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污染防治攻堅戰”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將“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入黨章,把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作為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六大目標之一??梢哉f,中國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國情的獨特的生態文明建設道路,它不僅指引中國朝著美麗中國方向大步前進,也為改善全球生態環境作出巨大貢獻,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與積極評價。
一、國外各界人士高度肯定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采取有力政策行動。過去10年,森林資源增長面積超過7000萬公頃,居全球首位。長時間、大規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護修復濕地,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85%的重點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已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國際社會高度認可這一成就,并紛紛點贊。
“中國綠色發展已走在世界前列”
悉尼大學商學院中國工商管理學教授漢斯·杭智科認為,在經歷了數十年經濟高速發展后,中國更加重視環保和發展綠色經濟,各方面的發展需求也刺激了中國走向綠色創新之路。中國將成為全球開發和使用電動交通運輸方式的先驅者。中國已有巨大的國內市場試用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汽車、公交車和卡車。同時,中國也正在同其他國家合作開發應用諸如此類的新科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外交與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項目主管于潔指出,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環境保護的需要,而且是中國下一步經濟轉型的需要,是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這也是中國繼續履行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積極表現,顯示了大國擔當。
截至2019年底,中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中國對外承諾的碳減排2020年目標提前完成。對此,比利時弗拉芒語版《今日中國》雜志社總編輯麗娜·登格魯丹伊森感慨道:“中國綠色發展已走在世界前列?!?/p>
“中國在生態建設領域開辟了新路”
《美國經濟學與社會學雜志》主編克利福德·柯布稱贊中國在生態建設領域開辟了新路。他認為,經濟發展有兩面性,中國過去幾十年巨大發展背后有著環境成本。其他國家也經歷過類似的快速工業化發展,而后因為經濟發展帶有的破壞性而進入長時間的調整期。中國是當今綠色能源革命的領導者之一,中國走過的發展道路完全不同于歐美國家。歐美國家過去為了保護自己的環境,把高污染工廠輸出到發展中國家,但中國卻只能自己解決面對的難題。“世界工廠”其實某種意義上也是替世界承擔了污染,中國對污染的治理在為其他國家提供樣板。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技術、產業與經濟司項目官員伯特·法比安說中國廣泛使用電動車,這種綠色經濟做法非常值得世界其他國家借鑒?!爸袊陔妱榆囈约肮步煌ǖ确矫姘l展很快,通過技術創新,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正在進一步做大,這一廣闊的市場也將成為未來的經濟增長點,從而促進生產力和社會的進步”。美國知名環保學者羅文博士指出,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有目共睹,尤其是在保護野生動植物、提倡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等方面,中國權威機構和社會各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他認為,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的進步對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影響深遠,“在同中國政府部門、學術機構、公益團體和廣大公眾的合作中,我欣喜地見證了中國自上而下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和行動”。亞洲理工學院環境、資源與發展學院教授佐佐木喜夫高度評價了中國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他說,生物多樣性的改善、生態系統的保持和經濟發展是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爸袊鴮ι锒鄻有员Wo作出的貢獻尤為珍貴。中國有效保護修復濕地、森林、河流等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對于維護全球生態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至關重要?!?/p>
“把生態環境保護得這么好,這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偉大成就”
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到“山水林田湖草”的整體生態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年均新增造林超過9000萬畝,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提前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沙化土地零增長的奮斗目標,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印度寫作網總裁兼總編輯馬尼什·昌德非常羨慕地說:“5年來,中國在脫貧攻堅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還把生態環境保護得這么好,這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偉大成就?!倍砹_斯“自由媒體”網站報道援引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說,1990年至今,全球共有4.2億公頃森林遭到毀壞,中國的森林草地面積增長了3300萬公頃。中國去年底通過了新修訂的森林法,加強對森林資源保護的監督,促進提高森林利用效率。中國對維護全球生態平衡的作用日益上升。意大利Adnkronos通訊社發表評論認為,保護環境不僅是一項職責,而且可以開拓新的經濟前景。中國政府通過采取多項保護政策、增加資金投入、提高全民濕地保護意識等方法,使濕地面積不斷增加。
在日本麗澤大學名譽教授三潴正道看來,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實改善了環境。柬埔寨參議院主席賽沖表示,中國的發展戰略布局值得柬埔寨借鑒,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提出一系列新舉措,令人欽佩,“相信通過一系列措施,中國生態環境將越來越好,并將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
二、國外各界人士高度關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
