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杰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胡雨薇】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5日根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臺(SCSPI)的數據報道稱,2022年1月到11月,美國大型偵察機赴南海偵察近600架次。中國軍事專家認為,這一數字雖然比2021年的統計數字有所降低,但美軍仍是南海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中國要防好,更要作好更多飛出去的準備。
7月動作最密集
《南華早報》網站報道稱,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的數據顯示,美國從1月至11月派出589架次大型軍機,在南海上空進行近距離情報收集。12月的飛行數據尚未公布,美國去年12月派出47架次大型偵察機在南海地區巡邏。報道稱,最新的偵察飛行發生在今年12月21日,3架P-8A反潛巡邏機、1架E-3G預警機以及1架RC-135V偵察機分別從日本嘉手納空軍基地和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起飛,在臺海和南海地區進行頻繁的偵察活動。
《南華早報》稱,上述評估是基于ADS-B系統的商業數據,可能只能揭示美國軍機偵察活動的一小部分,因為并非所有飛機都打開了ADS-B轉發器,較小的飛機也不包括在統計中。此外,除美國外,澳大利亞還于5月派出軍機在西沙群島周邊空域進行偵察飛行。
《環球時報》記者查看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臺社交媒體賬號發布的信息發現,今年美軍在南海公開活動次數最多的是7月。2022年7月,美軍累計出動67架次大型偵察機前往南海對中國進行抵近偵察,其中部分架次是為配合美軍導彈驅逐艦和航母打擊群在南海的活動。其次是3月,派出61架次大型飛機進行偵察。最少的月份是9月,為28架次,其余月份在40到60架次之間。
根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今年3月發布的一份報告,2021年美國大型偵察機在南海上空進行大約1200次近距離間諜飛行。從這個數字來看,今年頻次降低。
中國軍事專家張學峰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可能和俄烏沖突有關,美國把大量偵察力量派往歐洲,在東歐、黑海上空執行偵察任務,在亞太的偵察頻次有所降低。另外,不排除在南海有更多偵察行動由防務承包商的飛機執行的可能性。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統計的機型主要集中在美軍方的RC-135系列、EP-3E、RQ-4、P-8A和E-3等大型平臺,而防務承包商通常使用較小型的偵察機。
美軍在南海偵察什么
張學峰表示,美軍大型偵察機在南海的行動主要圍繞四大任務。第一個是海上巡邏,主要用于偵察潛艇和水面艦艇,特別是他國潛艇的行動。美軍認為,南海是中國核潛艇的重要活動區域,所以十分重視在南海的反潛偵察行動,其中的主力機型是P-8A反潛巡邏機。該機平時主要通過機載搜索雷達對海面進行搜索,發現潛艇潛望鏡、通氣管之后,可以快速飛抵潛艇航行區域,然后通過光電傳感器進一步偵察,并視情投放主、被動聲吶。如果P-8A對南海正常訓練的他國潛艇投放聲吶浮標,那么將是嚴重的挑釁行為,也是違反國際公約的行動。
第二個任務是進行電子偵察。主要是通過RC-135系列和EP-3系列電子偵察機執行,包括通信信號情報偵察和雷達信號偵察。這種偵察對于破譯對方通信,掌握對方雷達情報網的部署、特征具有重要意義,“美軍戰時進行電子干擾,就要依賴于平時大量偵察的數據積累”。
第三個任務是對南海島礁上的設施進行光學和雷達成像偵察。P-8A反潛機、“全球鷹”無人機都具備這樣的能力。執行這類任務時,上述飛機無須直接飛越島礁上空,通過側視合成孔徑雷達和側視偵察相機,可獲得高分辨率圖像。這種偵察,相對于衛星偵察更為靈活,精度也更高。
第四個任務是對南海上空軍機活動進行偵察,主要依靠E-3預警機和E-2預警機,用于評估他國戰斗機起飛架次、訓練強度、反應時間等。
張學峰分析說,美軍偵察機在南海上空的行動主要針對解放軍,但對這一地區其他國家的艦機、陣地的偵察是無差別的。美軍的幾百架次偵察飛行擾亂當地民航飛行航線,特別是一些美國偵察機還更改國際民航組織注冊的航空器識別碼,偽裝成別國客機對中國周邊實施抵近偵察,給民航飛行帶來嚴重安全隱患。此外,這些偵察飛行還經常騷擾、干擾有關國家正常軍事訓練,是南海地區最大的不穩定、不安全因素。
而《南華早報》引用中國專家的話說,“這些近距離偵察活動越來越接近中國海岸,這將不可避免地增加對抗和摩擦的風險?!?/p>
“中國光防還不夠”
張學峰認為,解放軍對美方相關抵近偵察進行了有效監控和攔截,嚴防這些飛機向我領空逼近,嚴防其對我正常訓練艦機進行干擾,嚴防其對我情報進行有效偵察。
張學峰表示,從長期國際軍事實踐以及國際法角度來看,無論是大國如當年的蘇聯,還是小國,在和平時期都很難完全避免、阻止別國偵察機在本國周邊的抵近偵察飛行。不進領空不擊落,是迄今為止和平時期??斩窢幍幕疽巹t。因此,從世界??斩窢巵砜?,中國光“防”還不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除了要防止美國偵察機飛進來,也必須作好飛出去的準備。來而無往非禮也。以前,中國大型長航時平臺比較少,飛機“腿”短。特別是中國在遠離大陸的區域沒有屬于自己的基地,飛出去的難度,顯然要比美國更大。
張學峰表示,“大量先進裝備陸續列裝,為解放軍飛得更遠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中國也要考慮派出相關機型,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對有關區域進行對等偵察?!?/p>
他補充說,首先要實現對“第一島鏈”目標,包括臺島東側、琉球群島、日本島等的常態化巡航飛行,對“第二島鏈”定期飛行。然后陸續實現飛得更遠、飛得更久的目標。這種偵察飛行對于提升威懾能力,提升對于相關區域的信息掌握的靈活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