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是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文明,中華文化綿延不斷,持續創新發展。文化外化于有形體現,內化為精神氣質。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升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創新力,需要在話語表達、表現形式、傳播手段的創新上下功夫,讓傳統文化走到人們身邊、走進現代生活?;ヂ摼W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快速演進發展,給文化的傳承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近年來,傳統文化文藝精品層出不窮,借助小說、電影、游戲、動畫、音樂、戲劇、短視頻等多樣的藝術形式,傳統文化煥發出全新的活力。這些生動的探索實踐,對傳統文化中的文化符號、文化場景、文化故事進行了深挖再造,通過技術的“破圈跨界”和平臺的拓展延伸,實現了傳統文化表達方式的全方位創新。比如,當下各大博物館借助AI、VR、聲光電等新技術、新傳播形式,打造智慧博物館,讓博物館里陳列的文物變得有深度、有溫度、有親和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愛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再比如,近年來,新中式服飾、中式改良茶飲等“國潮”消費頗受年輕人追捧,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也逐漸“潮起來”,傳統文化通過“文化”變“流量”、“流量”變“能量”,不斷擴大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從沉淀的傳統文化基因中不斷提煉新的文化元素,將其與新的科學技術、傳播媒介、文化需求、文化業態相結合,既能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繁榮,也為更好弘揚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文化精神開辟了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