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女教師被舉報出軌未成年學生”一事引發社會關注,2月20日,有不少網友發布消息稱,疑似“涉事女教師開直播”,根據網絡截圖顯示,女子賬號信息關聯了“33歲”“上?!ず缈凇薄叭A東師范大學”等內容,簡介為“我就是要接住這潑天的財富”,但是IP地址顯示為遼寧。(據2月21日中國青年報)
疑似冒充“涉事女教師開直播”的賬號遭到網友質疑(圖源:中國青年報)
據長沙政法頻道消息,2月21日上午,已查不到該賬戶任何信息。此外,某社交平臺出現多個名為“我不是張老師”的賬戶。目前,大批高仿號已被平臺封禁。
“上海女教師被舉報出軌未成年學生”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隨著事件傳播帶來的知名度也不是什么正面評價,居然有人要利用這樣的一個名氣,以假冒當事人來蹭流量,難怪令網友感到錯愕,這還有沒有底線?難道只要有名,什么樣的名聲都不在乎了?主播不在乎,但世道人心在乎,自己不尷尬,別人也會尷尬,又豈能有市場。
相關賬號遭到網友質疑(圖源:中國青年報)
不久前,有網友發現,疑似成都太古里牽手門“石油姐”董某某開設賬號直播,但中途突然關掉,不久后主頁顯示該賬戶已被封禁,這就表明,不是什么流量都可以去接的,還有公序良俗,還有規章制度,平臺的態度也是明確的,不會給這種流量以機會。
相關賬號被封禁(圖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6月2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聯合發布了《網絡主播行為規范》,其中明確規定,網絡主播應當堅持正確價值取向,堅持健康的格調品位,自覺擯棄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級趣味,自覺反對流量至上、畸形審美等不良現象,自覺抵制有損網絡文明、有悖網絡道德的行為。
《規范》還指出,網絡主播在提供網絡表演及視聽節目服務過程中,不得出現31種行為,其中一條就是“炒作緋聞、丑聞、劣跡,傳播格調低下的內容,宣揚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違反公序良俗的內容”,冒充涉事女教師開直播,顯然就屬于上述不得出現的行為。這既是炒作緋聞,又顯得格調低下,而且,假冒他人也違反了職業道德,有損個人品德。據律師的介紹,博主的行為還對當事“女老師”構成侵權,屬于違法侵權行為:侵犯別人的姓名權和名譽權,如果傳播虛假內容,還涉及誹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