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旅游”是綠維文旅董事長林峰博士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自主旅游時代,旅游者將擁有更多可選擇時間、可選擇產品和商業提供服務方式,旅游創業和創新成為時代趨勢,科技引領成為時代的印記,旅游業將呈現出“四大變革+四大發展”的新變化。
一、四大變革引導自主旅游時代
1.“五有”消費變化驅動供給變革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不斷發展,使各個消費群體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也都處在不斷變化的趨勢中。目前,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和假日制度的改革,中國旅游人群呈現出了“五有”的特征:
一是越來越“有錢”——中國人均GDP和可自由支配收入不斷增長。
二是越來越“有閑”——假日制度的改革及工作形式的多元化等使人們有越來越多的可自由支配的出游時間。
三是越來越“有意”——旅游成為大眾休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出行意愿和個性化需求凸顯。
四是越來越“有品”——中國“富?!焙汀案邇糁怠比巳旱尼绕穑孤糜纹焚|化供給的要求越來越高。
五是越來越“有理”——盲目購物的階段已經告一段落,中國人旅游過程中消費越來越理性。
面對“五有”消費人群特征變化,旅游市場將告別單一、粗放式的供給模式,在產品、業態、服務上產生多元化、精細化、優質化的供給變革。
2.交通變革帶來旅游空間的擴大
截至2017年底,我國高鐵覆蓋65%以上的百萬人口城市,高速公路覆蓋97%的20萬人口城市及地級行政中心,二級及以上公路通達96.7%的縣;民航運輸機場達229個,服務覆蓋全國88.5%的地市、76.5%的縣。
2006年以來,各類飛行起降架次持續增長,2017年達到了928萬架次,年均增長率約為9.7%;總航班量達到532萬架次,月均443572班,日均14583班。
交通運輸部發言人曾表示我國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里程以及港口萬噸級泊位數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
交通縮短了旅游空間之間的時間距離,使人們對遙遠目的地的探索需求變成了旅游需求,拓展了旅游空間的范圍,國人國內旅游可以去到更遙遠的地方,國際旅游也慢慢走向大眾化。
3.商業變革倒逼服務模式變化
二十世紀末期互聯網潮流席卷全球,近年來“互聯網+”的理念更是滲透到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觀念中。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移動寬帶用戶數已由2014年的58254萬戶增長到2018年的130565萬戶,2018年全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接入流量711億GB,比上年增長189.1%。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移動終端設備的興起,使旅游業的商業模式正在經歷一場深度變革。
一方面,互聯網催生了在線旅行社(OTA)、行程預訂網站、酒店管理預訂系統、在線旅游社區等多種新型企業,提高了服務預訂的效率,豐富了服務供給的形式,減少了人們外出旅游信息不對稱的困擾。
另一方面,互聯網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成本,通過信息的高速傳播,減少了旅游產業鏈條上的重復環節和管理、營銷上的無效投入,能夠實現旅游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在此背景下,未來旅游的商業模式將是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旅行社+網站”的疊加,而是旅游供應商擁抱互聯網思維,對業務管理體系、采購分銷系統和銷售組合方式重新梳理,從粗放式的線路出售向全程服務、優質服務、精細化服務提供商升級。
4.技術變革引領高質量旅游產品發展
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虛擬現實、全息投影、聲光電、多媒體等為代表的展陳及互動技術,以及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等制造技術的發展,為旅游產業的創新提供了新動能。
旅游供給端通過新技術的植入,可以實現以下方面的升級:
第一,為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體驗方式,提供更具文化性或娛樂性的場景體驗活動;
第二,助力游客游覽,使位置信息更加具體、直觀,增強參觀者對周圍環境的感知;
第三,搭建旅游目的地的智慧化服務管理體系,實現實時監測、動態管理、高效運營;
第四,通過消費行為的大數據挖掘,可以為游客提供更加定制化、精準化的服務;
第五,豐富營銷手段,通過“身臨其境”的營銷體驗增加消費轉換率;
第六,簡化旅游者的購買流程,使“一機在手,說走就走”成為常態;
