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如其名,這道理換到影視作品頭上,照樣適用。劇要播得好,響亮的名字少不了。這是觀眾在聽到或是看到一部作品時獲得的第一個信息,如果在這個環節出了問題,不僅吸引力乏善可陳,播出效果也得跟著打折扣。關于這劇名有多重要,這么說吧,就算是制作精良的優質劇集,也經不起不夠吸睛或有點掉價的劇名拖累。
比如下面要說到的這部劇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真愛的謊言之破冰者》,乍一聽這個名字,恐怕很多人都會聞到一股濃濃的山寨味,腦海中隨即閃現出《真愛諾言》《真愛之百萬新娘》《真愛趁現在》等一系列愛情倫理劇。
事實上,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緝毒大戲,講述了靳遠和隊友們一起搗毀犯罪集團的故事。
很多看過該劇的觀眾反饋,甚至有點《無間道》的即視感,各種緊張、刺激、燒腦、懸疑,讓人看得欲罷不能。特別是警察、臥底、毒匪間的斗智斗勇斗心計,設局入局破局出局的環環相扣,確實營造出十足的緊張感。在人設方面,無論是警隊還是毒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邏輯體系,而不是非正即邪的那種臉譜化人設,看著就讓人足夠信服。
至于一部緝毒劇為何會取這樣一個名字,想想都讓人覺得費解。明明是精品好劇,可前期收視率卻一片低迷,恐怕也和這樣的一個劇名脫不了干系。盡管該劇在后半程實現了收視率、播放量以及口碑的多重逆襲,但熱度還是遠遠不及同類型的其他熱播劇,錯過了成為爆款的時機。
可惜!明明是難得的精品劇,卻被一個誤導性極強的名字所累
要打造一部國產精品好劇,本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往往需要劇本、演員、宣發等多因素的高度契合,任何一丁點的失誤都可能滿盤皆輸。
而一些國產編劇不知是因為寫劇本耗盡了靈感,還是為了迎合某些特別的需求,看似很隨意的就給了一個不太走心的劇名,不具備吸睛效果不說,甚至真的會拖累一部優質好劇的收視成績。
《雞毛飛上天》就是這樣一個被劇名所累的典型。
乍一看劇名,似乎毫無底蘊甚至有些直白和隨便,但該劇卻生動再現了義烏人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進程中,從用雞毛換糖到自強奮斗最后建成連通歐亞的商業帝國,展現了該地區的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壯麗圖景。
憑借對那個特殊年代在夾縫生存的人物進行深層次的描寫和探討,兩位演技精湛的主演張譯和殷桃雙雙斬獲2017年白玉蘭最佳男女演員獎。然而該劇播出時卻并未引起更多關注。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電視劇《天下第一丑》身上。
單看劇名,你很難知道這部作品究竟講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事實上,這里的“丑”,指的是京劇中的丑角。而該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清朝咸豐年間。天津才子劉保山(夏雨飾)投身梨園,堂堂狀元郎做起了在當時被認為下九流的戲子,他借唱戲大罵路登高等人,由此譜寫了梨園界“天下第一丑”的傳奇。臺詞中夾雜了很多民間俚語和歇后語,劇情生動有趣,稱得上是一部難得的優質好劇。
還有愛奇藝此前熱播的《失寵王妃之結緣》,講述的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唐朝太傅之女原月箏的一段愛情故事。
雖然劇本扎實,服化道都很到位,并被網友稱贊為“拍得很踏實,平凡之處亦有感動”、“每個人演技都在線”,但該劇的名字卻實在是“毀人不倦”,給人的感覺無非是又一部“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劣質作品。
事實證明,類似這種被劇名拖累的好劇真心不少。還有頂著爛劇名頭的《囧女翻身之嗨如花》,卻能收獲7.2的豆瓣高分,猝不及防的笑點和段子說來就來,專治各種不服。而《遇見王瀝川》則描繪了都市男女生死相依的愛情故事,有著超強的催淚效果。
可笑!爛劇劇名的三大特征,喜歡追劇的很有必要知道一下
現如今,為一部電視劇起一個足夠新奇、怪誕的名字,已漸漸成為一種趨勢。給人的感覺,就像少了這么一個充滿詩意或者“清新脫俗”的劇名,都不好意思見人一樣。
多年的試劇經歷足以讓越來越多的觀眾意識到,所謂的爛劇名一般包含以下幾個類型——
沒文化硬拗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間至味是清歡》。該詩句出自蘇軾的詞,聽起來就透著一股子詩意。但劇情和劇名卻幾乎沒有什么實質上的聯系,只是為了配合這么一個詩意的劇名,硬生生將劇中三個主人公的名字取成“丁人間”、“翟至味”和“安清歡”,那還不如直接翻譯成“男主男配是女主”更符合編劇清奇的腦洞吧?
