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胖部/文)
“降價”,成為電影行業近期的一個熱詞。
近期有影院人士表示接到通知,金晨、孫陽、李雪琴等主演的正在上映的影片《“騙騙”喜歡你》自2025年1月2日起(含)調整結算標準:本片數字2D版本結算標準統一調整為全國統一19.9元/人次,其余版本不變。
無獨有偶,同日由焦俊艷、張琪、于洋等主演的《火鍋藝術家》發行方也向影院發布“提檔及調整結算標準的通知”:數字2D版本結算標準全國統一19.9元/人次,其余版本不變。
在這背后,是去年電影行業持續全年的焦慮——如何讓觀眾走進電影院。
根據貓眼研究院的《2024中國電影市場數據洞察》,2024年內地電影總票房為425.02億,較2023年減少了124億票房,下滑幅度高達22.6%;這一數字略輸于2015年,市場幾乎是倒退了10年之久。
其中票房超10億新片共7部,數量相比往年有所減少。市場明顯缺乏頭部電影拉動票房。
雖然在這個數字背后,局面或許沒有那么悲觀,比如今年的市場缺乏頭部項目,一定程度上源于兩年前行業減產,尤其是主要的春節和暑期檔缺乏視效大片,造成檔期表現下滑;而相應的,觀眾的年齡結構更廣泛、下沉市場比例放大等現象,其實釋放了不少利好。
但至少從目前來說,困難是客觀存在的,觀影人次的下降直接導致的是院線收入銳減,甚至威脅到許多影院的生存。
面對目前的市場低溫,降價或許是一種深思熟慮的結果。
市場苦高票價久矣。從2019年春節檔取消“票補”之后,電影平均票價迄今為止已經連續4年超過40元。其對觀影人次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根據燈塔數據,去年10.1億的觀影人次,是近十年來的新低(2020年和2022年電影院長時間未開門除外)。
而在2017年—2019年,每年有約17億人次的觀眾走進電影院。
也正因如此,行業從業者尤其是下游院線方,五年來其實一直面對著比較嚴峻的經營困難。包括此次兩部電影帶頭降價,也有院線經營人士提出過疑問:如果春節檔還要降價,那么影院通過這個難得的大檔期回血的計劃恐怕就要泡湯了。
圖片來自《2024中國電影市場數據洞察》
畢竟,電影票降價還是需要院線方配合的。電影的最終售價,一方面取決于院線方給出的“最低結算價”,即給片方/發行方的分賬票價;而影院端也可以根據實際的經營情況對價格進行調整,最終“降價”的實惠要落在觀眾身上,還要看影院的執行情況。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降價”策略能不能吸引觀眾重回電影院呢?
話分兩頭,首先觀眾尤其是近年來持續增長的下沉市場受眾,都一定程度上存在價格敏感心態,低票價還是能推動購票決策的。
事實上,“降價”策略在去年已經有了端倪。國慶檔的《熊貓計劃》以及之后的《鴛鴦樓·驚魂》最低結算價分別是30、25元,而兩部電影客觀上都取得了超出預期的市場表現,或許優惠票價“功不可沒”。
而從票房表現來看,《“騙騙”喜歡你》《火鍋藝術家》相較預期都有所提升;尤其是《“騙騙”喜歡你》1月2日降價后,上座率和場均人次都是票房榜前十位中最高的;1291萬的單日票房表現也超過了前一日的貓眼預測。
但換個角度看,最終影響觀眾決策的還是作品口碑,《“騙騙”喜歡你》的表現也與該片相對不錯的作品口碑有關,豆瓣開分7.2對于一部愛情輕喜劇也絕對夠用。
“降價”與“提質”,對電影來說缺一不可。
許多人提出的疑問是,接下來的春節檔,片方/飛行方和院線方會愿意成為降價的一個試點,盡可能拉動市場受眾的回歸嗎?
這要看各方面的具體經營情況,也要看行業是否有信心,在春節后拿出更多有效內容,即如果春節推出降價策略,吸引的觀眾能否留下來?一切都將在一個月后揭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