.5億元。
科技進步特別是互聯網的應用,讓婚戀平臺行業迎來野蠻生長期,但婚戀平臺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在近幾年,婚介平臺的各類問題層出不窮,不少平臺品牌形象受損。
洗腦式營銷套路深
服務無法兌現退款難
用交友軟件、在婚戀平臺尋找真愛的人越來越多了,吐槽、投訴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隨著線上平臺發展與線下實體店的不斷擴張,婚介服務行業各種亂象也開始滋生。
近期有媒體記者在臥底一家婚戀平臺的線下門店時,發現該門店存在紅娘設立虛假人設、會員個人隱私信息在后臺“裸奔”等問題。在這樣的婚戀平臺中,騙子只要在相關的QQ群里花幾十塊錢就能買下一個一年以上的“老號”,并可以修改個人資料,為自己打造一個完美人設。
而這些問題,只是冰山一隅。
在相關投訴平臺上,涉及大量婚介服務的投訴。這些投訴聚焦于虛假承諾,哄騙式消費,引導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或花唄付款,費用高退款難,霸王合同條款,服務質量差,未履行服務承諾及營銷騷擾等問題。
注冊網站填寫相關信息,照片都沒有上傳,卻接到紅娘電話表示已有優質對象青睞于你;約至線下門店,紅娘采取長達數小時的疲勞轟炸,誘導消費者進行消費。
在投訴平臺上,很多有這樣經歷的消費者稱之為“洗腦式營銷”。
“紅娘通過各種話術制造我的單身焦慮,將我塑造成一個無能的人,令我覺得自卑和恐懼,當我要走時她就用我的父母、同齡人抨擊我,在近3個小時的交談后,我已饑腸轆轆、口干舌燥,頭腦也不清醒,后來用信用卡分期付了款?!币晃幌M者這樣告訴媒體記者他付款的流程。
曾有相關從業人員告訴媒體記者,目前市面上的婚介機構,甚至一些知名的婚戀網站的拉單套路大多一樣。線上拿到會員信息,紅娘與之進行溝通拉近關系,通過聊天確認消費者的工作、收入等情況,邀請至線下門店后,紅娘會見縫插針地挖痛點,最后推出紅娘根據聊天情況推測對方經濟實力后自主定價的套餐。
除了銷售環節,還有許多后續服務中的坑,據溫州晚報2021年12月14日報道,一名30多歲的男性消費者在婚介店花高價在世紀佳緣購買紅娘服務,讓他們介紹了個未婚女孩,可要領證了,才發現對方離過婚。
同年11月,28歲的常德易先生在網上看到婚介平臺廣告,簽完合同交錢之后卻發現公司承諾的服務沒有兌現,推薦的相親對象根本不按他的擇偶標準來,不僅如此,工作人員還嘲諷易先生條件一般,令易先生氣憤不已,向公司方提出退款申請,而其工作人員以易先生單方面違約為由拒絕退款。
婚介中介費高昂
消費者維權困難
婚介機構在宣傳時,經常會用到“優質異性資源、高端成功人士、精準匹配”等詞語形容征婚者,而越是“優質”的資源,對應的也是越高的服務費。
目前,全國婚介市場收費并無統一標準,屬于市場定價行為,盡管一些婚介收費價格高昂,但是對于具體服務細節卻都含糊其辭,無法詳細表述。當消費者交錢后又想退款時,婚介平臺則會以已產生服務為由少退或者不退。
從消費者的投訴金額看,婚介服務費并不低,價格區間分布在1萬到5萬元的最多。
2020年,長沙市民尹女士就在世紀佳緣婚介繳費一萬元,可離開五分鐘后返回要求退款,就被告知無法退款,要扣除百分之三十違約金。對于如何退款的問題,有平臺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家沒有統一時間以及扣費標準,都是以雙方溝通為準。
一方面是婚介機構不予退費,侵犯消費者權益;另一方面則是消費者維權十分被動。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北京市企業法治與發展研究會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占領介紹,這是因為許多婚介機構的侵權行為權責界定不難,難在取證。
例如,婚介機構的虛假宣傳并沒有在合同中載明,消費者如果缺乏法律意識,沒有保留和收集相關證據,事后再收集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在戀愛過程中交友對象惡意詐騙,也很難界定是普通情感糾紛還是違法犯罪行為。同時,也有不少消費者因為維權成本高而放棄維權。
另外,近年來,利用婚介機構、婚戀網站實施詐騙的案件也屢屢發生。2022年2月19日,沈陽公安反電信網絡犯罪查控中心公布,2022年1月1日至今,沈陽有6位女士在珍愛網交友過程中陷入騙局。其中2起為刷單詐騙、4起為“殺豬盤”詐騙,被騙總金額達170.5萬元。受害人年齡最小20歲、最大51歲,全部為單身女性。
婚戀平臺只顧推銷、審核存在漏洞的行為,已經讓消費者人身、情感和財產暴露在巨大風險中,已嚴重侵犯消費者安全權。
為何婚介行業會亂象頻發?
婚介行業投訴多、印象差,與婚介行業的特殊性有分不開的關系?;榻樾袠I沒有實際產品,只是單純提供服務,對消費者而言,評判標準只是看最后有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如果脫單沒有成功,便會輕易否定服務價值。
缺乏行業標準也是導致婚介市場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企業隨意定價缺少標準、服務不到位、退款難、合同存在漏洞等問題,都是因為缺少行業規范。
雖然在《網絡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中,明確了婚戀交友網站作為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盡的義務,包括實名審核、信息傳播監管等,但應用到實際,顯然效果不夠深刻。
同時有業內人士分析,婚介行業目前也缺乏專門的監管部門。監管錯位也是導致婚介行業亂象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咨詢機構對婚戀平臺用戶進行調研時,有超過一半用戶認為婚介機構的婚戀資源比較豐富,可以拓寬自己的交友渠道,也就是說,大部分人都是沖著交友去的,但同時也有超五成用戶因為擔心個人信息安全問題而不選擇在平臺交友。
目前,各種問題頻發已經讓婚介行業面臨信任危機,對很多深耕婚戀行業的品牌而言,這并不是一次整改、調整規范就可以解決的。
有在行業從業多年的婚介機構董事長告訴媒體記者,當前最需要的還是得明確監管部門,由該部門牽頭制定相關各行業行規,也讓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后有地兒可投訴。
對消費者而言,要對婚介結構的交友模式保持清醒認識,高昂服務費不一定就能換來愛情,不要因為著急“脫單”而喪失理智。
參考資料:
1、澎湃新聞,《領結婚證時才發現女友離過婚,“世紀佳緣”婚介遭消費者投訴》
2、湖南日報,《這事辦好了丨婚介失敗 服務費已協商退還》
3、財經雜志,《2.6億單身青年,如何避免“婚介騙局”?》
4、澎湃新聞,《江蘇消保委調查5大婚戀交友平臺,普遍存在虛假宣傳、退費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