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2月26日社論,原題:為什么說終止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是危險的愚蠢行為?關于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續簽的持續拖延,有兩點可以說明。好消息是:雙方仍在討論繼續執行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已有45年歷史的協定。該協定推動兩國科研合作和學生交流達到歷史性水平。遺憾的是,一方或雙方仍有可能退出。這將是災難性的,智慧和前瞻性思維必須勝出。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之前,兩國之間幾乎沒有正式關系,互不信任程度高??茖W合作被認為是打破僵局、開始兩國人民聯系的一種較快方式。1月31日,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和中國副總理鄧小平簽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
誠然,兩國尋求科技合作的動機不一樣。對中國來說,這一決定是為了發展。當時的中國絕非現在這樣的科研強國。研究美中經濟史的學者朱利安·格維茨在《不可能的合作伙伴》一書中寫道,中國領導人希望學習如何建立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體系,以及如何利用科研促進經濟增長,進而提高生活水平。而美國還有一個政治目標:在冷戰期間引導中國遠離蘇聯。
如今,雖然兩國難以被稱為“永遠的好朋友”,但合作的成果顯而易見。自協議達成以來,約有300萬中國學生在美國大學學習。2021年,美國大學向來自中國的學生授予了8000多個博士學位。中美都是對方最大的科研合作伙伴。
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期間,兩國關系出現了負面轉折。貿易和外交聯系被削弱。在科研和高等教育領域,有一種說法認為中美科研人員的合作本質上是可疑的。這顯然影響了雙方的合作,也產生了更廣泛的影響。一些無辜的研究人員受到監視。
哈佛大學物理學家約翰·霍爾德倫曾擔任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科技事務助理,2011年,他與時任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續簽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魻柕聜愓f,該協定旨在確?;セ莼ダ?。這些利益既是國家利益,也是全球利益。
兩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包括監測與改善空氣和水質的項目,以及流域保護和減少電子垃圾的項目,均使雙方受益。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稱,與中國的關系是“最重要的關系之一”。
在應對全球挑戰方面,中國、美國和歐洲的研究人員廣泛合作,研究自然在人類繁榮中的作用。這一不斷發展的研究成果,為當前把自然納入經濟價值評估的努力奠定了基礎。
另一個重要但鮮為人知的項目是降低核擴散風險。中美一直在合作改造一種名為微型中子源反應堆的核研究反應堆,使其不再使用高濃縮、武器級鈾作為燃料。這種合作促進了世界的安全。
還有氣候變化。在經歷了2022年開始的一段沉默期后,兩國于去年再次開始對話。去年,美國加州與中國達成了一項協議,承諾減少碳排放并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如果兩國科學家不能保持研究聯系,雙方外交努力的成果就有可能遭到破壞。
經過45年的科技合作,美國和中國面臨著偏離航向的風險。科研合作具有幫助應對中國、美國和世界所面臨的諸多挑戰的巨大潛力,結束這種合作將是一種危險的愚蠢行為。1979年,科學家們在局勢高度緊張時打破堅冰。隨著緊張再次上升,確保交流的暢通,可以從科研人員開始。
香港《南華早報》2月27日文章,原題:由于癥結仍然存在,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的續簽可能會再次推遲北京和華盛頓之間一項關鍵科技條約的續簽可能會再次推遲,此前6個月的續簽于2月27日到期,而有關新條款和條件的談判仍在繼續。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26日在給《南華早報》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國務院正在代表美國政府就《美中科技合作協定》的修改、擴大和加強保護進行談判”。該發言人表示,無法提供有關談判立場或“協議是否會在當前到期日之后延長”的具體信息。
美國中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丹尼斯·西蒙透露,協議可能會再次續簽。西蒙表示,“我認為這不會在27日之前發生,但很快就會發生。在中國能夠成為重要、實質性貢獻者的時候,限制科技關系是愚蠢的?!彼a充說,美國“不能讓選舉年的政治扼殺該協議”。(作者庫什布·拉茲丹,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