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專家指出8小時睡眠論可能是錯的。這位專家表示:實際上睡的好和睡眠時間的長短并沒有必然聯系。睡眠8小時只是一個偽命題。我們的睡眠是按照睡眠周期來計算的,一個睡眠周期為90-120分鐘,所謂的8小時睡眠論就是按照4-5個睡眠周期來算的。如果按照睡眠周期來算,你的睡眠6小時也行,睡眠10個小時也行,這都是因人而異的。
其實睡眠時間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規律,比如很多愛晚睡的年輕人,突然決定今天晚上要早點上床補個覺,或者周末瘋狂補覺,都可能會造成睡不著或者睡不好的問題。對我們身體來說,睡眠時間固定了,再推遲一小時或提前一小時都是在“倒時差”,想要保證睡眠質量,一個是要遵循固定的節律,另一個是盡量不要強行中斷夜間睡眠。8小時睡眠從來只是一個平均值,而不是一個必選項!
專家建議減少睡前電子設備使用時間
3月21日為“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是“良好睡眠,健康之源”。
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23年中國睡眠健康洞察報告》顯示,據調研,全國有七成以上的受訪者存在失眠問題,近半數人不滿睡眠現狀,情緒性失眠成為影響睡眠的主因?!扒榫w性失眠”會對身體產生系統性的負面影響,有相關癥狀的人群比例日益增長,已達到四成以上,并在年輕群體中高發。
充足睡眠、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是健康的“三大利器”。睡眠問題與人們的身心健康密切相關。如果人長期遇到睡眠障礙,會對身體產生不小的危害:比如疲勞、工作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情緒低落,敏感,可能誘發焦慮、抑郁,甚至造成精神疾病;還會有可能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糖尿病的風險,增高高血壓發病率,容易令人產生厭世悲觀想法等,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
▲荔枝視頻截圖
據《錢江晚報》報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唐勁松副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和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張震中主任一致認為:當下最干擾睡眠的因素是人人不離手的手機,睡前持續暴露于藍光會延遲晝夜節律并抑制促睡眠激素褪黑素的水平,從而影響睡眠的神經行為功能,降低睡眠質量。因此,有意識地減少睡前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無疑有利于睡眠問題的解決。
為什么我們總對熬夜明知故犯
據調查,近1年來,47.8%的城市居民每日睡眠不足7小時,年輕人已經成為熬夜的主力軍,越來越多的睡眠困擾也找上門來。
▲荔枝視頻截圖
江蘇省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中醫師常誠表示,睡的晚吃的多會造成肥胖,帶來血脂血糖變化,從而導致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的形成。此外,經常熬夜、生活習慣不良的年輕人會出現早衰現象,如脫發、黑眼圈、長斑、情緒不穩定等。醫生建議,要合理規劃作息時間,強調每天有5到6小時的睡眠,能睡夠7到8小時更好。
北京為全國最能熬夜城市
▲財經網科技視頻截圖
據《2021都市打工人睡眠報告》報告顯示,最能熬夜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及廣州,其中北京位列全國最能熬夜城市榜首。
據了解,北京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眾多,夜生活豐富,加之工作壓力大,許多年輕人晚上熬夜是常態。根據報告,北京打工人平均上床時間為23:24,睡覺最晚的時間為凌晨2:17,睡眠質量普遍較低。
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也位列全國最能熬夜城市榜單前列。其中,上海打工人平均上床時間為23:35,深圳為23:46,廣州為23:48。不難看出,這些城市的打工人群體晚上都比較活躍,工作和娛樂壓力較大。
▲財經網科技視頻截圖
相比之下,上床睡覺最早的省份是山東省,平均上床睡覺時間是22:58。起床最早的省份也是山東省,平均起床時間是6:58;起床最晚的省份是四川省,平均起床時間是7:50。
報告顯示,都市上班族的平均睡眠時長為7.5小時,睡眠時間可以達到8小時以上的人僅22%,6-8小時約53%,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占比25%。其中,35歲以上的上班族睡眠時間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
▲財經網科技視頻截圖
日前,《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民眾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7.40小時,近半數受訪者每晚平均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報告顯示,2022年,受訪者的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7.40小時,近半數受訪者的每晚平均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47.55%),16.79%的受訪者的每晚平均睡眠時長不足7小時,反映出民眾睡眠時長有待增加、睡眠質量自評有待提升。
來源:中國小康網微信公眾號綜合海峽網、中國經濟網、@荔枝新聞、@財經網科技、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