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今年,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帶來了《關于建立預制菜消費者知情權保障機制》的提案,他建議加快出臺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加強預制菜消費者知情權的監督檢查,建立消費者投訴處理機制。
建議加快出臺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皮劍龍稱,當前,我國預制菜行業正迅速發展,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2023年超過5000億元?!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預制菜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飲食選擇,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然而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預制菜名列第四,絕大多數消費者認為商家使用預制菜未經提前告知,侵犯其知情權。
目前,預制菜欠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標準體系尚待完善。截至2023年6月,在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查詢,全國預制菜標準共有120項,其中團體標準77項,企業標準35項,地方標準8項,未有國家標準。很多商家表示,由于國家標準缺位,地方和企業標準混亂,使其無法確保產品合規,進而不愿告知。
他建議,加快出臺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明確預制菜定義、原料條件、生產加工、防腐劑添加、儲存運輸等關鍵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為預制菜溯源管理、使用告知、標識信息、維權處理提供遵循。
應健全預制菜行業溯源管理體系
皮劍龍說,目前預制菜產業鏈長,集中度低,欠缺溯源體系記錄產品信息。預制菜“從田園到餐桌”,涉及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儲存運輸、市場銷售等多個環節;同時,我國預制菜行業集中度低,據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我國小農戶數量占到農業經營主體98%以上。據天眼查數據,截至2023年8月,預制菜相關企業達6.4萬家,成立于5年內的企業占比47.3%。然而,我國并未建立完善的預制菜溯源管理體系以記錄預制菜產品信息。
他建議健全預制菜行業溯源管理體系。相關部門可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二維碼等智能化手段,完整記錄預制菜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儲存運輸等環節信息,在此基礎上搭建“數字、透明、清晰”的預制菜全鏈路溯源平臺;同時,建立多方共治的溯源監督制度,由政府人員、企業人員、人民群眾組成,賦予三方監督權和治理權,從而提高溯源成效,降低政府負擔。
通過店內公告菜單等主動告知消費者
皮劍龍指出,法律未明確規定商家使用預制菜需提前告知。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2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顯示,大約85%的預制菜最終從堂食和外賣的渠道流向消費者餐桌。同時,據江蘇省消保委發布的調查,78.1%的消費者反映商家使用預制菜未做到提前告知。在法律尚未明確規定商家使用預制菜需提前告知時,商家為降低成本、回避風險,選擇不告知。
他建議明確規定商家告知方式與告知內容。告知方式應完整,商家可通過店內公告菜單等載體主動告知消費者;當消費者詢問時,服務員也應予以告知。商家可通過溯源平臺電子告知,同時也應備存紙質版信息。告知內容應全面,同時結合消費者關注重點,對供應商情況、防腐劑、保質期、營養價值等做加黑加粗標識。
提升預制菜標簽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絕大部分消費者在購買預制菜時都遇到了標示信息不明確的問題,包括未標注菜品名稱及主要食材、未標注菜品分量、未標注生產日期或保質期、未標注菜品價格等問題。
他認為,應提升預制菜標簽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預制菜的產品標簽和信息應包括但不限于產品成分、生產工藝、質量標準等關鍵內容。重視過敏原和添加劑的聲明,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風險。鼓勵預制菜的生產商提供更多關于生產過程和食材源頭的信息,如采用的標準、使用的設備等,以增加產品的透明度和可信任度。
政府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對預制菜原料和成品生產、銷售、貯存、運輸、加工、進出口等環節,尤其是消費者關心的預知菜標識、告知問題,要加強全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強化執法檢查。政府和行業協會應該合作,建立高效、便捷的消費者投訴處理機制,以便及時響應消費者的問題,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張磊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