國外各界人士在肯定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成就的同時,更加注重總結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成就的經驗,在他們看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經驗在于:中國領導人的重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提出、中國制度優勢的發揮、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中國民眾的參與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我們看到中國高層在環保領域確定了明晰的方向,并展現出堅定的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美國環保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杜丹德認為:“對于中國和全世界來說,生態文明是一個很有膽識的理念,中國共產黨是第一個把生態文明建設寫入行動綱領的執政黨。”
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認為,中國發展給環境帶來一定破壞,而中國領導人看起來是非常堅定地要改變這一現狀,他們已經接受關于全球氣候變暖的科學論據,無論是領導人的公開言論還是日益增加的新環境法規,都體現出他們對這個問題的高度重視,很明顯中國已經決定走一條能源密集度較小的增長路徑。在可再生能源、清潔生產、環境影響評價和污染控制等方面,中國已出臺一系列世界上最先進的法律。中國還付出巨大努力開發可再生能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國和最大的風力渦輪機生產國,也在下大力氣發展電力汽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副執行主任易卜拉辛·塞奧表示,我們看到中國高層在環保領域確定了明晰的方向,并展現出堅定的決心。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國領導人除了談經濟和社會發展,生態環保也是一個重要方面,中國的環保努力“能夠在各個地方得以落實”。他說,中國的環保決策向全世界釋放了積極信號,中國的環保努力不僅為中國人民帶來福祉,也將利好全球人民。
美國學者克萊頓指出,中國領導人致力于推進中國成為后現代或是生態文明國家。中國有可能跳過西方過去200年間在發展進程中所犯的錯誤,采用后現代組織發展的原則進行國家建設。迄今為止,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直接從現代化之前跨越到后現代化時代。如果未來有,那只能是中國。美國國家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說,中國表示要走向生態文明,這表明中國有擔當,是非常了不起的?!爸袊趲讉€方面已經顯示出走向生態文明的堅強決心,首先,我發現中國不再唯GDP論了,這是巨大的變化;而且中國政府的官員有了很強的生態意識,這也很重要?!?/p>
“‘兩山’理念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
正如尼泊爾中國研究中心執行主席巴特拉伊所說:中國生態建設成就獲得廣泛贊譽,這不僅是對中國發展理念的肯定,也寄托著世界人民對全球未來綠色發展的共同愿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高級專家巴拉克里斯納·皮蘇帕提認為,中國將生態文明作為國家發展的一個關鍵優先事項,以此引導并開創了一個面向未來的新發展模式及概念?!吧鷳B文明”一詞在中國越來越流行,并成為很多人共同研究的課題。中共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生態文明的核心發展理念。這期間的里程碑事件包括:2013年,中國共產黨決定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之下成立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2018年,“生態文明”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年3月專門組建了生態環境部等。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的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向自然文明的過渡。生態文明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場國際性運動,并且日益受到人們的歡迎。它作為一種環境和生態管理的重要手段,作為一種生態重建社會的指導思想,其重要性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對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干事阿丹·阿明非常贊賞。并且,他也借用這句話,說“可再生能源也是金山銀山”。中國正在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及全球能源轉型做出重要貢獻。“(中國)已經研發出了全世界范圍內效能最高的光伏發電系統,這將改變光伏相關技術的成本,將大幅降低全球范圍內對該技術的應用成本。我們已經看到,在整個‘一帶一路’建設框架內中國在可再生能源上的投資,我們認為這些投資將改變當地的現狀?!泵绹鴩胰宋呐c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高度評價了這一理論,他說,長期以來,一些國家深陷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二元對立的困境,今天的世界不能再承受高耗能、高污染的發展模式,唯經濟增長馬首是瞻,只會把人類引向毀滅的邊緣。“兩山”理念消解了這一對立,兼顧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走出了生態文明之路,這是高質量的綠色發展之路。“兩山”理念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他還曾這樣表示,“在我看來,中國提出走向生態文明這個偉大的主張,是21世紀中國對世界作出的巨大貢獻?!?/p>
“中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在制度上擁有巨大優勢”
在日本經濟學家江原規由看來,構建生態文明,需要完善國家政策,提高企業和個人的意識,在這些方面,中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在制度上擁有巨大優勢。
美國學者則從不同角度闡釋了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中國制度優勢。最早提出生態文明清晰概念定義的美國學者羅伊·莫里森指出,只有中國能夠做得了這樣大的決定,辦得了這樣的大事——引領世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他說:“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一個社會來說,這都是巨大的挑戰,都需要超凡的智慧。它既考驗一個政府的執政能力,也考驗一種社會體制能否適應這樣的挑戰,同時還考驗一個民族、一種文化能否在挑戰面前團結一心、堅韌不拔、樂觀向上?!泵绹h保協會中國項目主任張建宇認為,從普遍意義上講,人們一般認為西方體系在推動環保過程中,更容易體現個人利益。但實際上,受西方選舉制度局限,特殊利益集團的產生在所難免,最終會阻礙本該暢通的執政渠道。與之相反,中國政府有強大的執行能力,因此,當政府意識到環保問題的重要性時,就可以打破利益藩籬。一旦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睡獅”覺醒,所爆發出的優勢和能量是傳統的西方環保體系無法比擬的。
“中國通過具體政策,清楚表明了將生態文明建設承諾付諸實踐的意愿”
中國政府在環保方面有嚴格的立法,在環境、經濟和社會三者發展之間尋求平衡,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在這方面有很多的努力和投入”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成功的關鍵已經成為國外各界人士的共識。世界銀行中國局國別業務主任戴柏樂表示:“中國已經制定了許多非常好的規劃。像是在綠色金融領域,中國已成為全球領跑者。除此之外,中國大力推行河長制、湖長制,這些都是非常創新的體制安排。下一步重要的是,落實這些措施,確??绮块T和跨區域協調。”
