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消息,美國針對TikTok的圍獵和打劫又開始了新的一輪。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當地時間3月7日通過一項立法提案,給中國公司字節跳動一個“二選一”的選擇:要么在法案生效后165天之內剝離對TikTok的控制權;要么被美國各大應用商店禁止上架,實際上等于逼迫字節跳動在兩瓶毒藥當中選一瓶。路透社稱,這一投票結果是自特朗普政府2020年試圖封禁TikTok未果之后“勢頭最猛烈的打壓”。而且,相比于此前拒絕就該法案發表立場,白宮新聞秘書在投票當天稱贊了該提案,這被認為是白宮態度“朝前邁進了一步”。
美國眾議院最早將于當地時間3月11日投票表決該提案,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今年想通過它的“難度不小”。但這種“法”能被提出來這件事本身,就釋放出非常令人不安的信號,表明一部分政客要把商業問題政治化的意志不變。實際上,TikTok接受美國各種形式的審查和調查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其間TikTok的CEO周受資兩次接受美國國會公開質詢,一些議員對周受資“麥卡錫式提問”以及周穩重得體的回應通過社交媒體傳遍了全世界,美國言論自由和法治的形象已經碎了一地,最新的提案又在碎渣上再踏一腳。
這幾年美國政客對TikTok不間斷的打劫企圖不分黨派和府會,反映出美國一些政治精英在這個問題上的共識和共謀。大選年所造成的復雜混亂輿論氛圍,成為華盛頓進行“政治打劫”的誘因和掩護。汲取前幾次的“經驗”和“教訓”,這次對TikTok的搶劫做了一些策略上的調整和包裝,但本質沒有任何變化。借口仍然是萬金油式的“國家安全威脅”,仍然是莫須有的“有罪推定”,仍然是徹底違背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
客觀地說,他們也想過要做得“文明”一點,在程序上看起來合理一些。為此,他們預先判定TikTok“有罪”,然后拿著顯微鏡去找TikTok的“罪證”,最終仍是一無所獲;他們把周受資召到美國國會像審犯人一樣問訊,結果自己成了笑話。一番折騰下來,更加證明了TikTok是在美國正當合法經營,沒有觸犯美國法律,這迫使他們無法“文明”地搶奪,只好來硬的,干脆明火執仗地搶劫了。
TikTok在美國目前有1.7億用戶,約占到美國總人口的一半,連拜登的競選團隊前不久都在TikTok上開設了賬號。TikTok在美國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其商業模式的成功,也因為在合規性方面做得很突出,甚至比許多美國企業自我要求都要嚴格。這一點所有在美經營的企業心里都有一桿秤,它們不可能不關注TikTok的命運。今天的TikTok類似于一道防線,如果這道防線失守,那么處在防線后面的很多在美外國企業以及美國自己的消費者,都暴露在隨時可能被“劫掠”的風險之中。
據報道,提出這項法案的反華議員、美國國會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聲稱,可以將這個提案視為“旨在切除腫瘤的手術”從而拯救患者,實際上最該被切除的恰恰是這些政客所代表的美國霸權和強盜思維毒瘤,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美國的國家和社會健康?,F在美國每對TikTok發出一次打劫威脅和恐嚇,美國營商環境和國際形象就會朝下掉一截。連新加坡駐美大使都忍不住說,對周受資的一系列質詢“太過分”,可能“損害美國的形象”。
我們也注意到,以往一貫盯著中國營商環境的美國主流媒體,在TikTok這件事上反而“不評論”了,但這不代表美國社會就沒有是非。這兩天美國國會辦公室的電話據說已經被TikTok的支持者打爆了。美國不僅自詡為最成熟的法治國家,還以世界領導者自居,但做出來的很多事情都是在打自己的臉,違背法治原則和市場規律,也破壞了自己的國際誠信。這是美國在喪失全球領導力的過程中一路自我墮落。某種層面上講,美國人民出來維護TikTok的合法權益,從根本上是維護美國的國際形象和聲譽。這一點是很清晰的。
上一篇:定了,拜登與特朗普“決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