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古田軍號》,到正在上映的電影《1921》,及不久前播出的電視劇《中流擊水》,王仁君前后三次在影視作品中飾演了毛澤東。在他看來,每一次的詮釋都是一個答疑解惑的過程。
正在熱映的電影《1921》中,王仁君飾演青年毛澤東。
“拍完《古田軍號》,我自己也會有很多感觸和疑惑,古田會議1929年那個階段,毛澤東帶著3000人的隊伍,從井岡山敗退下來,躲避國民黨的圍追堵截、窮追猛打。但二十年后,他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他到底有著怎樣的人格魅力?”
帶著這樣的疑惑,王仁君無論是在拍攝電影《1921》,還是電視劇《中流擊水》時,都會更深入地去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體會他當時的心境,也正因此使他對毛澤東的崇拜變得更加深刻。
電影《古田軍號》
第一次演毛澤東,眼里有光也要有悲憫
2018年,八一電影制片廠、福建電影制片廠等共同籌拍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古田軍號》。彼時,王仁君正在橫店拍攝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被通知去八一廠試鏡的時候,王仁君還不知道要拍什么以及自己要演誰,直到試鏡時看到了一張毛主席年輕時的照片,他才隱隱覺得這次自己有可能要飾演毛澤東?!澳菚r,陳力導演剛參加完兩會,我們見面聊了不到半個小時,她就讓我回去準備,說定我了。”
從小,家里人就經常給王仁君講毛主席的故事,長輩家里也會掛著毛主席的畫像,所以飾演偉人,讓王仁君覺得既興奮又富有挑戰。這也是他第一次飾演青年毛澤東形象。
如何準備?王仁君一度摸不著頭腦,他想起導演曾經執導過很多歷史題材的影片,里面都有毛主席的身影,“我想,除了看一些書籍,是不是要看一些前輩藝術家(的作品),還有導演之前的作品?但導演跟我說:千萬不要,別人領悟的人物形象是別人的,你要從自己的狀態去體會角色的內心和精神世界。”
這之后,王仁君看了很多與毛澤東相關的書籍,以及身邊人的回憶錄,了解那時的歷史環境、他從小的成長經歷。還會找一些毛主席晚年的影像資料,觀察他的動作習慣、舉手投足、眼神、微笑,再去推斷他年輕時的狀態,包括動作的幅度和頻率。
雖然導演開解王仁君,“輕松上陣就好”,但他知道自己絕不能懈怠?!斑@是我的偶像,而且我還要接受全國人民的檢閱?!钡谝淮物椦菝珴蓶|,王仁君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找不到狀態,“陳力導演也下了很多工夫,她不是那種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拍攝的導演,她會啟發演員,讓演員有感而發,再去記錄那個瞬間,她覺得這才是演員情緒的表達。”
電影《古田軍號》是王仁君第一次出演毛澤東。
王仁君至今都記得陳力導演和他說的兩點,第一:主席的青年時代,眼睛里是有光的?!拔夷荏w會這個光,是光芒、希望,所以他才能寫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边€有一點:主席的眼中時常有悲憫?!八行貞烟煜碌耐樾?,這其實很難去把握,既要有光芒,又要有悲憫,兩者很難兼容?!?/p>
因為《古田軍號》全片實景拍攝,對演員有很大幫助,“我們還原了很多歷史原貌,看到老百姓家里連飯都吃不上,卻還自發把節省下來的糧食和門板卸下來給戰士。拍到中后期,心中的悲憫就會油然而生。”
《古田軍號》上映后,有很多年輕人在王仁君微博下留言,“我發現當代年輕人對主席的熱愛程度、尊敬程度不比他們的父輩或祖輩少”,他說。
電影《1921》
偉人的愛情有情投意合,也有志同道合
有了第一次的嘗試,青年毛澤東的形象和感覺在王仁君的心中開始扎根,很快他迎來了第二次扮演毛澤東的機會——電影《1921》,在這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獻禮片中,王仁君再次出演青年毛澤東,而這一次是更加年輕的毛澤東。
