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高空氣球飄進臺灣4縣市”“敏感時刻大陸高空氣球飄過臺灣上空,軍方證實”……俄烏戰事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兩岸關系也連帶受到矚目。
27日,臺灣島內媒體紛紛報道稱,有高空氣球飄到臺灣,至少已有4批,并稱與海峽對面的解放軍某部隊有關。
臺軍宣稱其雷達發現解放軍施放的高空氣球
盡管臺軍方研判認為,這些氣球是用于氣象科研的,但島內一些人仍然“憂懼不安”。最近幾天,因俄烏緊張局勢,民進黨當局為安定島內人心而大談“臺灣不是烏克蘭”。除了拋出解放軍的高空氣球飄到臺灣的消息,這個周末,臺軍還確認美國軍艦再度穿越臺灣海峽,讓臺海顯得相當熱鬧。但對于一些“心里有鬼”的人來說,些許風吹草動就能觸動他們“敏感”的神經。
臺軍方:嚴密監控高空氣球
據臺灣《聯合報》27日報道,臺軍方披露說,空軍遠程雷達監控發現,位于福建省的解放軍72集團軍遠程火箭旅自農歷春節后,陸續對臺灣北部至中部施放高空氣球,高度約9000至1萬英尺,臺空軍陸續在基隆、桃園和新竹上空偵獲。近日在俄烏開戰的“敏感時刻”,又發現解放軍施放的氣球飄過臺中高空,“而各批氣球飄過本島后,持續進入東北部與東部海域上空”。臺“國防部”發言人史順文27日稱,臺空軍對上述動向均有所掌握,分析應為氣象科研使用,并將持續嚴密監控。
去年12月31日,臺中大雪山“國家”森林游樂區的小雪山天池上空,就曾飄來一只大型高空氣球,呈現停止不動的姿態,被島內網友拍下,但氣球來源不明。臺灣中時新聞網27日稱,大陸施放高空氣球,應是軍方與民間科研單位合作,目的主要是進行氣象研究,但不排除軍事上的應用,只是臺軍方一直秘而不宣。此外,大陸對臺施放高空氣球探測,已有一段時間,不是最近才發生的事,因此不是因俄烏戰事而特別采取的動作。
盡管臺軍方認為有關氣球用途為氣象科研,島內很多人依然驚疑不定。臺“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認為,解放軍此舉“并不尋常”,高空氣球飄進臺“領空”,是否將造成危害?尤其此舉若已有多次,臺“國防部”應立即召集專家分析大陸意圖,迅速決定如何應對。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些氣球是否一定是解放軍施放,“要進一步核實”。去年美軍在夏威夷上空曾偵獲此類氣球,當時還派戰機升空查看,但無法確認來源。
島內媒體還對解放軍東部戰區72集團軍進行了重點介紹,稱其為“攻臺”主力,所轄遠程火箭部隊部署在福建,配備射程達650公里的PHL—03遠程多管火箭炮。臺“國防報告書”稱,解放軍的火力可涵蓋臺灣本島,觀察近年大陸火箭軍大規模聯合火力打擊模式,“已具備首波癱瘓性突擊與威懾效果”。
馬英九:美國不會出兵助臺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27日,在一個所謂“臺灣絕對不是烏克蘭,中國有可能是俄羅斯”的座談會上,臺軍方智庫“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云稱,“高空氣球作用包括科學研究、氣象觀察,也有軍事的用途,目前不排除任何可能”。他推測該高空氣球作為軍事用途的概率不高。
大陸軍事專家宋忠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種氣球通常屬于氣象氣球,軍事上較少用氣球,而是用飛艇,因為氣球載荷能力有限。至于它們飄到臺灣,原因是這種氣球一般屬于系留氣球,會有繩子拴著,在需要時放出與收回。有可能繩子斷了,就飄去了。宋忠平表示,島內某些人,尤其是一些不懷好意的綠營人士,每天是驚弓之鳥的心態,但凡與大陸有關的東西,他們都會和解放軍聯系起來,這就叫心里有鬼。