類似的劇名,還有《春風十里不如你》、《寂寞空庭春欲晚》等劇,真的有種用一部劇不遺余力地悔掉一句詩的感覺,難道這就是所謂的高端黑?!
找到爆款抱大腿型
《權利的游戲》火了七季,原著《冰與火之歌》也大名鼎鼎。于是就有國產劇打起了歪主意。賈乃亮和穎兒就主演了這么一部《冰與火的青春》,搭順風車搭得明目張膽,可實質上卻是一部略帶鄉土氣的都市青春勵志愛情劇。
2008年韓國復仇劇《妻子的誘惑》傳入國內并引發強烈的反響。緊接著《回家的誘惑》、《回家的欲望》、《妻子的欲望》、《妻子的秘密》就如雨后春筍般活躍在熒幕上,最后也不知到底誰在蹭誰的熱度,相似的劇情、相似的演員,徹底捧殺了一個題材。
長篇大論型
關于劇名問題,還存在一種劇名長度要擴展為一句話式的怪異潮流。
比較典型的例子包括《我才不會被女孩子欺負呢》《我的愛情遇上了戰爭》《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那一場呼嘯而過的青春》《為了你我愿意熱愛整個世界》《初晨,是我故意遺忘你》《你這么愛我,我可要當真了》……這類劇名的出現,新鮮倒是新鮮了,卻給人一種極不認真的感覺。
表面看來,這類劇名確實顯得十分文藝,可結果卻是讓“文藝”的氣息模糊了戲核,有故弄玄虛之嫌。劇名用到了這么多字,往往會讓觀眾感覺云山霧罩,也帶來了記憶上的不便。
可期!與其胡來,不如起個表里一致、和劇情更搭的劇名才好
當前,電視劇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在同類競爭、劇作質量差不多的情況下,僅靠電視劇的明星去吸引眼球是不夠的,因此一個充滿詩意或稍顯獨特的名字就變得尤為重要。
編劇余飛就曾吐槽:“很多電視劇取名并不是為了讓你看懂這個戲是講什么,它只是想傳達給你某種氣質,這種氣質來自于網絡或某種大IP,很多時候它就是一種廣告?!?/p>
究其原因,網絡IP后遺癥嚴重顯然是主要原因之一。雖然“唯美”“空靈”是不少網絡小說偏愛的審美趣味,但其導致的結果則是網絡小說一旦被改編成電視劇后,為吸引原著粉便延用其網絡名稱。
還有就是過度暴露其賣點,仿佛片名越長,關鍵字越多,被觀眾“抓取”的概率也就越大,這往往是作品品質不夠自信的一種表現。所以觀眾在看到此類劇名就會自動將其歸類到爛劇陣營,著實降低了辣眼睛的幾率。
那什么樣的劇名,才具有高品質大劇的氣質呢?
電視劇的劇名,說到底是為了讓觀眾了解作品想要向觀眾傳達的主要內容和觀點,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京華煙云》、《大明宮詞》,既可以一眼看出劇情,又兼具浪漫氣息與古典文化,這才是一種雙贏的結果。
基于這一初衷來看,一個真正恰當且具有美感的劇名,確實也不需要有多復雜,只要和故事內容相吻合就可以了??v觀近幾年來大熱的電視劇,像《心術》《人民的名義》《潛伏》《瑯琊榜》,無一不是通過簡單的幾個字就能夠向觀眾傳達電視劇的主旨。
劇名和劇情的“表里一致”,會讓觀眾有種強烈的追劇渴望,進而提高其收視率和播放量。這也說明只有劇集的質量才可能成為其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對高品質的影視作品而言,實在沒必要為了迎合市場常見的取名原則而放棄自我的原則,做出丟了西瓜撿芝麻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