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段時間,最讓哈迷們關注的就是《哈利·波特》系列電視劇即將開啟的消息,一部一季的內容量,基本就是原來電影的兩倍了,這意味著節目完全有機會恢復那些曾經在電影中刪除了的角色。
當初電影為了在非常有限的熒幕時間里講述“大難不死的男孩”的魔法故事,因此不得不刪除了一些與核心情節無關的角色,也或者是因為成本太高而刪除的。現在,電視劇至少有足夠的時間來補充當初的遺憾。如果制作者們真的打算那么做,那或許意味著電視劇的改編會更忠實于原著。
目前華納兄弟正在洽談電視劇的交易,這部劇很可能在HBO和有線電視上播出,對于哈米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前景。因為這種形式的內容,同時意味著在整體上可能會更有凝聚力,也更完整的故事,哪怕是那些曾經被刪掉的角色,完全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再帶回來給觀眾,因為其實每個角色都為整體世界貢獻了一些有意義的東西。
9. 皮皮鬼
皮皮鬼在《哈利·波特》中可能是個討厭鬼,但他卻是霍格沃茨的重要一部分。他只要一有機會就會給學生找麻煩——往他們身上扔水球,或者在學生們到處亂逛的時候告發他們。雖然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出現了幻影,但有關皮皮鬼的戲份還是被剪掉了,之后再也沒有出現在電影中。
皮皮鬼出現在最近的游戲《霍格沃茨之遺》中,使玩家們對這所魔法學校有了更多的了解。這個角色在書中特別喜歡取笑哈利,使得他本已十分尷尬的名聲更加具有沖擊力。如果《哈利波特》電視劇成為現實,那么皮皮鬼的戲份將絕對是必不可少的。
8.賓斯教授
賓斯教授并沒有像皮皮鬼那樣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影響,但從人們記事起,這個幽靈的身份就一直是魔法史老師,人們常常認為他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了。這使他變得更加有趣,但事實上,他是學校里最乏味的老師。
賓斯教授被電影刪除,很可能是成本問題。顯然,霍格沃茨的其他幾個幽靈也事關特效成本,,但由于賓斯在哈利的核心故事中并不重要,所以把他在書中最著名的講述密室的場景最后由麥格教授完成的。如果《哈利·波特》電視劇會更貼近原著,那賓斯應該出場。
7.查理·韋斯萊
查爾斯·韋斯萊在電影中其實經常被提及,但他最終只出現在韋斯萊一家的照片中。其實他在書中也不是經常出現,但當他出現的時候,卻總是令人難忘的。在霍格沃茨上學的時候,查理是格蘭芬多魁地奇隊的找球手,這個角色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天賦。
查理可能也不是核心角色,但他對塑造羅恩的角色意義重大。老大比爾和次子查理都當過級長、男生學生會主席,后來都成功地找到了莫莉·韋斯萊認可的工作,這給韋斯萊最小的兒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他總是擔心自己不如其他兄弟。羅恩的不安全感在電影中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所以如果電視劇讓查理回來,羅恩角色就會更加豐滿。
6.閃閃
家養小精靈閃閃對中心情節的影響其實還是很明顯的,她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的缺席造成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謎團。閃閃曾經是克勞奇家的家養小精靈,但在魁地奇世界杯上,她不小心讓小巴蒂·克勞奇偷了一根魔杖,從他父親那里逃脫后,她也被釋放了。
閃閃跟多比相反,多比從虐待他的家庭中解放出來,興奮不已,而閃閃被釋放后傷心欲絕。這個角色在《火焰杯》電影中被剪掉很可能是制作家養小精靈所需的成本和精力過于沉重。但也可能是由于性格刻畫的問題,《哈利·波特》中家養小精靈不愿被解放的設定一直備受批評,所以電視劇在這方面可能也會非常謹慎。
5.盧多·巴格曼