聯合新聞網27日稱,俄烏戰情緊繃,臺灣內部傳出“不跟中共好好談,臺灣就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的議論,有民進黨“立委”聲稱,臺灣處于地緣政治與兩岸關系緊張的危險邊緣,大陸正想方設法借機對臺灣內部做見縫插針式的分化,使臺灣內部陷入混亂與恐懼,實現“統戰”目的。
為應對俄烏緊張形勢,臺“行政院”26日公布所謂“四大穩定政策”,包括“亞鄰最低價(油價須低于日韓等鄰近地區)”“油價平穩措施”“液化天然氣民生用戶及液化石油氣(桶裝瓦斯)價格凍漲”及“提前采購黃豆、小麥、玉米,調降關稅及營業稅、維持股匯市穩定”。27日,臺“國防部”通過所謂“萬全準備、確保國家安全”視頻,聲稱“三軍”持續保持高度警覺與警戒。
民進黨當局近日大談“臺灣不是烏克蘭”。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5日稱,臺灣局勢與烏克蘭本質不同,不僅因臺灣海峽天險及地緣戰略地位,也體現在臺軍防衛意志及戰力不斷提升。27日,臺“行政院長”蘇貞昌稱,臺灣不同于烏克蘭,地緣政治和戰略位置都很重要,在地理環境上又有200公里海峽區隔。
不過,臺前“外交官”王良言27日撰文說,臺烏確實不同,但若深入探討,就會發現臺灣處境更兇險。烏克蘭是聯合國成員,與主要國家都有外交關系,反觀臺灣目前只剩14個“邦交國”,更被排除在聯合國體系外,臺灣如不能好自為之,前途堪憂。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27日也說了一番大實話。他在出席活動時被媒體問及若臺灣未來被“入侵”美軍是否援助,他回答說,美國會出售武器、提供情報,但不會出兵。
美艦穿越臺灣海峽“挑釁”
連日來,臺海一帶“非常繁忙”。26日,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約翰遜”號由南向北航經臺灣海峽,一架EP—3E電子偵察機提供情報、監視和偵察方面的支持。當天,美海軍第七艦隊在推特上宣稱,“約翰遜”號進行的是常規活動,它按照國際法規定,在國際水域航行。第七艦隊發言人還發表聲明稱,這證明“美國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承諾”。
對此,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表示,東部戰區組織兵力對美艦過航行動全程跟監警戒,美國實施此次挑釁行徑,企圖通過作一些姿態給“臺獨”勢力撐腰打氣,既是虛偽的,也是徒勞的。有臺媒稱,大陸曾起飛一架武直—10攻擊直升機迫近美艦,雙方對峙,但消息未經證實。同一天,臺空軍稱解放軍共8架次戰機進入臺西南空域。
“美導彈驅逐艦穿越臺灣海峽,臺媒:傳達挺臺立場意味濃”,新加坡《聯合早報》27日以此為題報道稱,烏克蘭戰火方起、“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的討論正熾之際,美國一艘軍艦穿越臺灣海峽,并打開船舶自動辨識系統(AIS)信號,被解讀為刻意傳達挺臺立場,解放軍則指責美軍此舉“挑釁”,稱將堅決捍衛中國國家主權安全和地區和平穩定。
“美國之音”稱,去年,美國軍艦差不多每個月都穿越臺灣海峽,26日的穿越是去年11月以來的第一次。實際上,這一說法有誤。今年1月22日,美國海軍“杜威”號導彈驅逐艦曾穿越臺灣海峽,只不過美方當時沒有主動公開披露,不像這次大肆炒作。
據法新社報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系學院研究員許瑞麟整理了一個有關已正式宣布的美艦只通過臺灣海峽的數據庫:2019年9次,2020年15次,2021年12次,今年到目前為止兩次。
本報特約記者 程 東 本報記者 劉煊尊 張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