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
《易經》與人生是息息相關的。可是,我們現在的人好像對此都不感興趣,也不去讀這種書。
先給大家講個與此相關的名家故事:
曾仕強先生39歲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年紀輕輕就身體非常衰弱,總是感覺頭重腳輕,兩腳無力,于是,他就告訴了自己的父親。
沒想到父親說:“早叫你讀《易經》,為什么不讀?”
曾仕強回答:“讀《易經》跟我生病有什么關系?而且《易經》是用來算命、看風水的。我是學科學的,我根本不信這一套?!?/p>
父親說:“你說的不對?!兑捉洝肥侵v未來變化的道理的。我們中國人受到《易經》的影響,講究無三不成禮。中國人把任何東西都分成三塊。時間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天是上午、中午和下午??鬃诱f,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連同老子都說,上士、中士和下士。《易經》告訴我們未來是會變化的,所以,我們要重視自己的未來?!?/p>
于是,曾仕強就去找了一本來讀。然后他發現,自己根本讀不懂。
父親又說:“你應該先讀《易傳》。”
讀完以后,曾仕強先生感慨到,我終于看懂中國人了。
之后,曾老用他的研究和實踐總結出《易經》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四個字——持經達變。
我讀了之后,就想到自己的經歷,尤其人到四十歲的這個坎兒上,無論男女,多多少少都有這樣那樣的要不了命的疾病,對于這個變化,《易經》告訴我們,再不改變,小病可能會要你的命。
我媽媽六十多歲,小打小鬧一輩子,她可以說是和小毛小病共存了三十多年的人。其實,很多中國人骨子里都是有《易經》的,他們的智慧就是碰到問題,懂得變通,會老老實實地跟問題去呼應,但是,骨子里沒有《易經》的人就不以為然,根本不會回應身體給他的提醒,也接收不到事情給他的提醒。
接下來,我們來說,什么是“持經達變”。
經,表示這是一本有指導意義的書,是一本介紹宇宙規律的書,是自然而然的一種規律,是不能變的東西。
我們手持不變的東西,就要懂得變通。變通變通,變,才會通。
而且,假如世界上沒有不變,就不可能有變;如果沒有變,就不可能有不變。
《易經》簡直是全世界最高明的辯證法!
另外,我們碰到任何問題,不要著急標明自己的看法,學會先把嘴巴閉起來,想一想,觀察一觀察,再說話。這樣,基本可以保證你沒什么問題。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一件事。
期末考試結束后,由老師們手工改試卷,那時候農村沒有電腦來進行大面積閱卷。我改完組長分給我的內容后,確認沒我什么事兒,我就離開學校,回城了。
等到我和朋友們聚餐的時候,副校長打來電話,他說,現在試卷改出了問題,需要重新核對。
當時我大概25歲的樣子,正在和朋友們酣暢淋漓地玩樂,而且我對待工作非常認真,我當時確實相信我改過的試卷沒有問題。于是,我就回答道,“我改的試卷沒問題”。
我不記得當時校長是怎么說的,但是,我的一個朋友說,“你這么說話不對,你不應該這樣”。
事后,我反復思考,這樣說話確實不妥。假如我能思考一下再回答,或者,我的話再委婉一些,畢竟,其他人還在學校,而我已經提前離校了,畢竟,人家是校長。
那時候,我是完全不懂《易經》思維的,更不懂得“持經達變”,想說什么說什么,想做什么是什么,因此,那些年,過得渾渾噩噩,像個傻子似的瞎樂呵。
曾仕強先生說,《易經》是開關。陰就是開,陽就是關。
他說,外面有東西突然近到我們的,嘴巴會首先閉起來。但是,現在,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外界一刺激,嘴巴馬上的吧的吧地說起來,得罪一大批人,然后回去就后悔得不得了。
我不就是做過這種事情?后悔得不得了。
很多人,其實,都有這個毛病。一說起來,口無遮攔,滔滔不絕,說完之后,又開始后悔。
孔子說,他讀了《易經》以后就沒有大的過失了??梢姡@是一本非常厲害的實踐指導書籍。
掌握了“持經達變”四個字,其實也就掌握了《易經》的基本觀點,不要與事與人與天悖逆,否則,你是沒有好下場的!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