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引爆”互聯網的發布會
昨天下午兩點,小米舉辦了汽車技術發布會,雷軍一改往日的“牛仔褲+休閑襯衫”的搭配,身穿著正式的黑色襯衫和灰色西裝外套,演講了三個小時遠超原來預定的兩個小時。他希望全方面呈現小米汽車在技術上的亮點,但還是讓現場聽眾有“這是一場手機發布會”的交錯感。
這次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可以稱之為一場小米SU7的預發布會,除了大家最為關心的售價,雷軍幾乎把SU7從軟件到硬件講了個遍,充分介紹了電機、電池、智能化、車身造型、內飾甚至顏色,以及“科技X生態”的造車理念。
雷軍并不想攢出一輛車。發布會一開始,雷軍就表明了態度:“如果攢出一輛車,投入三四百個研發人員和十億元人民幣就差不多了?!倍∶自?003天的汽車研發過程中,投入了超100億元和3400多名工程師。
雷軍表示,既然一體化壓鑄是行業趨勢,那么小米就必須在趨勢中走在前面。小米全棧自研的大壓鑄實現9100噸,超越特斯拉在美國剛落地的9000噸水平。
對雷軍來說,光是重量上超越意義不大,小米也在節約制造成本的同時也從用戶角度做了另一番考量。利用一體化壓鑄的車型,往往對于用戶來說維修成本更高,小米汽車采用了三段式可維修設計——一體壓鑄后地板 + 中高速潰縮區 + 低速潰縮區,中低速碰撞中,無需更換大壓鑄件;而在高速碰撞中,這一設計也能滿足 90km/h 的后碰標準。
小米超級電機V6/V6s已量產上車,轉速21000rpm;小米超級電機V8s已量產,2025年上車,轉速27200rpm業內最高。小米還進行了轉子預研技術,實驗室預研已實現轉速35000rpm。這也將刷新了全球電機轉速的天花板,是全球最頂尖的電機,說一句遙遙領先并不過分。
在電池領域,小米自研了全球首個倒置電芯的 CTB 一體化電池(即電池和車輛底板融為一體)電池。電池包的最高容量可達 150 度,理論 CLTC 續航里程可超過 1200km。在電池技術上,小米自研的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可以實現最高871V的充電電壓,為此他們還自建了電池包工廠。在電池安全防護上,小米汽車SU7的電池包有17層高壓絕緣防護,并使用了165片氣凝膠隔熱,這是一種應用于宇航員航天服的材料。雷軍說,這種材料可以耐1000攝氏度高溫,但成本很高。
小米汽車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 圖 / 小米汽車官方
雷軍今天也談到了智能駕駛的進展,硬件上小米汽車采用了算力達到508TOPS的兩顆英偉達Orin芯片,感知硬件還包含1顆激光雷達、11顆高清攝像頭、3顆毫米波雷達和Max版車型上的12顆超聲波雷達。在軟件上,小米汽車采用了放下最主流的方案——BEV+占用網絡。小米汽車的自適應變焦BEV技術可以像人眼一樣變焦,根據不同場景自適應調用不同的感知算法。感知網格最小為0.05m,最大可至0.2m,識別范圍從5cm延伸至250m。
客觀地說整場發布會看下來,在技術上確實沒有什么值得一句“臥x”的黑科技,但確實體現了雷軍造車的那句口號:十倍投入,認認真真做一輛好車。
“大人時代變了”
雷總在這場發布會上,連用了“五十個最字”把小米汽車各項領先的都標注了出來,用“既要又要還要”的方式表現小米汽車“昂貴且合理”的特點。
但從當天市場表現來看,小米當天股價微跌0.25%,成交量小幅放量。有機構投資者分析稱,這意味著投資者對當下的小米存在分歧,發布會還未能給出讓投資者認為超預期的內容。股價的下挫折射出了外界對小米新方向的疑慮及未來的不確定性。
可能在雷軍眼中這場發布會應該是激動人心且誠意滿滿的,但至少從這次發布會來看,小米汽車的首秀似乎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效果。很多網友的感覺是:完了,不和我做朋友了。
發布會現場,雷軍直言,SU7的價格就不要再講9.9萬了,不可能的,也不要再講14.9萬,我們還是要尊重科技。不過,現場還是有觀眾高喊“19.9萬!”
