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報道,有消費者在某電商平臺選購膏藥時,發現一些店鋪的相關產品宣傳圖片中有鐘南山、李蘭娟等院士的照片,產品宣稱可以治療關節炎、皮膚病等多種疾病。針對咨詢,店鋪客服否認產品由名人代言,自稱圖片“僅展示”。
目前,鐘南山院士已經表態,他從未為任何商家包括電商代言、推薦過任何產品。鐘南山院士團隊的委托律師表示,已向平臺發送律師函,正在維權。
這些商家所售賣的產品多為保健品,產品質量和效果本就存疑,且自行將鐘南山院士的頭像與“拿命擔保”等夸張的宣傳語配在一起推銷產品,著實有損醫學權威人士的形象。
民法典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擅自使用知名院士的肖像推銷產品,不僅侵犯院士的肖像權,也對其公信力有所損害。往往越是自身產品不過硬,越是需要借助專家效應、名人效應作為促銷手段。有了知名院士的“背書”,一些辨別能力不強的消費者極易被誤導購買產品,卻忽略了產品的真實效用。萬一產品效果不好或是出現更大問題,會不會錯怪為該產品“擔?!钡膶<??
消費者自身利益受到的損害同樣不可忽視。有法學專家表示,上述商家的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民交易權和安全保障權。兩方受害,得利的只有無良商家。
僅根據消費者的不完全統計,打著院士旗號為產品宣傳的店鋪有數百家,相關圖片多達數千張,證明上述行為不是個例。在電商平臺上,同樣充斥著很多利用明星效應做宣傳的產品,有明星發現自己“被代言”后肖像權案勝訴,獲賠28萬。但個人維權過后,類似現象還是屢禁不止。
面對此次消費者的投訴,涉事電商平臺回應稱,目前平臺處理中,后續會陸續處理完;對于店鋪違規和商品異常情況,平臺會對商家保留店鋪處置上的一些權利,包括商品下架、商品整改等。商品下架整改不足以根治問題,如果此次不是消費者自己舉報,電商平臺是否會一直“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默許侵權行為的發生?
電商平臺不但應對此次被曝光的商家嚴肅處理,還應在日常運營中對具有類似行為的商家規范治理。是否有一套嚴格的審核機制?在商品上架時,就對商品詳情嚴格把關,讓商家提供商品代言的相關證明,嚴禁與商品無關的人士肖像、姓名出現在宣傳頁面中。市場監管部門也該有所作為,出臺相關整治規定,對于屢次違規的電商平臺作出相應處罰。
商家在宣傳產品時“碰瓷”名人的行為亟待規范治理,還公眾人物以名譽,還消費者一個安心的購物環境。
上游新聞 張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