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年度全球高分懸疑神作《因果報應》官宣引進并定檔11月29日,曝光定檔預告及海報。這部印度懸疑神作在海外上映后收獲了超強口碑,在全球最權威的電影網站IMDb評分8.5,位居2024年犯罪片綜合評分第一,在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6,成為2024年度懸疑犯罪電影的最高分,令國內影迷期待不已。有網友評價到,“印度又一神作,極致懸疑看得過癮”“年度必看電影,懸疑解謎的劇情,狠人復仇的爽感,觀影體驗絕佳”。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因果報應》還入圍了2024金雞國際影展競賽單元,有望沖擊獎項。
定檔預告中,一個男人在警局報案尋找“拉希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拉希米既不是“妻子女兒”,也不是“現金珠寶”,竟是一只破舊垃圾桶,荒誕開局懸念感拉滿。一同發布的海報中,男人身上血跡斑斑,仿佛剛經歷了一場廝殺,他表情看似平靜,“狠勁”卻溢出屏幕,讓人不寒而栗。是什么把看似唯唯諾諾的男人逼入瘋狂廝殺之境?垃圾桶背后又藏著怎樣的秘密?期待上映后在大銀幕一探因果。
故事始于一場離奇的報案,理發師瑪哈拉賈大鬧警局,要為一只垃圾桶立案,他聲稱三個匪徒深夜入侵卻只拿走了垃圾桶。更令人詫異的是,瑪哈拉賈提出懸賞70萬,只為找到這個價值300的破舊垃圾桶。隨著案件疑點越來越多,垃圾桶背后的謎團也越發復雜,一樁殘忍血案逐漸浮出水面……
《因果報應》之所以能在全球有如此高的口碑成績,不僅因為懸疑劇情精彩,還有貫穿于全片“惡有惡報”的主題立意,讓觀眾沉浸體驗到了“出口惡氣”的爽感。當正義無處伸張,狠人以身設局反殺,開啟暴爽復仇模式,看似是一個垃圾桶引發的血案,實則是一個父親的硬核復仇,感人至深的情感內核也給了觀眾更豐富的觀影體驗。最令觀眾熱議的,還有影片大膽揭露了印度的黑暗亂象,極具社會價值,有觀眾評論,“這部電影像是一把剖開社會現實的利刃”。
沒錯,塞爾旺痛毆的是自己的女兒,放任別人傷害的是自己女兒……
發現真相后的塞爾旺慟哭不止,直到死去。
《因果報應》的故事充滿巧合,但這些巧合其實并不牽強。
借由這個故事,影片講的其實是一個非常樸素卻常常被施暴者們忽視的道理——
你傷害的人,也是某個人的女兒、某人的所愛,甚至是你拼命想要保護的人。
你傷害的,是一個和你一樣,活生生的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我們從小就在聽,然而回看現實,不論是印度性侵案還是韓國N號房2.0,亦或代孕事件,當犯罪者們實施慘無人道的暴行時,呈現出的是極端的對人性的漠視及對女性的徹底物化。
這才發現,影片中的垃圾桶不僅是敘事的障眼法,也是極具現實意義的殘忍隱喻。
垃圾桶與喬蒂的命運高度綁定,當強盜說著“我拿走了那個漂亮的垃圾桶”,“我大可以毀掉那個垃圾桶”……在他眼中,女性就是垃圾桶一般的物品。
而對于馬哈拉吉和喬蒂而言,垃圾桶是拉希米,它擁有女神的名字,是家人,它創造生命(保護了喬蒂),它與喬蒂母親的遺像放在一塊被虔誠祭拜。
馬哈拉吉這樣為了守護“垃圾桶”不惜一切的人當然是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瘋子,畢竟警官都說:“很多人死在這片土地上都找不到正義,何況是(人下人的)垃圾桶?”
所以,與其說這部電影是部反轉大片,不如說這是狠狠打臉、刺進印度社會的一把利刃,揭開了犯罪者嘴臉與縱容犯罪的社會叢林。
當然,說到底這仍然是一則男性視角下的復仇故事,塞爾旺的報應落在了無辜女性的身上,故事的驅動與反轉都要靠女性的受害與犧牲完成。
好在喬蒂最后的那番話,擲地有聲地發出了女性的聲音。
她勇敢與塞爾旺對峙,表明自己不會崩潰,會忘了這一切,繼續自己的生活,與生理上的父親徹底分割。
或許會有人覺得她的寬恕與發言不夠解恨不夠爽文,但她的發言卻是跳出受害者敘事,奪回自己人生主權的英雌發言——
所有人都在因果循環的報應或無常的命運陷阱中越陷越深,只有她勇敢地從中掙脫。
有太多受害者無處申冤,或是在維權的路上再次受傷心碎,甚至覺得自己有了缺陷,但我們始終要記得:
無論施暴者和整個社會語境如何物化、漠視我們的人格與生命。
我們的生命由自己定義。
我們沒有錯處,我們配得一切,我們的生命和其它人一樣重要、珍貴、擁有可能。
看電影 來天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