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視劇現在很強調“老戲骨”,每逢新劇開機,總會有幾個臉熟的老戲骨在列。
事實上,國劇領域里的常青樹不止演員代表“老戲骨”,導演中有鄭曉龍和趙寶剛,編劇中也有高滿堂和李曉明,都是在80年初就隨著文藝的復蘇進入了電視劇行業,有著40多年行業經驗。
本文,我們就來聊聊中國電視劇里不可不談的一個人——鄭曉龍。
鄭曉龍,四獲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獎,另外還有金鷹獎和飛天獎的導演獎各得一次,國劇里有份量的獎項幾乎拿了個遍。
早在15年,鄭曉龍就成為被官媒發文夸贊的中國“電視劇教父”了。
鄭曉龍居住在北京東城區的一處四合院中,這里既是他的住處,也是他的工作室。
他的工作室里,有一面照片墻,墻上都是他和他參與過的影視作品里的演員、導演、編劇等等工作人員的合影,可以說涵蓋了半部中國電視劇史。
01、在做導演之前,鄭曉龍就已經是“電視劇教父”了;
鄭曉龍是軍人家庭出身,自己也當過兵,復員后在電臺當記者,之后于1978年考上北京大學分校。
大學期間,他就發表過小說和電影文學劇本,畢業后,順利進入北京電視制片廠,也就是后來著名的北京電視藝術中心。
因為之前有過寫作經驗,到了單位后鄭曉龍先當編輯,但因為業務能力突出,三年后就已經當上中心副主任。
真正由他負責的首個電視劇項目是《凱旋在子夜》,這部劇是由尤小剛執導,韓靜霆編劇,朱琳和石兆琪主演,張愛萍將軍題寫片名。
1987年播出時,全國好幾億人收看,同時還把當年評出的所有電視獎都得了,飛天獎二等獎,金鷹獎,以及最佳男女主角,選票也是最高的。
3年后,由鄭曉龍擔任制片人的《渴望》橫空出世,不僅點燃了1990年冬天的中國,也讓劇中的三首插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曲”。
與此同時,和《渴望》一起成為時代記憶的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渴望》讓“萬人空巷”這個成語,成為了形容電視劇熱度的標配。
第二件事,雖然當時沒有精確統計,但誰都不懷疑《渴望》創下的超過90%的收視率,因為但凡是院子里有臺電視,都是大家伙圍在一起看《渴望》。
第三件事,《渴望》播出期間,城市里的犯罪率明顯下降了。
《渴望》之后,鄭曉龍又組織生產了另一個大熱劇《編輯部的故事》,這是一部放到今天都還能引起轟動的“神劇”。
劇中無論是演員演技,還是臺詞,都是一部超越時代的作品。這部劇的陣容如今看來,是用“豪華”兩個字都不足以形容的。
編劇團隊里有王朔和馮小剛,再加上葛優、呂麗萍、侯耀華主演,25集的劇播出之后火的一發不可收拾。
看到沒,無論是作品質量還是受眾面,早在親自掛帥當導演之前,鄭曉龍就已經是“電視劇教父”了。
02、既大膽又有天分的導演,首次貸款拍劇就能賺錢;
盡管已經在電視劇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幾年,但是鄭曉龍正式上手自己拍電視劇,還是在1993年。
那時候鄭曉龍恰好看到了一部小說,只用一夜的時間看完,第二天便開始籌備拍攝電視劇的準備工作,這部小說名字就叫做《北京人在紐約》。
顧名思義,《北京人在紐約》講的就是北京人在紐約的故事,也就是說為了保證真實,電視劇的取景必須全部要在紐約。而全部去往紐約取景,無疑會大大增加成本。
在這之前,兩部大爆劇《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成本分別為102萬和150萬。而且盡管兩部劇都火遍全國,但成本并沒有收回來,甚至還虧了不少。
當時《北京人在紐約》的預算成本是150萬美金,為了能夠籌到資金啟動《北京人在紐約》的拍攝,鄭曉龍跑了許多家銀行,自己到處求人,最后終于拿到了這筆款項的貸款。
《北京人在紐約》是貸款拍的,還請來了當時名氣很大的姜文主演,這部劇也沒辜負鄭曉龍對它的期望,不僅獲得了金鷹獎,飛天獎和高口碑,還贏得了“爆炸”的收視率和不小的盈利。
播出期間,幾乎能從每家每戶的窗戶外面聽到劉歡的歌聲:“千萬里,我追尋著你”?!侗本┤嗽诩~約》回本了,還掙了七八十萬元。
首次當導演就能有如此成績,不得不稱他一句:大膽又有天分。
在這之后,他不僅拍出了豆瓣9.3的《一年又一年》,豆瓣8.1的《永不放棄》,豆瓣8.3的《刑警使命》,還拍攝了電影《刮痧》,請到的主演是梁家輝和蔣雯麗。
而在鄭曉龍導演電視劇拍攝的前15年里,除了《北京人在紐約》之外,最有影響力的要數2007年播出的《金婚》。
電視劇的時間跨度很大,從1956年到2005年,以一集一年的編年體形式,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小學數學老師和一個技術工人的50年來的金婚風雨情。
結果如何,還不是各個獎項拿到手軟。
03、5年出3部爆款,鄭曉龍的眼光憑什么能這么準呢?
