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消息】3月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的民生主題記者會。
城市政府要扛起責任優化房地產政策 白名單項目已審批貸款超2000億元
防風險,要一視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當前房地產的難點是資金,在調研當中好的企業也有困難的項目,困難的企業我們也看到有好的項目,為此住建部會同金融監管總局指導地方建立城市房地產的融資協調機制,按照一個項目一個方案提出項目白名單,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到目前,全國31個省有312個地級以上城市建立了協調機制,從上報的白名單看達到了600多個,在這些項目中有82%是民營企業和混合所有制企業的項目,截至2月底,已經通過商業銀行審批的貸款超過2000億元。
房地產調控自主權給了城市 各地政府要用好
倪虹表示,穩市場,指導城市政府用好調控自主權。上海的房子、廣州的房子,不可能搬到北京來,滿足北京人的住房需求,所以說各城市有很大差別。我們強調因城施策、精準施策、一城一策,我們賦予城市調控自主權,根據人口、供需及保障需求,制定政策,穩定市場。
對于嚴重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該破產破產、該重組重組;對于損害群眾利益行為,依法堅決予以查處,讓他們付出應有代價。
穩定房地產市場的任務依然艱巨 房地產還有很大潛力和空間
對于房地產,不能光看短期,還要看中長期。當前房地產市場在調整,穩定市場的任務依然艱巨。但從我國城鎮化的發展進程看,從我國城鎮300多億平方米存量住房需要更新改造來看,房地產還是有很大的潛力和空間。倪虹說,2023年,面對個別房企資金鏈斷裂,房地產市場調整的風險挑戰,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住建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認房不認貸、降低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支持居民換購住房稅費優惠、指導地方政府因城施策、抓好保交樓等,可以說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這既是利民之舉,又是發展之計,也是轉型之策。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應體系,重構市場和保障關系的重大改革,重點是拓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捌郊眱捎谩惫不A設施建設,是統籌發展和安全、提高城市韌性的重大舉措,重點是平時用得著,關鍵時刻能用得上。城中村改造,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工程,重點是要消除安全風險隱患,改善居住環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去年國務院先后出臺了三個文件,今年重點就是抓開工建設、抓質量安全,盡快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改革完善商品房的開發、融資、銷售等制度,要有力有序推進現房銷售
完善從房屋開發建設到維護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這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工作。在供給方面,要改革完善商品房的開發、融資、銷售等制度,要有力有序推進現房銷售;在使用方面,要加快對房屋的體檢、房屋的養老金、房屋的保險等專項治理。
希望房企能看到“建設好房子就有市場就有未來”
什么是好房子?不同的面積,不同的價位都有不同的好房子。住建部將引導建筑師去精心設計好的戶型,建立企業研發好的產品、好的材料、好的設備,也希望能有多行業的跨界協同,合力建設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讓群眾住得健康,用得安全方便。在新模式下,希望現在的房地產企業能夠看到,今后要拼的是高質量,拼的是新科技,拼的是好服務。誰能抓住機遇轉型發展,誰能為群眾建設好房子、提供好服務,誰就能有市場,誰就能有發展,誰就能有未來。
完善“保障+市場”住房供應體系
要始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完善“保障+市場”住房供應體系。要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新機制,完善房屋從開發建設到維護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基礎性制度。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