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檢愛同行 共護花開——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履職”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年來檢察機關推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主要情況。據悉,近年來,各部門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工作,嚴厲打擊各類亂象問題,但一些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問題仍時有發生,比如不法分子借網戀網聊、童星招募、校園借貸等名義實施“隔空猥褻”和詐騙。
↑發布會現場
對此,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副廳長李峰表示,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在給未成年人學習、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給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有效應對形勢變化,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近年來,檢察機關多措并舉推動侵害未成年人網絡犯罪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強化案例引領,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針對一些“大灰狼”通過網絡聊天,脅迫女童自拍裸照上傳,嚴重侵害兒童人格尊嚴和身心健康等問題,2018年最高檢專門發布指導性案例,確立無身體接觸猥褻行為(隔空猥褻)等同線下犯罪的追訴原則。指導性案例發布以來,累計追訴此類犯罪3000余人。
同時,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通過自行補充偵查、督促引導公安機關調查取證,深挖細查犯罪事實,有力指控犯罪。以2022年為例,當年辦理涉未成年人的利用電信、網絡犯罪案件中,糾正漏捕60人,糾正漏訴204人。
此外,檢察機關充分運用技術取證手段,“用技術手段解決技術問題”。如,周某某性侵未成年人案,檢察機關在審查案件時發現犯罪嫌疑人QQ聊天記錄中存在大量無法顯示的圖片和視頻,通過數據恢復,細致排查,對遺漏的犯罪事實補查補證、監督立案,從而準確認定了嫌疑人強奸罪、傳播淫穢物品罪犯罪事實,最終犯罪嫌疑人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3個月。李某某猥褻兒童、強制猥褻、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檢察機關通過細致審查和補充偵查,增加認定強制猥褻罪和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李某某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16年。
據介紹,檢察機關注重建立懲治與預防犯罪長效機制,提升網絡犯罪治理成效。2021年,最高檢制定《人民檢察院辦理網絡犯罪案件規定》,加大針對信息網絡實施的犯罪、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的犯罪以及其他上下游關聯犯罪的打擊力度。2022年,最高檢協同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出臺《關于辦理信息網絡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進一步統一司法辦案尺度。通過制度規范和長效機制建設,不斷提升工作質效。
開展上述工作的同時,檢察機關還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強化違法犯罪源頭治理。比如,針對不法分子以招募童星為名性侵未成年人的問題,浙江省東陽市檢察院向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探索將“智慧影視檢察”場景應用嵌入影視文化產業數字平臺,通過數字化手段加強兒童演員群體的管理和保護。聯合有關部門出臺《關于依法保障未成年演藝人員權益的實施意見》,對參演劇集拍攝的未成年人進行備案隨查。
李峰表示,針對未成年人巨額網絡打賞問題,檢察機關通過民事支持起訴、檢察建議等方式積極維護未成年人權益,推動訴源治理。甘肅14歲未成年人上網課時,用奶奶手機下載某直播平臺,充值打賞6萬余元。肅南縣檢察院通過支持民事訴訟幫助未成年人追索打賞費用,向相關網絡公司詳細釋法說理,積極推動該平臺運營公司主動退還所有打賞金額。同時,向教育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做好未成年人網課管理,引導未成年人健康使用網絡,形成良好的用網習慣。
紅星新聞實習記者 祁彪 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