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下午5點,撐著黑色雨傘的精瘦男人站在廣州康樂村康樂橋東邊,一手拿著外翻的粉紅色短袖,另一只撐傘的手夾著寫有“四線”的白色小紙板。
天空飄著小雨,街上行人如織。
一分鐘內就有兩個人走上前,從他手里拿過那件短袖,兩只手快速抻拉。這是一件已經完成了“四線”的樣衣?!八木€”是指四線包縫鎖邊工序,對柔軟且有彈性的布料,需要一次完成縫合和鎖邊兩道工序。
一個人抻完樣衣就離開了。李威是另外一個:“有多少件?一件多少錢?” “一件1.2元,一共150件,今晚12點前做完。”撐傘男子回答。“那走。”李威說。
撐傘男子在前頭帶路,工廠在康樂橋南邊約100米。300多平方米制衣廠只有十來個人,有些冷清。李威在機器前坐定,拿起裁好的布料開始車“四線”。前片、后片、肩膀、領口,做完一件花了5分鐘。
“做不起?!彼咽稚夏羌龊玫倪f給老板娘后,就走了。按照要求,他要在3分鐘內做完一件,才有可能在晚上12點前把貨做完,掙到180元。
“一上手就能看出來他不是專業的,我們要重新去招人?!崩习迥镎f畢,撐傘男子又重新回到康樂橋上,繼續舉著“四線”的小紙板招工。
招工、談價、試工,整個過程僅十分鐘,這是如今康樂村的招工一幕。3月25日零時起,除武漢外的湖北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控。撐起康樂村制衣產業鏈的湖北籍工人陸續回來,康樂村重新有了煙火氣。
“誠尋客戶”
據海珠區官方統計,該區登記在冊的湖北籍外來人口近19萬人,集中在康樂村等地,康樂村得名“湖北村”。
“康樂村十個里面有九個是湖北人。檔口老板是湖北人,工廠老板是湖北人,打工的也是湖北人?!痹诳禈反宕蚬な嗄甑那G州人龔鵬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這些湖北籍人員絕大多數從事制衣業。廣州白馬、沙河、十三行等服裝批發市場的檔口老板下單,將布料送到這里的制衣廠制作成衣銷售。往年春節后,制衣廠老板很容易在這里找到各個環節“熟手”,不到24小時就能拿到一批成衣,從廣州發往全國各地。
今年,康樂村的用工旺季沒有到來。因疫情管控,多數湖北籍工人還在老家,招工季一推再推。直到3月25日零時,除武漢外的湖北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控。
“解封”后,龔鵬很快搭上開往廣州的大巴,看看能否趕上招工季。12小時車程后,他回到康樂村,成為康樂村招工季的第一批幸運兒。“那會回來的人少,制衣廠還趕著訂單忙著招人。”龔鵬說,自己這個“老熟手”一天就能掙上五六百元。
10天后,越來越多湖北人趕回來了,“湖北村”蘇醒了,但期待中的招工盛況并沒有出現。“要不是下雨,站在康樂橋上往東看,全是密密麻麻的人頭,都是找事做的人?!饼忶i說。
康樂橋成為一道明顯的分界線。
上午七八點,招工的老板和找事的工人都在康樂橋往東。下午一點后,工廠老板帶著“誠尋客戶”的小黑板,在康樂橋往西的路邊坐成一排。
龔鵬說,最近一個星期都是這樣的情景,找事的工人占了80%,招工的也就20%。旁邊一個湖北人搭腔道,“能有5%招工的老板都不錯了。”“反正我賺得也越來越少,昨天才賺了180塊?!饼忶i說。
21歲的李威就在那80%里。離開制衣廠后,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說,自己在處理領口的時候速度太慢,影響了速度?!安粍澦悖僬艺移渌畎?。”
這樣想法的人不少。4月5日下午,一家位于拐角處的奶茶店門前站著四五十人,他們都是在找事做的工人。百無聊賴之間,他們唯有互相說笑,度過這段時光。
“這個是天門的,離武漢很近,查查他的健康綠碼?!鼻G州人開玩笑地指著對方說。
“我早過隔離期了,你今天剛來的吧,隔離期過了沒有?”天門人反擊道。
雨聲淅淅瀝瀝,很快沖散了這番哄笑。
等夏來
受疫情影響,全國紡織服裝鏈條“卡頓”,鏈條上的湖北人茫然無措。
下午2點,31歲的潘金龍坐在康樂橋往西的“1公里”路邊,面前支著的小黑板上寫著:“誠尋客戶:襯衣、連衣裙、短褲、短裙、各類小件,長期合作。”3年前,他開了一家自己的工廠—逸天制衣廠,每年流水200萬元,利潤10%。
4月3日開始,潘金龍的辦公地點從制衣廠改到康樂橋西邊。每天下午1—6點,他就帶著小黑板來找客戶。一會兒抬頭看看路人,一會兒低頭看看手機。往來的人很多,但都不是客戶。
“15個小時坐下來,但是一單都沒有?!痹趶V州摸爬滾打十余年的他,不曾見過這番景象。在他印象里,康樂村是“宿舍24小時有人在睡,廠里24小時有人在做,街上24小時有人在走”的地方。
3月24日凌晨,潘金龍帶著健康證、通行證、復工證明、健康碼從荊州回到康樂村。從村口牌坊走到康樂橋附近的工廠,他花了十分鐘,路上只有零星的燈光,他嘆氣道,“今年完了”。
在制衣行業里,上半年的旺季是正月和二月,下半年則是中秋節前后?!吧习肽晖疽堰^,離中秋節還有那么長時間,如何熬過來,就要看客戶生意好不好?!迸私瘕堈f,客戶給他的原話是,“沒生意,沒辦法”。
回來至今,潘金龍那個200多平方米的廠房里,一臺機器都沒運轉。
同在2017年辦廠的荊州人舒琪則幸運一些,五六十臺機器開了7臺?!斑@兩天生意比較淡,貨少人多。”她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這段時間一直下雨,陰雨天氣氣溫下降,大家都不會買短袖、連衣裙這類夏裝,越往北的地方就越不需要。
但她很樂觀,“再過兩天,天氣一好,氣溫上升,生意就會好起來的”。
(應采訪對象要求,李威、龔鵬、舒琪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