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是作家歌德筆下最為經典的人物形象之一。近日,改編自這部18世紀作品的新電影《少年維特》于2024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影片彌合了歌德原作與現代城市背景之間的距離,原作的悲劇底色也在這場“跨世紀改編”中被賦予了喜劇色彩。
編譯|申璐
電影《少年維特》(2024)劇照。
少年維特是德國作家歌德中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主人公。 小說通過書信的形式,描述了少年維特對當時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與感受。 這本面世于1774年的作品曾在當時引起了空前的社會反響,甚至一度在年輕讀者當中引發強烈共鳴,吸引了一大批模仿者,他們偶爾會患上所謂的“維特熱”。
在導演何塞·洛倫索(José Louren?o)改編的電影版《少年維特》(Young Werther)中,原作的悲劇底色則被賦予了另一種喜劇基調。影片重點講述了陷入三角戀的理想主義青年維特的遭遇。在一次派對上,維特與夏洛特(艾莉森·皮爾 飾)相識并愛上她,并與之共度了一夜,但在得知她已經訂婚后,維特大吃一驚。
不同的是,片中的年輕男人雖然同樣遭受著不可能的愛情的折磨,但在這里,他明白了他的“前身”未能明白的事情:當你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時,世界不會終結,堅持世界應該終結是自私的極致。
片中的維特由英國演員道格拉斯·布斯 (Douglas Booth) 飾演。維特的頭發永遠都梳得整整齊齊,看起來像個傲慢的信托基金孩子。但布斯扮演的他更像是一個花花公子和一只金毛獵犬的混合體,看似來自另一個時代,卻又誕生于昨天。影片的改編嘗試彌合這部18世紀的德國小說與當下多倫多現代環境之間的某種精神鴻溝。
整體而言,盡管影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當代多倫多,但這部電影其實相當忠實地改編了歌德原作,不過其中的諸多細節讓這部改編作品顯得有些“古怪和矯揉造作”。大部分裝飾都是中世紀風格的,服裝也比現在的大多數人更正式。劇本混合了現代俚語和古老的白話和韻律,人物的活動往往讓人聯想起 18 世紀末貴族所做的事情。
導演洛倫索據稱在進入電影界前,曾立志成為一名小說家,后從事兒童讀物創作和新聞寫作。他第一次讀到《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在三年級的語文課上。他回憶當時的自己被敘述者的卑微所打動,但也看到了人物身上有些傻氣的地方。
該版本可能是目前為止所有改編本中為數不多突出喜劇色彩的版本。洛倫索在描述自己的審美旨趣時,引用了霍華德·霍克斯和邁克·尼科爾斯作為自己的標準?!拔蚁矚g活潑的對話,我喜歡不斷超越對方的角色。我喜歡……能逗得對方發笑的角色,”他說。“我喜歡能聽到劇本的電影。我喜歡體驗明顯有些做作的世界……誰在乎現實生活?”這也回應了為何影片中的人物都傾向于用戲謔的口吻說話。
洛倫索還發現,小說中“純粹殘酷的悲劇”在板正的語調中探索起來顯得不那么有趣。而用一種“能正確看待青春心碎”的語調則感覺更真實——至少在本世紀是如此。同樣的邏輯有助于解釋這部電影與歌德原作情節的偏差。
該片在多倫多電影節放映后引發的觀眾反響不一。對此,洛倫索稱,他理解狂熱的維特粉可能會對片中不那么悲劇的結局感到困惑,但他也無意平息觀眾的情緒。他知道自己的作品不是《維特》的最終版本,這讓他感到很自由。他說:“如果你想要一一對應地進行純粹改編,就在那里!”但在那之后呢?
1. The rom-com of…Young Werther? Goethe’s famous sadsack is getting a new adaptation.
2. ‘Young Werther’ Review: Updating an 18th-Century Love Triangle
3. Young Werther Review: A Delightful Modernization of Its Source Material
#google_vignette
4.‘Young Werther’ Review: Suitor or Stalker? This Canadian Comedy’s Blindly Narcissistic Hero Is B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