如果用流量來當做評判標準的話,鄭曉龍擔任導演時期最輝煌的5年應該是2010年至2015年期間,那樣的成績“殘暴”到不行。
這5年里,由他執導的電視劇出了3部爆款,分別是2011年的火遍全球的《甄嬛傳》,2014年大膽翻拍且獲得莫言親贊的《紅高粱》,還有就是國民級電視劇《羋月傳》。
《甄嬛傳》是王小平在鄭曉龍拍攝《金婚》拍攝期間推薦給他的,不過買下版權后倒沒有立刻開機。
不過一切都來得剛剛好,2011年,恰逢清宮劇大火的一年,先是由于正主導的《宮鎖心玉》掀起一波收視熱潮,接著唐人出品的《步步驚心》也勢頭很猛,但這兩部劇加一塊都敵不過年底才播出的《甄嬛傳》。
關于《甄嬛傳》的播出,還有一個幕后小插曲。
這部劇原本定的是四星聯播,但制作完成后趕上穿越、宮斗劇的播出受到抑制,不得不改為兩星聯播??伤募倚l視互不相讓,爭吵了一下午,才把責權利劃分清楚。
最終,《甄嬛傳》首輪上星選擇了東方衛視和安徽衛視,而這兩個臺也借此大發利市。
首輪播出拿下超高收視之后,《甄嬛傳》開始了周而復始的重播,和《西游記》《還珠格格》《亮劍》并稱衛視重播界“四大神獸”。
之后《甄嬛傳》于2015年以縮短后的版本登陸美國流媒體Netflix播出,還在臺灣售賣過4次版權,每一輪版權售賣都比前一輪的價格高。
直到現在,《甄嬛傳》每年都還有數額不菲的版權收入。
周迅、朱亞文主演的《紅高粱》,一開始以顛覆的選角不被看好的播出,之后越播越熱,先后獲得國劇盛典年度十佳電視劇、華鼎獎百強電視劇第一名,并入圍飛天獎優秀電視劇,還拿下了第十一屆電視制片業“電視劇優秀作品”獎。
到了2015年的《羋月傳》,從開播到收官,收視排名都沒跌出過前兩名,共拿到了9個電視劇類的獎項。
這么看下來,鄭曉龍導演的作品部部爆款不說,還都有代表了一個階段國劇的典型。
那一手打造出了這么多爆款高質量作品,還能吸引眾多大牌演員,讓姜文、蔣雯麗、周迅、孫儷都信他,鄭曉龍究竟有什么“秘籍”?
第一,好演員。
鄭曉龍的影視作品里,演員很重要,尤其是女演員。
那對鄭曉龍來說,選女演員的標準是什么?首先是氣質,貼合角色的氣質,然后是外型和演技。
《北京人在紐約》的女主角阿春,選角工作交給了馮小剛。通過了試鏡之后,在美國有過五年生活經歷的王姬進入了備選名單,從角色的貼合度上講,王姬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當時角色還沒正式確定,一直被晾著的王姬實在壓不住自己的脾氣,給劇組打去了一個電話。
而當時接起電話的人正是總導演鄭曉龍,這個電話讓他見識到了刁蠻的王姬那一嘴的伶牙俐齒,無疑就是最合適的“阿春”,鄭曉龍立刻定下了王姬。
寫電視劇《金婚》劇本的時候,鄭曉龍一開始就定了蔣雯麗主演,于是就讓人把蔣雯麗的照片放在編劇的電腦前。
編劇一邊寫文麗的故事,一邊看著蔣雯麗的樣子,不知不覺,蔣雯麗就是文麗,文麗也必須得是蔣雯麗,角色和演員合二為一了。
周迅的《紅高粱》也是一樣,雖然她的形象和鞏俐扮演的九兒完全不同,但是在敲定女主角后,莫言第一時間表示了對選角的肯定,他認為周迅和九兒一樣都是非常有靈性的女人。
《甄嬛傳》在選演員的時候,孫儷齊眉劉海、簡單發髻,身著淡粉系的旗服,鄭曉龍一眼就認為非常符合原著中甄嬛。
每一個嬪妃的挑選,也是都從希望每一個妃嬪的人物性格、外形與演員的內在有關系,而不是純粹是漂亮。
第二,舍得花錢。
現如今我們談到電視劇,會用一部劇的“服化道”精致程度來作為一部劇的評判標準之一。
事實上,鄭曉龍的劇,就沒有便宜的,無論是在上世紀90年代,還是現在。
全紐約拍攝的《北京人在紐約》就不必多說了,《金婚》劇中使用的道具數以萬計,光是報紙就每年兩張共制作了100張,女主人公文麗的衣服更是多達120件。
《甄嬛傳》作為一部古裝大戲,原本花在服裝造型上的成本就不低,劇中精致的服裝與繁復的珠寶頭飾鈿子數量相當大,其飾品數量就140多套,總價上百萬。
除了服化道,《甄嬛傳》的后期制作還花了近十個月,鄭曉龍讓人一楨一楨地擦掉橫店宮殿群背后的遠山,因為真實的故宮不是群山環繞的。
到了《紅高粱》,服化道更是趕超《甄嬛傳》。
重要場景單家酒窖更是完全是從一塊平地上一點一點搭建起來的,門口的牲口房,還有門前的一棵參天大樹,都是做出來的。
