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圣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于今年1月被美國暗殺后,伊朗對駐伊拉克美軍基地發動導彈襲擊,沒有美軍士兵死亡。
11月27日,被稱為伊朗“核彈之父”的核科學家法赫里扎德在德黑蘭東郊遇襲身亡。這是今年以來,第二名遭暗殺的伊朗高層人物。
上周末,德黑蘭民眾在議會大樓前集會,高呼“美國去死”、“以色列去死”,要求政府為法赫里扎德復仇。一年內先后兩起對高層的暗殺把伊朗政府架上了烤火架:復仇,但怎樣復仇?
美國媒體此前已經曝出,抓準時機在離任前向伊朗核設施發難是特朗普“愿望清單”中的一項。他一度考慮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但被軍方高層勸阻。
意識到特朗普的計劃,圣城旅現任指揮官卡尼兩周前現身伊拉克,要求伊拉克的親伊朗武裝暫停對美國目標的襲擊,以免為特朗普出擊提供借口。
但對手們并不準備讓伊朗安穩捱到拜登上臺。
伊朗不愿給美國襲擊提供口實,對手們就為其制造口實:法赫里扎德之死成為了對伊朗的試煉,還很可能是此后諸多試煉中的第一槍。
在伊朗國內的憤怒聲中,伊朗外交關系戰略委員會主席、前外長哈拉齊周日發表聲明,強調伊朗肯定會對法赫里扎德之死進行還擊,但還擊是“經過計算的”還擊。
伊朗軍方已經認定以色列為刺殺事件元兇。在法赫里扎德之前,以色列成功刺殺了至少四名伊朗核科學家。在美國前總統小布什離任前,以色列與美國聯手使用“震網”蠕蟲病毒對納坦茲核設施發動網絡攻擊,導致伊朗近千臺離心機被毀。
這一次,伊朗強硬派媒體甚至呼吁對以色列第三大城市、北部港口海法發動報復性襲擊。伊朗此前從未直接對以色列城市發起過軍事行動,如果攻打海法,勢必將引發大規模沖突。
至于伊朗到底會做出怎樣的報復,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報復的底線是避免引發中東地區的大規模戰爭。
華黎明指出,拜登上臺對伊朗而言是一個好機會。如果伊朗因為法赫里扎德暗殺事件采取了強烈行動、引發美國的軍事打擊,并不符合伊朗的利益。
除此之外,華黎明強調,伊朗對以色列沒有抓手:“不像美國,美國在中東地區有眾多軍事基地,伊朗要報復很容易。如果直接攻打以色列城市將引發中東地區大的戰火,伊朗承受不了這個后果。”
因此,華黎明推測伊朗可能進行的報復方法之一是“通過黎巴嫩真主黨”襲擊以色列目標。但還需要選擇報復的時機和力度。
在敘利亞內戰中,伊朗和其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一直協助敘總統阿薩德作戰。為削弱兩者的勢力,以色列已多次空襲敘利亞。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打過第二次黎巴嫩戰爭,本月,雙方再度在邊境對峙。
對于法赫里扎德之死會給伊朗核研發造成什么樣的打擊,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菲茨帕特里克(Mark Fitzpatrick)此前在Twitter發文指出,伊朗的核項目早就已經過了要依靠某個人才能發展的時代。
華黎明表示,從2003年到現在,法赫里扎德一直是伊朗核項目的總負責人,被以色列盯得很緊,“他的死肯定會對伊朗的核項目有所影響”。但伊朗的核項目已經全面鋪開,培養了一批核物理學家,離心機等技術都是現有的,“不可能因為法赫里扎德之死而停止”。
與核項目一樣,不會因法赫里扎德之死而停止的可能還有以色列和美國對伊朗目標的攻擊。
在法赫里扎德遇刺前幾天,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前往沙特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會面,美國務卿蓬佩奧也在場。本周,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將再度前往沙特和卡塔爾。
以色列高級官員上周透露,以色列政府已指示國防軍做好準備,為美國可能在特朗普離任前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做好準備。
華黎明認為,不能排除“法赫里扎德之死只是一系列對伊朗行動的前奏”。
他表示,在給拜登埋雷方面,不能排除特朗普會在任期最后階段采取“瘋狂行動”,轟炸伊朗核設施。
“之前美軍高層否定了特朗普攻打伊朗核設施的想法,現在他會不會與沙特、以色列聯手打擊伊核設施?我覺得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直接打擊伊朗核設施能讓拜登政府陷入更難的處境,“比法赫里扎德暗殺一事更難處理”。而選擇現在暗殺法赫里扎德,也正是為了讓拜登上任后對伊核問題無所適從。
從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到蘇萊曼尼和法赫里扎德被暗殺,一系列強壓已經讓伊朗國內的政治力量發生變化,強硬保守派開始占據上風。明年6月,伊朗將舉行總統大選。
華黎明表示,伊核協議是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的重要政績,保守派原本就不支持。今年以來的暗殺事件則讓魯哈尼處境更加艱難,“對明年的總統選舉肯定有影響,現在改革派在議會里已經不占多數”。
一旦保守派總統上臺后,“還會不會承認伊核協議是個未知數?!?/p>
對于今后中東局勢將出現怎樣的變化,華黎明指出,拜登上臺后可能延續奧巴馬時期的政策,盡量減少美國在中東的負擔,不卷入中東地區的戰爭,把重點放在西太平洋地區。
而特朗普目前的做法是在中東地區給拜登“盡量多挖陷阱”。
華黎明表示,伊朗作為地區大國,最重要的三部分是核力量、導彈和對中東地區的影響。目前這三項中,核項目負責人以及圣城旅前指揮官都被暗殺,“聽說以色列也準備對伊朗導彈項目的負責人下手”。
如此以來,拜登一上臺就要面對中東亂局,“至少半年之內都無法重返伊核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