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小米SU7發布。雷軍造車3年,終于到了交作業的時刻。昨夜,雷軍帶著小米的第一輛車重磅亮相,一炮打響,登頂熱搜。
這份作業水平如何?且不談那一項項具體參數上的領先,看看各方反饋就知道了:小米汽車一晚收到1億元定金,小米汽車概念股大幅高開,友商直呼“太猛了”……就目前的市場反應來看,雷軍第一次造車的成績確實堪稱驚艷。
試問,哪個創業者不想擁有雷軍這樣的熱烈人生,每次創業都能燃炸全場?他的創業歷程上,一票比一票干得大。并且,自始至終,雷軍挑戰或者說致敬的,都是對應領域中的絕對巨頭。
當他畢業后進入金山,直面的對手就是世界第一,微軟。當他創辦小米,致敬的對象就變成了喬布斯。五十一歲那年,雷軍再次踏上新征程——做汽車。“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汽車而戰。”這一次,對標的或許是馬斯克。作為小米的第一部車,小米SU7在價格和配置上對準特斯拉“貼臉開大”,無畏對比。“當小米決定要造車時,肯定要和全球最好的車廠比,如果連比都不敢比,肯定做不好?!?/p>
產品問世,某種角度上來說,時間已經給出了答案。
“彎道超車”,最終要靠穩扎穩打。
在力求穩妥的基礎上,尋求創新——作為小米汽車的造車戰略,“守正出奇”這一方法論代表了小米SU7一炮打響的成功關鍵。
“守正”二字,意味著必須從技術積累做起,更重視核心技術的積累;“出奇”二字則體現在小米獨特的汽車智能生態,小米在智能領域的豐富經驗和技術優勢正是其未來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
“每一步都從核心技術做起,都是實打實的,每一件事情都用10倍的投入來走?!蓖ǔ\嚻笞鲆惠v車大概投三四百人,研發經費約10億-20億。小米的第一輛車,則投入了3400名工程師。截至目前,小米在造車上的公開投入規模已達98億元,這第一輛車就花掉了小米近百億的成本,而雷軍在三年前決定拿給未來10年造車的現金儲備是一百億美元?!熬怼蓖度?,“卷”研發,“卷”價格,“卷”耐力……用雷軍自己的話來說,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今的一切,并不是一場簡單的豪賭,而是扎實投入所鋪就的必然結果。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