劇中光是周迅飾演的九兒就有30多套服飾,其樣式不僅要貼合上世紀30年代的時代感,還得符合當代的審美。
而朱亞文、于榮光等扮演的土匪、軍閥等角色,其服飾也極大程度上還原歷史,因為鄭曉龍說:
“很多服飾都是有歷史依據的,不能瞎弄”。
也就是說,只要最后是為了戲好,怎么樣“作”都無所謂。
在拍攝《北京人在紐約》的時候,因為數目巨大的成本擺在那兒,就有人建議鄭曉龍可以把所有的外景在美國拍完,然后再回到中國拍室內的場景。只要布景到位,觀眾們不會看出有問題,還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預算。
但鄭曉龍卻當即否定了這項提議,“實拍”不僅是他想給觀眾們帶去一個原汁原味的,真實的紐約,還因為這樣能夠讓演員更入戲。
鄭曉龍還透露,他的作品,無論是不是同期聲,他都會架起收聲麥克,要聽演員們的臺詞兒。這不僅是測試演員的功力,還可以通過臺詞的表現很好的把演員帶入情緒。
而鄭曉龍這些“壕”操作,都是為了貫徹他“現實主義”的創作要旨。
第三,得現實。
在拍攝《北京人在紐約》時,鄭曉龍心目中男一號王起明的第一人選便是姜文。
可是那個時候的姜文因為《芙蓉鎮》《春桃》《紅高粱》《本命年》幾部作品下來,可謂是如日中天。
然而令鄭曉龍也沒有想到的是,邀請發出去之后,姜文毫不猶豫地就決定加入劇組,而原因也很簡單:
劇本行。
縱觀鄭曉龍導演的影視作品,大部分都圍繞現實題材,也因此都引發了廣大的討論。
拍《渴望》的時候,他就說過:《渴望》是講老百姓的故事,真善美的故事。
比起當時電視劇主要講革命英雄或者先進人物的故事,劉慧芳、宋大成都是工人階級,是老百姓,他們的故事看著親切,更接地氣。普通市民,看著親切。
《編輯部的故事》因為過于現實還遇到了過審難得問題,《北京人在紐約》是他和馮小剛在創作電影《大撒把》之后著手拍攝的,反應的是90年代初“出國熱”的現象。
《永不放棄》受到了美劇《急診室的故事》的啟發,編劇點點結合中國國情編寫了劇本,還是現實。
《金婚》的創意發端于鄭曉龍的生活體驗,它真實的展現了在社會變革過程中,小家庭的起落與沉浮,是當代中國眾多家庭的寫照。
劇里的故事卻收集了大量相關人員的素材,當年編劇王宛平在中心里找人聊天,聊得都是關于他們各自婚姻里的趣聞軼事和家庭矛盾,以此作為《金婚》故事的底,夠不夠真實。
《金婚》拍完初剪出來是68集,鄭曉龍忍痛剪成50集,因為他說:
“這是我的最底線,必須是50集,因為金婚是50年。如果不是用這個方式拍就流于一般了?!?/p>
到了2011年,鄭曉龍開始執導古裝劇,雖然是古裝劇,但也可以是現實題材。
《甄嬛傳》,還有之后的《羋月傳》都是這樣的例子。
《甄嬛傳》最初是一部架空小說,為了能夠讓它更具有現實意義,劇本是在寫好一版的基礎上,編劇王小平根據史料進行二度修改。
最后呈現到我們面前的《甄嬛傳》,除了讓人看到關于甄嬛跌宕起伏的一生和令人唏噓的感情經歷之外,還看到了對皇家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
而描寫秦宣太后傳奇一生的《羋月傳》,雖然也有宮斗的戲份,但是作為秦惠文王的妃子們,她們都有母國背景,爭寵也是為母國爭利益。所以宮斗戲也不再是主角,反而后期的朝堂戲成了重頭戲。
11月11日,鄭曉龍的最新作品,《幸福到萬家》曝光了預告,依舊是他和編劇趙冬苓搭檔,改編自長篇小說《秋菊傳奇》,主演則是在《金婚》中就有過客串的趙麗穎。
從預告片的質感來看,這又是一部現實題材的電視劇,值得我們期待。
國劇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多都是為了博眼球而放棄“現實”,于是無論什么題材,什么類型的電視劇總會有種“懸浮”感。
所以像鄭曉龍這樣追求真實的電視劇人,真的不多了,國產劇里如果沒他豈不是丟掉極為艷麗的一抹色彩?
PS:還想了解鄭曉龍導演更多信息的,可以直接戳《甄嬛傳》播出9年,孫儷已經紅到發紫,努力的人總會有回報!
青石電影編輯部 | 老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