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頁-臺海網]
首次體現海警元素
2月14日臺灣有關方面粗暴對待大陸漁船,致2名漁民遇難惡性事件發生后,民進黨當局持續狡辯頑抗、諉過塞責,嚴重傷害大陸同胞感情,對兩岸關系不斷產生沖擊,致使當前兩岸局勢持續緊張。
23日,中國傳統佳節元宵節前夕,東部戰區發布重磅海報《回家》,以“小手抓大手”漫畫搭配“回家”等字樣,再一次向臺灣民眾作出“回家”的情感呼喚,島內外輿論對此高度關注。
圖源:東部戰區
東部戰區在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海報由漫畫加文字組成,文字描述為:“小手抓大手,攜手出火坑。點燈驅惡魔,回家才會贏。”從漫畫的各項要素組合來看,“小手”佩戴的“臺灣”圖案手鏈正被美國自由女神像的火焰炙烤,一張寫有“臺獨”“分裂”“搗亂”字樣的綠色紙張一邊燃燒一邊慢慢飄落,暗喻境外勢力與“臺獨”分裂分子正將臺灣推入兵兇戰危的懸崖。而漫畫中的文字則呼應元宵節慶,兩岸民眾為回家團圓,攜手驅除外部干涉勢力,讓“臺獨”分裂分子在烈焰中咎由自取。
直新聞注意到,海報中特意用紅色繁體字突出“金門”地名,配以福建海警局14608船圖片。這也是軍方首次在海報中體現海警元素。一是凸顯大陸海警在廈金海域常態巡查的動作,以實際行動詮釋不存在所謂“禁止、限制水域”的堅定立場;二是在日前大陸海警首次對金門游船登臨檢查后,面對臺防務部門一面宣稱“不介入”、一面鼓吹“應需要提供支援”的表態,解放軍此舉也有意展現出對大陸海警正常執法行動的堅定支持態度,指向不言而喻。
新加坡《聯合早報》也注意到了這些特殊的元素組合。報道指,《回家》海報上,一只印著五星紅旗的大手牽著臺灣方向的小手,在金門的位置旁邊還畫著一艘海警船守護。另有多架飛機從不同方向朝臺灣飛去。
《今日海峽》還注意到一個細節,海報中標注的6塊紅色陰影區域正是2022年8月時任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臺后,東部戰區在臺海周邊劃設的6塊實彈射擊落彈區,周圍艦機圍島之勢是解放軍常態,特別是春節期間東部戰區持續在臺海周邊進行海空警巡。文章認為,這種環臺之勢,對臺灣同胞是守護歸途的“綠色通道”,對“臺獨”分裂勢力是隨時出鞘的利刃鋼刀。
臺媒同樣頗為關注東部戰區通過《回家》釋放出的重要信號。臺灣TVBS新聞網報道:“元宵佳節前夕,中國大陸解放軍東部戰區微博再次釋出短影片”。報道詳細分析其中元素組合的寓意,指畫面刻意固定在地圖的臺灣海峽上空,以兩只手靠近握緊,一邊是五星旗、一邊帶著臺灣地形項鏈的動畫,認為是表明呼吁“統一回歸的意圖”。此外,報道當然還注意到關于金門的細節,稱海報“中間在畫面左下角,刻意點出金門的位置,同時放上巡邏艇”,認為這是在“批評先前在金門發生的漁船翻覆”并強調支持“福建方面海巡執法的行為”。
事實上,在2024龍年春節前夕,東部戰區微信公眾號就曾發布一則名為《回家才會贏》的MV,其中以春節回家路暗喻兩岸統一路,呼吁臺灣同胞回到祖國懷抱,這次的海報與先前的MV保持一致基調,但也有些許不同之處,值得細細品味。
廈門大學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分析稱,此次東部戰區發布的海報,在延續了一貫的溫和呼喚的基調之外,還多了一分剛性和強硬,例如主元素的“大手牽小手”是溫和的,但海報刻意在金門外設置了一艘象征著力量的海警船,則凸顯出對維護相關海域正常秩序的決心。
第二批代表團抵達金門
多次協商為何未有共識?
