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要求進一步營造寬松、寧靜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校園氛圍,確保中小學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中小學老師身上最該減的負擔是什么?老師減負會不會把壓力轉移給家長?如何確保減負政策見實效?人民網強國論壇邀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進行解讀。
資料圖
“減負”的核心是保證中小學教師專心教學
強國論壇:國家多次提出給中小學教師減負,但實踐起來很難。您認為最大的難點在哪里?如何看待此次“教師減負20條”出臺的意義?
熊丙奇:教育部一直提到要給教師減負,減輕教師非教學的壓力和負擔。實際上,當前要讓學校拒絕上級部門攤派的非教學任務或者布置的檢查、考核、評比是很難的。因為從學校角度來看,辦學的考核、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考核評價都是由上級行政部門來進行,有的甚至將教師是否完成上級部門布置的各種任務作為獎懲的依據。此次出臺《意見》,建立清單管理制度,明確今后的檢查、考核、評比項目要減半,是從國家規定層面來減少進校的非教學任務。
強國論壇:有網友擔心,提出教師減負,壓力是否會轉嫁給家長?怎樣看待教師減負對學生和家長的意義?
熊丙奇:給教師減負,不是要減輕教師教學的壓力,而是減輕非教學負擔。目前給老師布置了很多非教學的任務,導致老師沒有辦法全力以赴進行教學,影響了教育質量。減輕非教學的壓力和負擔,是讓教師更好教學,更好地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這是減負的核心和目的。
減負見實效 關鍵在政府簡政放權
強國論壇:“教師減負20條”提出,對中小學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要減少一半以上,規范社會事務進校園。在政策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政府如何定義自己的職責邊界?
熊丙奇:我們要意識到,如果學校、教師的考核評價權由上級部門來進行,政策執行的難度還是很大的。雖然設置了目錄清單管理制度,要求進??己藱z查減少一半,但如果地方政府部門把一些項目歸并起來,實際上老師的任務并不會減輕,還是沒有起到減負的實效。另外,《意見》里面也提到要結合現實情況,專項任務確系中小學教師參加的還是要參加。“確系”又由誰來評價和決定?如果學校沒有這種自主評價權和決定權,上級部門還是可能會布置任務。
《意見》要真正落實,還是要全面改革對學校的辦學評價和教師的評價——應該實行專業評價、同行評價,而不是行政評價,這是關鍵所在。推進教育改革,深化教育理念方法和改革,就要調整政府管理學校的模式,明晰政府和學校的權責邊界。政府必須要放權,放權很明確就是管理評價權。
推進教育和學術專業評價 讓學校回歸教育本位
強國論壇:教學和教師評價體系還應在哪些方面調整完善?
熊丙奇:國家一直強調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要求政府轉變政績觀,不應該給學校下達升學率指標,不應該以升學率考核老師。另外,改革職稱評審制度,評價教師教育貢獻和學術貢獻的時候要關注專業同行評價,學校教師委員會根據教育的標準來評價教師的教育貢獻和教育能力。改革的核心還是要推進政府落實學校自主權,建立現代學校制度。
強國論壇:學校層面怎樣提高管理效能,讓老師專心投入教學?
熊丙奇:國家多次發文要求中小學實行職級制,取消學校存在的行政級別,但在現實中,中小學校長還是以行政級別進行任命和考核評價,校領導按照行政的一套來治理學校。學校要回歸教育本位,實行教育家辦學,就必須要政府推進學校去行政化改革,實行中小學校長職業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