“《古田軍號》里,我飾演的是1928年到1929年時期的毛主席,那個時候他的個人思想和領導經驗已經相對成熟。而1921年,毛主席應該還是個充滿朝氣的年輕人,要有變化,才能體現出人物的成長?!?/p>
王仁君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偉大的人不可能天生就氣定神閑、英明果斷,他一定有青春活潑的階段,風華正茂時,他是什么樣的?帶著這樣的疑惑,王仁君翻閱了大量資料,包括早期的文稿、人物傳記,了解到了一段現在很少被提及的毛主席早期的經歷。
電影《1921》的故事背景要比《古田軍號》早,所以這一時期的毛澤東還是個充滿朝氣的年輕人。
1921年之前,毛澤東第一次去上海,和現在的年輕人一樣,懷揣夢想,只身來到陌生的大城市,為了理想,一邊在改變這個國家命運的道路上摸索,一邊腳踏實地地工作著?!八泊蜻^工,在洗衣房里幫忙,叫工讀互助?!蓖跞示锌?,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從小事做起,“這是偉人和我們最貼近的一件事。”
有了這樣的理解和感觸,他也找到了自己演繹主席青年時期的方向。電影《1921》中,更多的是具有朝氣的,在尋路過程中拼搏的毛澤東。“在成長階段里,我覺得就應該通過各個角度,多維度展現。包括偉人談戀愛是什么狀態,大家都知道他和楊開慧之間的故事。他們之間用什么樣的口吻說話,他如何跟自己的戀人表達情感,這些在《古田軍號》里面都是空白的。”為了更好地還原毛主席和楊開慧的革命感情,王仁君看了很多記錄兩人過往的人物傳記,最重要的一個路徑,就是拜讀兩人之間的書信。“我能從中感受到偉人對愛情的向往,對戀人的思念,對家庭的愧疚,以及他的宏大志向。他們比現在年輕人的情投意合又多了志同道合,他們的愛情一定是和他們的理想和事業分不開的?!?/p>
電視劇《中流擊水》
能夠成為領袖的人,必有過人之處
扮演毛澤東的頻次增多,毛主席思想的烙印也會在王仁君身上越來越深遠,他經常感慨,毛主席精神世界承受的東西,還有毛主席堅定的意志都是常人難以達到的。
今年5月播出的電視劇《中流擊水》,就是王仁君第三次飾演毛主席。該劇講述了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到1928年井岡山會師勝利這十年間,中國共產黨誕生、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芭摹吨辛鲹羲窌r,也解答了我之前扮演毛澤東時的一些疑惑?!?/p>
電視劇《中流擊水》劇照
王仁君提到,劇中有一個橋段講述了毛澤東帶著新民學會的會員來到北京找他的老師楊昌濟,為了學習西方文化,他們辦了個留法預備班,籌到款后要送一批同學去留學,毛澤東原本也在名單之中,但他選擇留下來?!斑@是我之前一直沒有弄明白的一個疑問。”而這部劇解釋了毛澤東當時的想法,“他不排斥出國留學或學習先進的文化技術,學習后拿回來改造自己的國家是個值得推崇的辦法。但另一方面,也要有一部分人扎根本土,去了解自己國家的現狀,他說了一句讓我特別有感觸的話:任何一個國家的自強之路必須根植于自己國家本身的文明土壤之上。這就是: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穿什么樣的鞋,走什么樣的路?!?/p>
劇中,秋收起義期間,剛剛組建起的人民軍隊遭到了敵人的重創,毛澤東身邊一個一直跟隨他的戰士犧牲了。在當時的場景下,作為演員的王仁君“心情非常低落,尤其看著犧牲的戰士躺在那里,還斷了一條胳膊,情緒真的有點兒承受不住。但作為演員,我要把毛澤東當時堅毅、勇敢的狀態表現出來,他內心一定是傷痛的,但他要把大家的情緒穩定下來,把大家從悲觀的情緒里拉回來。那場戲上場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有如神助,但拍完我立刻就不行了?!逼綇土撕荛L時間后,王仁君不住地感慨:能夠成為領袖,必須有過人之處。