多位汽車分析師、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小米汽車應該會憑借自身供應鏈上的能力,讓低配版擁有性價比,售價在20萬元以下,同時通過智駕版本作為主力,提升單車售價。汽車行業分析師朱玉龍直言,配置上,SU7給了消費者價值30萬的感覺,定價則還需要些時間。也有接近小米汽車的人士表示,定價還在探討,這不是個輕松的決定。
可能小米目前真的還沒有確定價格,但小米的雄心壯志早已暴露,雷軍說他希望小米汽車五年內不會過時。小米工廠一期二期總計規劃年產能30萬輛,當下的第一要務是如何實現供需平衡,一旦定價高于預期,初期銷量不佳,工廠出現大量閑置產能,那可就不是虧損這么簡單搞不好都有可能倒閉。
所以目前雷軍大概率真的沒想好,不過他所說“貴”倒不一定真的貴,可能也是一種營銷策略。雷軍一向是預期管理的大師,當年小米9發布前,就宣稱這款手機將會比小米8“貴不少”,但實際上,小米9的6GB+128GB版本售價2999元,小米8的6GB+64GB版2699元,三百元的差距和一倍的內存進步,著實算不上貴。還有什么“最后一次1999的手機”“最后一次2999的手機”之類的,話都給他講了。
雖然大多數網友都在談論價格,但是技術更值得討論。在性能方面,吊打保時捷似乎成為全球車企的保留節目,不過2.78s的百公里加速只能算還行,隔壁特斯拉Cybertruck作為皮卡都能跑出2.7s。
在大家關心的自動駕駛上,小米也采用了去高清地圖的BEV+Transformer方案。這種是最近兩年來,特斯拉,小鵬等所推崇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法。小米汽車計劃2024年進入智能駕駛第一梯隊,希望可以在100座城市實現城市領航輔助駕駛。對比之下,華為已經可以實現在全國可用,小鵬汽車的XNGP也已經落地至超過50座城市。但小米目前售價尚未確定交付更是遙遙無期,智駕需要積累大量真實數據,有了更多真實用戶的反饋才能更好的完善智駕系統。
小米汽車手機與車機兩端互聯。圖 / 小米汽車官方
小米汽車SU7的鎧甲籠式鋼鋁混合車身,整車扭轉剛度為51000N· m/deg,雷軍將之稱為“世界第一”,卻忽略了比他們參數更高的蔚來ET9,達到了52600N· m/deg。
坦率的講不是雷總不努力,而是卷是這個行業的標配不卷才值得關注,自研電池、自研底盤、上汽車大模型、智能座艙、智能車燈等等,已經是基操中的基操,沒有這些都不好意思開發布會。
所以雷軍不再強調市場顛覆,而是著眼于打造一個“昂貴卻合理”的產品。這樣的轉變顯然與小米一貫的用戶形象——年輕人的首選品牌,性價比的代名詞——產生了偏離。
小米還需要講清自己的戰略
就像汽車商業評論采訪到的一位業內人士所說:“小米汽車的用戶多數是對價格非常敏感的群體。這個群體不僅對價格和價值敏感,對于自我認知也是敏感的,習慣于用‘極客’和性格等多元的標簽來掩蓋在社會上比較脆弱的定位。”有網友說的更為直接:我們只是長大了不是有錢了。
從小米手機ASP(出貨均價)來看,在包含了紅米品牌的情況下,在2023年3季度僅為966元,基本處于歷史最低區間,等于說小米整個用戶群的平均消費能力,就是1000多一臺的手機,當然如果僅僅看小米品牌,應該是更高一點,但肯定也不如蘋果高。刨除海外用戶后(主要是群體巨大的印度用戶),小米平臺用戶的日均ARPU大概在35元附近徘徊,和美團差不多。這遷移到新能源車上,很可能導致小米車主對于選配產品興致缺缺。
作為小米的第一款車,其主要受眾必然還是此前的米粉們,這款車必然要走一個“低價高配”的路線。雷軍當然希望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媲美保時捷的設計還是1000萬內最好的SUV都是只是營銷噱頭,小米目前的基本盤決定小米經不起冒險一躍。最終可能還是雷總要苦一苦自己。
有很多人喜歡說小米是自帶流量的互聯網王者,帶著金湯匙出生隨便做做就能月銷幾萬。但汽車行業是個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的行業,誰的背景不夠強人才不夠多呢?稍微做錯一些事就有可能再難成為主流選手。
極星就曾犯過產品定位不清晰的嚴重錯誤。在國內消費者還沒有建立起對極星品牌基本認知的情況下,陸續推出了極星1和極星2。極星1主打高端,售價145萬元起且每年全球限量供應500臺??僧敶蠹椅缚诒坏踝懔酥?,極星2卻又變成了一款走量車型,價格為25.78萬起,中間甚至沒有任何車型用來銜接價格空檔,導致銷量平平被歸結為其他。
雖然小米SU7處處有保時捷的影子,但雷軍應該不會真的拿價格對標保時捷。真正的對手是特斯拉model Y還是小鵬P7或者比亞迪漢等等,不能因為目前只規劃了一款車型就想著一款車打天下,在市場逐漸飽和增長乏力的今天,市場留給小米的試錯空間不多了。
雷軍在發布會上說,我想,我可以為這些駕駛者們造一輛好車,一輛承載他們所有向往的夢想之車!無論這個冬天有多冷,風有多大,你的車里、你的心里,都是溫暖的;你的腳步、你的車輪,都一樣的穩健、有力。
說得很好,但噓寒問暖都不如小米汽車價格一步到位滿足多數人的期待,這樣才能溫暖人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