美國學者羅伊·莫里森說,中國通過具體政策,清楚表明了將生態文明建設承諾付諸實踐的意愿。美國過程研究中心中國項目部負責人王治河則表明,如果一些西方人擔心中國“生態文明”只是個美麗的口號,那么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則使人們意識到建設生態文明已被中國提到國家戰略和國家意志的高度。這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人的大國主動承擔起自己的生態重任。德國黑森州歐洲及國際事務司前司長博喜文表示,中國治理環境污染方面的進展令人印象深刻,重點城市的重度污染天數已經減少了一半。2018年1月1日,《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從4月開始,中國將對排放污染物的公司和單位征收環保稅。環保稅法將推動通過環境友好型的生產模式實現高質量的經濟發展。
尼日利亞《領導者報》集團總經理阿卜杜·甘比站在長城眺望遠方無限感慨地說,“美麗中國讓我們看到了對自己國家的期待,我們也想要一個美麗的尼日利亞”,“尼日利亞也存在環境治理難題。中國近些年在環境保護方面加大了力度,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作用。通過政府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教育人民提高環境保護意識等方式,尼日利亞也會像中國一樣,保護好本國的綠水青山”。 烏克蘭《經濟學家報》副總編輯安德里·布扎羅夫被野鴨湖濕地的靜謐美景所吸引,他說:“這里是如此寧靜美麗。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中國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如何在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求得平衡是一個難題,中國在這方面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中國建立了越來越多的自然保護區,也為企業制定了非常嚴格的環保標準。”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今天的成就與每個中國人的努力分不開”
美國國家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說,我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感到高興。作為一個過程哲學家,我對于中國生態環境的轉變過程尤其感興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今天的成就與每個中國人的努力分不開,與中國領導人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分不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環境技術中心項目官員馬赫什·普拉丹表示:“中國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高,這種普遍環保意識的形成對于綠色發展來說至關重要?!?/p>
日本麗澤大學教授三潴正道認為,近年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輝煌成就,民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法中友好協會聯合會會長阿蘭·拉巴特指出,近年來,中國在政策、資金和技術等各層面都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從煤電機組、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業爐窯、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到穩步推進垃圾分類、完善生態補償制度等,“這些工作的順利推進,歸功于中國不斷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不斷創新的生態治理和保護方式,以及民眾廣泛參與?!?/p>
“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理念”
在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好的幾個原則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他說,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薄疤觳谎远臅r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碑斎祟惡侠砝谩⒂押帽Wo自然時,自然的回報常常是慷慨的;當人類無序開發、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必然是無情的。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叭f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币簿褪钦f,我們的生態文明建設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這也是國外人士總結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經驗的關注點。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環境技術中心項目官員馬赫什·普拉丹認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理念。“綠色發展就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綠色經濟將成為未來經濟的發展點,與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緊密,比如綠色就業有著巨大潛力,能夠比煤炭等傳統資源創造更多的就業?!钡聡トR堡大學終身教授勝雅律認為,如果人類社會要在后疫情時代構建生態文明,就不應該堅持這種地球是人類征服對象的教條,而應該代之以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正確思想。人可以改造物質世界,但是同時一定也要強調保護物質世界。因為“天人合一”的思想代表著中國智慧,中國有資格引領世界走生態文明的道路。不過光喊“天人合一”這種口號不行,必須把“天人合一”這種生態文明口號付諸實踐,中國有資格給全球展示如何以具體行動貫徹執行這一口號。
三、國外各界人士高度贊譽中國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泵鎸θ蛏鷳B環境挑戰,中國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實施《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向聯合國交存《巴黎協定》批準文書,同聯合國環境署等國際機構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提出增強建設美麗世界動力、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培育疫后經濟高質量復蘇活力、提升應對環境挑戰行動力等建議,在提前兩年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的基礎上又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宣示彰顯了中國愿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新貢獻的明確態度,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
“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取得進步,給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希望之光”
