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馮亞仁 環球時報記者 丁雅梔 甄翔】當地時間14日,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在華盛頓舉辦成立50周年慶典活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成立50周年慶典致賀信。他表示,中美經貿關系是兩國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兩國人民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福祉。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慶典活動上稱,明年美中經貿各工作組將繼續定期舉行會議,她也計劃作為財政部長第二次訪問中國。她還強調,美國不希望與中國“脫鉤”,而是正在努力建立一個“持久溝通渠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這是耶倫首次闡述其對美中經濟關系在2024年的計劃和目標。多名中國學者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美元首在舊金山成功會晤,為中美關系增添穩定性和確定性,也推動中美經貿關系再出發。不過,近來美方仍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不斷渲染“中國威脅”、鼓噪芯片斷供,甚至拉長制裁清單。中國駐美大使謝鋒14日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慶典上表示,風險需要界定范疇,國家安全需要明確邊界,不能當成一個筐,什么都往里裝。他說,“從中國大蒜到社交媒體都被扣上‘國家安全風險’帽子,匪夷所思。”
耶倫強調“持久溝通渠道”
12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賀信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將為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帶來更多機遇,中美加強經貿合作潛力巨大、空間廣闊、前景可期。習近平表示,希望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及會員企業繼續在中美兩國之間搭建更多友好交往的橋梁,編織更多務實合作的紐帶,為中美譜寫下一個五十年合作共贏新篇章貢獻力量。同日,美國總統拜登也向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成立50周年慶典活動致賀信。
“修復美中之間脆弱但至關重要的關系,這一任務將于明年進入高潮?!盋NN稱,耶倫14日晚面對出席慶典晚宴的眾多商界領袖詳細介紹了2024年改善美中經濟關系方面的優先事項,其中包括改善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溝通,加強監管合作等。
“美中合作對于應對世界面臨的巨大挑戰具有重大意義,但我們不抱著駕馭美中關系會很容易的幻想”。CNN稱,對于2024年的美中經濟關系,耶倫認為首要議程是強調建立“持久溝通渠道”,保持雙邊關系穩定。報道稱,美中關系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雙方關系在2023年即將結束時將比開始時好得多。今年年初,當美方擊落所謂中國“間諜氣球”時,兩國關系陷入低谷。如今,美中官員已經開始合作舉行以經濟和金融市場為重點的工作組會議。耶倫稱贊美中雙方在氣候和全球債務問題上加強合作的努力。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方對華政策中有強烈競爭的維度,但也有很強的合作需求。這種合作的需求典型體現在經貿領域,特別是財政金融方面。耶倫強調建立持久的溝通渠道,反映出美國希望在該領域保持與中方合作和關系穩定的迫切性。他說,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的成功舉行給兩國關系帶來的積極預期和信心,是中美經貿合作能順暢推進的關鍵前提。
美國“政治新聞網”稱,耶倫的目標是在明年減少兩國關系中的“戲劇化波折”。耶倫稱,“我們不尋求解決所有分歧,也不尋求避免所有沖擊。這一點也不現實?!薄暗覀兊哪繕耸亲屛覀兊臏贤ň哂袕椥裕@樣的話,當我們意見不一致時、當沖擊發生時,我們就能防止誤解導致事態升級并造成傷害?!?/p>
路透社稱,耶倫在講話中再次強調,美國不希望與中國“脫鉤”,而是正在努力建立“持久溝通渠道”,以便出現問題時及時處理。美聯社稱,耶倫還指責特朗普時代的對華政策“讓美國在競爭激烈的全球經濟中更加脆弱和孤立”,“全球經濟要求各國采取完全相反的做法”。她稱,對于美中經濟關系,拜登政府的態度是“有目的地、謹慎地、負責任地管理”這一關系。
與此同時,耶倫還聲稱,美國的國家安全“必須仍然是我們的首要任務”,美方將繼續就“國家安全”問題向中國施壓。她同時還對中國經濟指手畫腳,聲稱“國有企業作用過大會限制增長,安全機構作用過大會阻礙投資”。美聯社稱,拜登政府仍然保留了特朗普時代針對中國的高額關稅、科技管制和投資限制等措施。
發展健康、穩定的經貿關系有利于中美和世界
對于耶倫的講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始終認為發展健康、穩定的中美經貿關系有利于中美兩國,也有利于世界。我們愿意同美方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落實好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達成的共識,共同推動雙邊經貿關系健康穩定發展。毛寧強調,我們希望美方能夠言行一致,不要一邊重申要同中方合作,不尋求同中方“脫鉤”,一邊又不斷地對中國企業揮舞制裁的大棒。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方仍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不斷渲染“中國威脅”。CNN在報道耶倫講話時特別提到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日前公布報告,呼吁從根本上“重塑美中經濟關系”。在這份報告中,包括一系列提議,旨在進一步限制,甚至切斷中美經貿關系,例如:要求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傳統半導體征收進口關稅;要求美聯儲對各家銀行進行壓力測試,以確定能否承受失去中國市場等。
李海東說,盡管中美在經貿領域有著非常廣闊的合作空間,但許多方面仍被美國貼上了“國家安全威脅”的標簽。必須強調的是,美方既想在財政金融等領域與中方合作,以鞏固美國國內整體經濟復蘇,又試圖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不斷渲染“中國威脅”、鼓噪芯片斷供,以阻礙中國的發展。他認為,美國在對華政策中競爭的主基調不會變。美方這種把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做法不僅會損害中美經濟總體合作,也不利于美國自身的利益。
美政客濫用“國家安全威脅”
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50周年慶典活動上,中國駐美大使謝鋒也發表了講話。謝鋒表示,中美關系企穩勢頭不應受到國內政治干擾。雙方要相向而行,以誠意對誠意,以行動對行動,一項一項把兩國元首共識落到實處。要在商言商,排除泛政治化干擾。謝鋒發出疑問稱,過去美國反復強調讓市場做主,為什么現在自己要走回頭路?“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別人和全球產供鏈不安全之上,既不可行更不可為。”謝鋒指出,脫鉤的成本最終要由人民埋單,大國對抗犧牲的是各國的發展機遇。
“今日俄羅斯”網站稱,美國政客近來把中國大蒜渲染成“國家安全威脅”遭到世界嘲笑。這聽起來可能很荒謬,但事實上,美國政客對任何來自中國的東西說成“國家安全威脅”很常見,包括氣球、電動汽車、地鐵車廂、中國學生、孔子學院、華為、TikTok,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報道稱,從冷戰時期開始,美國政客就將“國家安全威脅”武器化,這是為了恐嚇民眾支持其侵略性政策,比如麥卡錫主義時代曾制造的“紅色恐慌”以及聲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過,報道稱,美國政客把這種手段用得太濫,理所當然遭到世界嘲笑,這也揭示這種歇斯底里策略的局限性。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美關系經常會受到各種意外事件和非意外事件的沖擊,特別是明年美國大選年,美國國內政治的外溢效應可能對中美關系帶來不確定性。他說,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后,雙方都希望能夠在未來一年保持中美關系的基本穩定,同時在雙方關切的一些具體問題上取得進展。目前,推動中美關系發展,特別是經貿領域的合作最關鍵的是落實兩國元首共識,這需要雙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