第七,為旅游開發建造提供更多中解決方案,從本質上提升旅游資源的質量。
二、自主旅游時代,四大發展趨勢
1.消費新趨勢:“8自8化”
自主旅游時代的判斷基于旅游消費供給新格局的出現,自主旅游時代的消費需求除了綜合性外,還呈現出了一些獨有的特征,綠維文旅總結為“8自8化”:
8自,即游客完全自主選擇旅游時間、出游伙伴、出游方式、行程計劃、游玩內容、支付方式、體驗、以及更改計劃;
8化,指自主旅游體現出需求碎片化、伴游圈子化、提前預定化、行程定制化、主題細分化、支付移動化、計劃可調化、體驗深度化的消費特征。
“8自8化”充分體現了游客多樣,需求多元、個性、深度的趨勢,這種趨勢對旅游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的消費趨勢下形成新的產品供給能力、服務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場運營能力,始終是旅游投資經營者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2.供給新方向:“六新”推動供給改革
在市場需求不斷多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等因素的驅動下,旅游業如何形成系統、科學的發展結構,是業界需要探究的重要內容。
綠維文旅董事長林峰博士基于多年的產業運作經驗和對行業的深入洞見,提出“六新”引領的旅游全面創新概念,即新業態、新產品、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IP與新媒體。
(1)業態創新是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
旅游業態是在旅游要素下形成的多種多樣的發展模式和發展形態。伴隨時代需求的變化,旅游業態需要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廁、導、智、商、養、學、福、情、奇、文、體、農”十八大要素進行業態化創新,挖掘消費的新動能,構建旅游產業發展的新動力。
(2)產品創新是提升供給質量的重點
多元化的需求出現多元化消費產品,其本質是在“旅游+”背景下的拓展延伸,旅游產品質量、類型和展現形式的提升要求,倒逼旅游供給端向精細化、品質化、多元化、體驗化方向發展,使旅游產品具有層次豐富的體驗感、內容精致的新穎感和技術融合的科技感。
(3)技術創新是增強供給主動權的基礎
科技創新是旅游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重要基礎,也是促進新業態、新產品、新商業模式形成的重要因素。旅游供給主體擁抱智慧化與科技化創新,將增強旅游供給滿足新時代市場需求的能力,獲得市場主動權。
(4)IP創新是提升供給文化價值的核心
IP創新的本質是文化提升,中國文化IP和企業文化IP在旅游新時代都需要不斷地創新提升。
對于企業,通過新IP的打造,能夠提升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并依靠文化表演等消費延長游客在目的地的停留時間,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價值,賦予其新的生命力。
(5)商業創新是優化供給方式的必然
現有的企業不斷地強化發展,優化自身,實現自我的突破;優化產品傳播渠道、整合先進技術與資源、實現服務質量與效率的提升,最終,將形成旅游行業新的商業格局。
(6)營銷創新是擴大供給需求的利器
新媒體的出現讓營銷有了無數的可能,實現精準營銷是未來營銷的關鍵。
旅游的發展不僅要實現國內的精準營銷還要實現海外客源市場的精準營銷,不僅要擴充國內旅游的容量,更要擴充入境旅游的容量。
3.客源新結構:消費分級下的客源分級
消費根據人的教育背景、消費習慣、文化各個方面分成不同的層次,消費分級是市場細分化的過程。
消費分層級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收入水平分層,二是消費人群年齡分層:老年群體、中年群體、千禧一代、青少年群體、家庭群體等,他們消費的主張和消費意識不同。三是區域空間分層: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四線城市、靠近城市鄉村、遠郊區鄉村等,盡管沒有明確的區分,但是反映出來的消費數據說明,空間區域的不同,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也有明顯的區別。
四是職業分層:教師、白領、工人等也呈現不同的消費傾向。
4.空間新格局:全域發展與城鄉融合
一片開花的向日葵地會成為短期內的拍照圣地,一條公路會成為自駕者的天堂,日益多元的旅游需求催生旅游空間全域化發展。在全域概念下,旅游已經突破了景區、景點的限制,在全空間全時間范圍內,依托城市、小鎮、鄉村等多種載體展開,形成各種主題化、細分化的游線結構和綜合收益,各結構之間也呈現出融合發展的特征。
伴隨逆城鎮化潮流的出現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廣袤的農村地區逐漸成為新興的旅游目的地,城鄉融合發展構建了旅游空間的新格局。鄉村振興是中國特色的鄉村城鎮化進程,要求城鄉互動良性關系的建立,其中旅游就是很好的媒介,通過旅游帶動城市消費和城市人口進入農村,優化鄉村產業和人口收入結構,構建旅游引導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