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實習和住院醫生“辭職潮”事件仍在持續發酵。為了彌補醫療力量的不足,維持受影響的醫院正常運轉,當地時間3月8日起,根據韓國政府出臺的緊急措施,在受醫生罷工影響的醫院中,護士將正式開始代行更多醫生職責,針對病患展開更多診治工作。
韓國醫生集體“辭職潮”始末
2月初,韓國政府宣布,為解決醫生短缺問題,2025學年高校醫學院招生規模將從現階段的3058人增至5058人。這項擴招計劃遭到醫生團體和醫學院學生強烈反對,稱此舉將引發過度醫療并使醫保系統資金緊張。一些批評人士指出,醫療人員實際上是擔憂擴招計劃導致他們的收入減少。
2月25日,韓國大韓醫師協會在首爾召開緊急會議,要求政府撤回擴招醫學生的計劃。他們隨后前往韓國總統辦公室附近抗議,稱擴招計劃“不科學”,拒絕接受政府發出的返崗指令。
同日,韓國總統尹錫悅辦公室批評醫生集體辭職的做法,稱“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的醫生會采取拿病患作人質的極端行為”。
韓國保健福祉部表示,政府已決定向該部門派遣檢察官,為采取法律行動做準備。根據韓國相關法律,如果醫生未按政府要求返崗,將面臨禁止行醫最多一年的處罰,情節嚴重者最高可被判3年監禁。對于被判監禁、延期宣判或緩刑的醫生,其行醫執照可被吊銷。
26日,韓國政府呼吁參加集體辭職行動的醫生盡快返崗,承諾對在2月29日之前返崗者免予追責。
27日,韓國保健福祉部向警方舉報韓國醫師協會5名醫生,理由是上述人員違反《醫療法》等。這是韓國政府首次對辭職潮相關人員采取法律措施。據韓聯社報道,警方28日以涉嫌煽動醫生集體罷工為名,對被舉報人員展開調查。
3月6日,尹錫悅表示,“對于非法集體行動,只能根據法律和原則進行嚴肅處理”。同時將保證必需的醫療人員維持急診穩定運行,還將投入128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億元)的預備資金,以補償在崗醫療人員,并為患者的轉院和治療提供支援。
3月7日,韓國衛生部門為應對目前韓國醫療界出現的因醫生罷工導致醫療力量短缺的情況,出臺了相關規定,允許護士合法代行部分醫生職責,針對病患展開診治。
2月23日,韓國光州的一家醫院。(圖源:央視新聞)
韓國醫生為何強烈反對政府擴招計劃?
此次參與集體辭職的醫生以住院和實習醫生為主。這些醫生年紀較輕,收入不高,加班卻是常態。
按理說,擴招醫學生將有助于減輕醫療資源緊張,緩解年輕醫生的工作壓力,但這些醫生認為,由于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單純增加醫生人數并不能解決問題。
一些批評人士也指出,醫療人員實際上擔憂的是,擴招計劃將導致他們的收入減少。
輿論稱,如果有更多同行從業,意味著會有更多人來“分這杯羹”。一些好不容易熬出頭的醫生也不愿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
韓國近八成民眾支持擴招政策
“辭職潮”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延世大學附屬世福蘭斯醫院的實習醫生當天集體離崗后,該醫院宣布進入緊急模式,手術數量減半,大量病患不得不延期接受治療。另一些醫院也通知病患,手術日程可能調整。不少病患和家屬在網絡上發帖對此表示擔憂或抱怨。韓國政府已將該國醫療系統危機級別提升至最高級“嚴重”。
根據韓國蓋洛普最新民調,韓國近八成民眾支持擴招政策,多數人表示,受夠了大醫院看病要等到天荒地老的局面。
一名韓國患者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政府應該嚴格執行有關實習及住院醫生罷工的法律,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他們醫生不應該只顧自己的利益,所有公民都必須受到保護。如果在醫院無法就醫,病人怎么辦,誰來承擔責任?所以,不應該發生這次罷工,醫生們應該先回到醫院,嘗試與政府對話。
韓國《中央日報》認為,這一次缺少了民意支持,醫生很難打贏“這場仗”。
尹錫悅支持率出現逆轉
此次醫療危機將如何收場?其實,過去在韓國醫政界的博弈中,醫界往往獲勝。2022年,文在寅政府提出的醫學生擴招計劃就在為期一個月的罷工后被擱置。
但尹錫悅因對此事件的強硬立場得到了選民的支持。民調機構韓國蓋洛普本月23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尹錫悅的施政好評率為34%,較上次調查上升一個百分點。分析認為,與幾周前相比,尹錫悅的支持率出現了“逆轉”。
此前,由于受妻子收到名牌包這一事件影響,尹錫悅的支持率跌至9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對尹錫悅政府而言,4月即將迎來“期中考”,即第22屆韓國國會議員選舉,在大考前夕推出強有力的新政,有利于拉動選票,而醫學院擴招則是一項廣獲民意支持的計劃。因此,面對醫生反抗時,擁有民意后盾的政府則毫無讓步之意,而是強硬施壓。
海報新聞編輯 包春玲 綜合 央視新聞、新華社、北京日報、上觀新聞、經濟參考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