盧多·巴格曼也是《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的重要角色,他主要是用來誤導觀眾的。巴格曼曾是一名職業魁地奇球員,后來成為魔法部官員,這個角色有很嚴重的賭癮。他是三強爭霸賽的裁判,他對哈利有特別的興趣,加上他與妖精的奇怪關系,使他成為“把哈利的名字放進火焰杯”之謎的主要嫌疑人。
結果,盧多·巴格曼和哈利沒有關系,他只是在哈利身上下了很大的賭注,他希望這筆錢能還清古靈閣的債務。最終,這個角色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他騙弗雷德和喬治·韋斯萊的錢,讓他們陷入困境,但后來哈利把三強爭霸賽的獎金給了他們——這是一個溫暖人心的時刻,相信連同盧多·巴格曼,一定會在未來的電視劇中出現。
4.岡特一家
在哈利進入霍格沃茨學校之前,岡特一家早就不在人世了,但他們在哈利的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卻相當重要。作為薩拉查斯萊特林的后裔,這個家族十分執著于他們的純血統地位,而他們的家又臟又無愛——這也是伏地魔最終的起源。莫沃羅的女兒、莫芬的妹妹梅洛普·岡特就是伏地魔的母親,很不幸,還來不及給她的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她就去世了。
哈利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中了解了伏地魔生平的故事,也了解了岡特一家的一切。盡管鄧布利多教授回憶了之中的很多景象,但包括岡特一家在內的記憶卻沒有拍成電影,這多少有些令人遺憾。知道梅洛普受過凄涼的遭遇,還用愛情魔藥騙一個麻瓜娶了她,這能幫助哈利更好地了解伏地魔的起源,也正是《哈利·波特》中關于愛的重要主題,這一點在電影中有所缺失,電視劇應該補上這重要的一段。
3.阿古斯塔·隆巴頓
阿古斯塔在電影中也提到過,但沒有出現在銀幕上。但觀眾們對她的形象可能有些了解,因為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納威讓博格特變成了西弗勒斯·斯內普,當時就是阿古斯塔的服裝形象。這個時刻在書里也出現了,在那之前,讀者們從來沒有看到過納威的奶奶。在后來的幾部電影中,奶奶的出現清楚地說明了為什么納威那么缺乏自信。
阿古斯塔對兒子的傲羅身份感到非常自豪。弗蘭克·隆巴頓技術嫻熟,才華橫溢,相比之下,納威令人大失所望。好在納威后來慢慢找到了自信,最終成為了一個名符其實的英雄。這是《哈利·波特》系列中最好的角色表達之一,所以,要了解納威的成長,這個角色就必不可少。
2. 安德洛米達·唐克斯
哈利只見過一次安德洛米達唐克斯,他誤以為她是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并準備攻擊她。總的來說,她在哈利故事中并不是特別重要。她是妮法朵拉·唐克斯的母親,并撫養了泰迪·盧平。有趣的是安德洛米達出生在布萊克家族,是貝拉特里克斯和納西莎的妹妹。
布萊克家族以對純血統的狂熱而聞名,很少有家族成員獨善其身。關于安德洛米達如何與她那邪惡的姐妹們分道揚鑣的細節,書中從未提及。如果她在魔法世界的地位能在電視劇中恢復,甚至她在原作中的故事也有可能被擴展,這可以回答一些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觀眾的問題。
1.泰迪·盧平
泰迪·盧平出生在《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中,所以電影已經沒有太多時間來塑造一個有影響力的角色了,當時哈利說泰迪幾乎每天晚上都在波特的住所度過,已經基本上是一個家庭成員。這是一個感人的補充,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象征著盧平和唐克斯繼續活著,但泰迪的重要性可能遠不止于此。
唐克斯懷孕是《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中的一件大事,因為它讓萊姆斯·盧平陷入了某種危機。作為一個狼人,他非常害怕當一個父親,所以他準備離開唐克斯,加入哈利的冒險,這甚至激怒了哈利。他認為父母不應該離開孩子,除非別無選擇(就像詹姆斯和莉莉)。這是哈利和盧平關系中的一個重要時刻——所以如果《哈利·波特》電視劇有打算將泰迪重新置于大家的關注之下,那這些關系應該得到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