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持續關注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早前就有這樣的評價:“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取得進步,給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希望之光?!痹谒磥?,中國越來越重視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有助于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是發展有機農業及生態農業,中國具有廣泛的基礎,這也是未來的希望。如今在中國許多地方,人們已經開始自發地走向生態農業,許多中國的村落都發生了變化,在村落中,人們或許會更加注重互相關愛與人文關懷。“這其實是等同于建立一種合作制度,人們可以從現代技術進步中得到幫助,在有身份認同的社區里組織生活,表達各自的真實需要,或者也可以參與社區的決策?!笨虏荚菏勘硎?,“中國提出走向生態文明這個偉大的主張,是21世紀中國對世界作出的巨大貢獻?!?/p>
他還說,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意味著中國關心的不僅是全中國人民的福祉,更是整個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向世界展示了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并行不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這方面比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做得更好。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中國對世界的另一個偉大貢獻是鄉村振興戰略。如果鄉村振興戰略進展順利,中國將會為世界樹立榜樣。迄今為止,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所做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令世界看到希望。我衷心祝福中國,中國是我們的希望。
“在全球環境治理中,世界需要中國樣本”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前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認為,“在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像當下的中國一樣,如此快速地改善自然環境。這令人非常振奮?!彼f,在全球環境治理中,世界需要中國樣本,庫布其治沙模式與浙江治污實踐都是中國樣本,更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拔覀兤诖吹街袊念I導力,看到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理念成為全球理念,而不僅僅是中國的?!彼鳡柡D分赋?,“在過去5年時間里,中國的生態環境朝著積極的方向變化。這一轉變讓人驚嘆,其發生速度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快的。”這是非常驚人的成績,中國在環境治理方面有很好的探索,如建立河長制和湖長制等,值得其他發展中國家學習借鑒。中國推進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智慧應該推廣到世界其他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顯得非常重要,因為中國可以通過投資把太陽能等環境友好產業帶向沿線國家,助力相關國家的經濟朝著綠色發展的道路前進。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歐洲項目歐盟戰略關系總監珍妮絲·辛格也認為,“中國在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創新模式,大力保護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積累了豐富經驗?!逼渲袠O具代表性的環保創新之舉是,中國建立目標明確、責權清晰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實行差別化的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辦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政府部門間協作提供了良好范例。中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和“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推動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美國中美后現代發展研究院院長菲利普·克萊頓則注意到,中國減排對全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產生了積極效應。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進行了大量投資,有助于改變全球能源行業發展格局。
“中國不但以實際行動實現自身諾言,還為世界生態經濟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
斯里蘭卡《每日新聞》記者阿什溫·赫馬薩迦馬說:“在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同時,中國在減少能源消耗和節約資源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顯著,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蹦戏恰端黜f托人報》刊文說,中國為非洲國家防治荒漠化作出了巨大貢獻。通過科技援助、聯合研發、技術轉移、科技示范和人才培訓等方式,中國有效幫助非洲國家提升了荒漠化防治能力。南非獨立傳媒網站文章說,中國近年來在提高森林覆蓋率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巴ㄟ^大力推進國土綠化,中國的‘顏值’不斷提升。中國正以綠意盎然的面貌走向世界。中國綠色發展經驗值得借鑒?!敝袊鞑康乃死敻缮衬头侵薜乃_赫勒地區面臨著相似的氣候和荒漠化問題。中國在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方面有幾十年的科學經驗,并樂于和非洲國家分享。這將有力幫助非洲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英國經濟學家古德??品浅?隙ㄎ迥陙碇袊七M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成果。他認為,中國不但以實際行動實現自身諾言,還為世界生態經濟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他說,習主席提出過有關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觀點,在中國(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發展)這些行動已經開始實踐并且令人贊嘆,現在相當一部分出口到世界各地的,環保科技(產品)是由中國打造的。 “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家發展重要目標,堅持走綠色、包容、可持續發展道路。在防風治沙上,中國不是簡單推動沙漠化防治,而是在沙漠地區發現商機,將防治與經濟發展結合,比如研究開發沙漠種植和旅游,以此實現‘防治+經濟+就業’的良性生態保護發展?!蹦β甯绶侵拗袊献髋c發展協會主席納賽爾·布希巴表示,摩洛哥等國已開始借鑒中國沙漠化防治的寶貴經驗,這是中國為世界創造的寶貴財富。
(作者為北京聯合大學海外中國學研究中心教授)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委員會一般項目“新世紀以來美國學者有關中國共產黨研究的評析”(項目編號:16BDJ012)和青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專項重點課題“國外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力的研究評析”(項目編號:SDQDSKL22)項目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