還有一場戲讓王仁君印象深刻,是毛澤東母親去世后,他回到老家,和父親長談,拒絕繼承家業,結果被父親責罵。“大家都知道毛澤東和母親的感情非常好,母親去世,他沒在身邊,內心一定非常難受,但是這個時候五四運動又迫在眉睫。其實我也能理解他父親說的,父母掙下家業:兩片山、22畝地,作為長子,弟弟妹妹都還小,理應繼承家業。但我從毛澤東身上看出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奉獻精神和他們的情懷,他必須放棄這一切,因為心里更大的責任是整個國家?!?/p>
為了表現父親對毛澤東的不理解,王仁君主動要求,加了一場自己挨打的戲,“我覺得需要讓父親把內心的積怨宣泄出來,就建議導演加了這樣的情節?!钡谰呤秋椦莞赣H的演員手中的煙斗,鋼制的。最初對手戲演員還擔心這樣太疼,但王仁君堅持,并主動向“父親”跪下來說了一段有關理想的臺詞,使這場戲拍得更加真實、生動。
——談表演——
想讓人物豐滿,就要從角色身上找細節
從高中開始,對文藝和表演的熱愛就在王仁君的意識中蠢蠢欲動,作為學校的學生會主席,他經常組織一些社團活動,“當時算是文藝愛好者?!焙髞?,他選擇報考北京電影學院。
“藝考的時候,就覺得跟我一個考場的考生都非常了不起,都是從小就接觸舞蹈、音樂的,而我卻像一張白紙,什么都不會。”但恰好是這一點,讓王仁君最終被老師選中。
曾經,在“文藝愛好者”王仁君眼中,拍戲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他以為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就可以把工作做完。進入大學后,他利用假期參演了一部電視劇,卻發現拍戲跟自己想象中完全不一樣,“比如有時要拍晝夜顛倒的戲,還有夏天的戲,戶外40℃,攝影棚里50℃,不能開風扇,因為要收聲。這些是之前完全不知道的?!?/p>
王仁君
那時的他曾猶豫過,這真的是自己要堅持一生的事業嗎?從大二開始,他有了一些在舞臺上的演出,當收獲掌聲時,他的自信也逐漸建立了起來?!案冻龅玫酵饨绲幕貞疫@種回應恰好是最能鼓舞到我的。”
畢業之后,王仁君很快就遇到了一部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作品——電視劇《中國1921》。劇中,王仁君第一次嘗試演原型人物,毛澤東的同窗、“湘江三友”中的蕭子升。
隨后,他又出演了電影《蕭紅》,飾演蕭紅的丈夫端木蕻良,這也是王仁君第一次拍電影?!半娪暗呐臄z和電視劇完全不一樣。電影是需要精雕細琢的,有時布燈兩個小時,就為了拍一個眼神。而且這不光是靠自己就能完成的,還要配合剪輯、音樂,幫助你的表演達到一個不同的維度和深度?!?/p>
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王仁君飾演大哥盛長柏。
另一部對王仁君非常重要的作品,則是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里,王仁君飾演的大哥盛長柏,學業優秀、長相俊美、感情專一,但沉默寡言,“這個人物不說話,就沒法傳遞情感,而且他太完美了,演出來,觀眾就會有代入感?!庇谑?,王仁君做了一些大膽的突破,“我就想,他既然在思想上是個巨人,那行動上是不是一個矮子。”他參考了一些科學家的故事,比如他們的身體不是很強壯、生活上不是很精明等等?!坝袝r候他可能會被自己的衣服絆倒,被侍女摸一下手,就會跳起來,非常氣憤。”王仁君說想要一個人物從細節上變得豐滿,就要找到一些他的“毛邊”。
對于角色的調整,王仁君一度也非常忐忑,但當該劇播出后,看到很多好評,王仁君也格外驚喜,“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大膽地突破和創新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新京報資深記者 張坤玉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