臺灣“中時新聞網”報道稱,漁船沉沒事件中的死者家屬轉述生還漁民的說法稱,雙方在追逐過程中,因船只遭到臺海巡船艇撞擊,最終沉沒,而家屬對于驗尸結果也有質疑,綜合以上原因,至今拒絕遺體火化。報道援引消息人士指,臺檢察機關將于本月26日對遺體進行解剖以厘清死因,但這一消息尚未獲得證實。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3日報道,日前臺方粗暴對待大陸漁船致兩名漁民遇難事件持續發酵,遇難者家屬怒批臺方撞翻大陸船只,臺海巡部門公布的信息前后不一;陪同家屬赴金門的泉州紅十字會高級顧問李朝暉也痛斥,臺方百般阻撓真相,回避案件調查。
此前,臺海巡部門的回應一直回避船身是否遭碰撞,直到2名生還人員回到大陸曝光出事漁船遭臺海巡艦艇撞擊事實,臺海巡部門相關人員21日終承認在追逐過程中“船身曾多次接觸”,并表示若有共識就會賠償,正洽談撫慰金。
綜合臺媒報道,23日,大陸方面負責進行善后工作的第二批代表團人員于上午9時經“小三通”搭船抵達金門水頭碼頭,包括晉江紅十字會秘書長曹榮山、醫生孫曉東、漁業專家與紅十字會干部共5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協助善后處理與厘清事實,盼讓事件早日落幕。
▲23日上午,大陸第二批代表團人員抵達金門。圖源:臺灣《聯合報》
臺灣《聯合報》透露,代表團抵達后,隨即與臺方有關部門展開上午2場、下午1場的閉門協商會議,但至今雙方皆未透露協商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臺媒的報道清一色指出,臺海巡部門與遇難漁民家屬之間的協商并不愉快,難以達成共識。臺灣“中央社”報道援引消息指,閉門會議主要聚焦討論事發過程與賠償等事宜,其中,大陸方面同行人員孫曉東具有醫學背景。會議耗時約1小時,家屬離開飯店上車離去,對于是否有共識不發一語。
臺灣《聯合報》透露,協商過程中,雙方各有堅持,后來于14時展開的閉門會談更是不到半小時就宣布結束,之后就有消息傳出雙方談判破裂,家屬全部要求返回大陸。最終7人因相關證件到期而先行返程,包括曹榮山、紅十字會高級顧問李朝暉以及2位家屬代表在內的其余7人仍留在金門。
金門縣民代陳玉珍23日也分別去探望遇難漁民家屬與臺海巡部門人員。陳玉珍在受訪時表示,兩岸對此事件有些初步理解是不一致的,包括事發經過,需要多多溝通與了解,各項疑慮也需借由面對面的溝通來互相理解。陳玉珍表示,如果有利兩岸人民溝通協調的工作,需要她出力協助溝通,她愿意義不容辭去大陸跟他們“談談”。
▲金門縣民代陳玉珍 圖源:臺灣《聯合報》
外界注意到,至今為止,大陸與臺灣相關方面已經召開多次閉門會議,到底分歧在哪?對此,陳玉珍表示,事故發生后遲遲未有影像證據,且臺海巡部門前后說法不一等,讓大陸方面疑慮不斷加深。她建議說,可以通過航行軌跡圖讓彼此更進一步了解;若彼此認知不同,可按照法律程序,進行第三方勘驗。
國臺辦2月21日對該事件再次表示,人命關天,公布真相天經地義。“我們嚴正要求臺灣有關方面盡快公布事實真相,嚴懲相關責任人,滿足遇難者家屬合理訴求,鄭重向遇難者家屬道歉,給遇難者家屬和兩岸同胞一個交代。我們將堅決維護同胞的合法權益,絕不允許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臺灣《聯合報》23日發表題為“大陸漁民之死應速搜證 讓真相避兩岸敵意升溫”的評論文章。文章指,臺海巡部門有鑒識、判讀船舶肇事證據的資源與能力,不過,金廈海域事件的受調查人是海巡部門本身。文章強調,海難造成兩岸敵意升溫,可能引爆危機,而防止危機的重要性,遠勝于刑事訴訟法偵查不公開要保護的法益?!埃ㄅ_)檢方應提升視野厘清翻船始末,如果棄權,放棄主動搜證而不作為,可能落入包庇自家人譏評,有害無益?!? 【來源/深圳衛視直新聞 文/陳淼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