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昌吉網(記者 王薇)金秋時節,放眼庭州,平整美觀的滴灌管網鋪滿田間,平坦寬闊的田間道路縱橫交錯,一輛輛“鐵騎”歡快地奔跑著,一幅生動的現代農業生產畫卷呈現眼前。
進入10月,奇臺縣夏糧收購結束,各鄉鎮壓茬推進冬小麥播種,為來年豐收孕育希望。
“自從建了90畝高標準農田,我這幾年的小麥畝產都在500公斤左右?!?0月17日,奇臺縣吉布庫鎮達板河村村民王樹忠的170畝耕地全部播下冬小麥種子,看著一望無垠的麥田他激動地說。
“以前地塊小,沒有安裝滴灌帶,都是‘大水漫灌’,一年下來忙得很,產量還上不去?!蓖鯓渲一貞浧饚啄昵暗墓饩罢f,傳統的耕作模式產出低、受限條件多,糧食產量不穩定。
如今,通過實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肥一體化、智能物聯網裝備等措施,王樹忠的田間管理水平顯著提升,農田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小麥單產和總產不攀升,實現了穩產高產。
“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后,小麥畝均產量比過去增加100公斤左右,畝產最高達到620公斤。去年我種了520畝小麥,畝均產量480公斤,市場收購價為每公斤2.63元,收入超過50萬元?!蓖鯓渲艺f。
“實現‘藏糧于地’,要在保護耕地數量和提升耕地質量上下功夫。”達板河村黨總支書記徐建輝說,我們在高標準農田種了玉米和小麥,還安排專人配水、施肥,有效解決了高標準農田管護問題,使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的基礎設施真正變成村級集體經濟的資產。
達板河村現有耕地8萬畝,其中高標準農田3100畝。“今年,我們將對4500畝農田物聯網進行升級,農民用手機就可以輕松實現農田澆水施肥的遠程控制?!毙旖ㄝx說。
奇臺縣是新疆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2023年,全縣耕地面積172萬畝,其中水澆地約148萬畝。
2010年以來,奇臺縣積極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實施以田間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項目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累計建成高效節水農田163萬畝、高標準農田127.5萬畝。
得益于“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的成效,奇臺縣每年糧食穩產在70萬噸以上,今年新糧169號冬小麥單產達813.9公斤,刷新了新疆中強筋優質小麥高產紀錄。
奇臺縣百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的成效,正是我州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一個縮影。
作為自治區糧食主產地州之一,昌吉州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形成從水源到田間完整的灌排工程體系,增強農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夯實糧食生產根基。
今年,昌吉州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73.8萬畝,占總播面積686.3萬畝的54.5%;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27.37萬畝,其中新建21.95萬畝,改造提升5.42萬畝。
無人機噴灑農藥、農技專家網上授課、現代農機“披掛上陣”、農資電商送貨上門……“三秋”大忙期間,田間地頭皆是“豐景”。
糧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安丶Z于地、藏糧于技”,軟硬件同時發力將長期決定農業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要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就必須用好“科技”這把利器,藏糧于技、興農于技。
近年來,昌吉州深入實施玉米“百千萬”產能工程,加快推廣和應用衛星導航、種肥分離播種、寬窄行種植、玉米密植、水肥一體化等種植管理技術,實現產量、資源效率、產品品質與效益的協同提升,支撐糧食穩產增產。
為打造“藏糧于技”高地,我州立足當前糧食安全和產業發展需求,強化技術創新引領,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提高單產、降本增效,探索形成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的綜合性解決方案,著力提高土地生產率和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在科技的有力支撐下,今年我州糧食實現大規模均衡增產,經全國小麥產業體系專家實地驗收,昌吉州冬小麥百畝以上平均單產最高達803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