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丈夫和店員成功破門時,她已經發動,無法起身。
丈夫只能一邊和醫生通話,一邊幫妻子接生。
在便利店店員的見證下,一條新生命誕生。
而這位產婦,其實是一名剛康復不久的卵巢癌患者。
廁所產子片段出自加菲和皮尤主演的電影《我們同在》。
皮尤飾演的阿爾是一名廚師,也是前國家隊花滑選手。
她和加菲飾演的亞斯,相識于一場意外車禍。
荷爾蒙突如其來的威力,讓兩人無法抵抗。
他們互生好感,一場身體交流后,徹底陷入愛河。
從此之后,這對愛侶,開始面對一個又一個關于人生的抉擇。
第一個抉擇,是孩子。
阿爾是雙性戀,在遇見亞斯之前,她曾有過女朋友。
分手原因是前女友想要組建家庭。
而阿爾沒有做好要一個孩子的準備。
亞斯已經確定,他余生只想和眼前的女人一起度過。
他想和阿爾結婚,也想和她組建家庭。
更想和她擁有一個孩子。
于是他選擇在徹底愛上阿爾的這一刻,挑明兩人的矛盾點。
避免五年、十年以后面對這個問題時,沒有退路。
阿爾不想被愛情綁架,她認為這個問題不該現在就考慮。
矛盾讓他們瀕臨分手的邊緣。
最終,亞斯先做出了決定。
他意識到自己比想象中更愛阿爾。
也意識到,愛情在每個階段,都是不同的形態。
或許有些事,就應該在五年之后,才需要考慮。
于是在這種順其自然中,兩人逐漸從情侶變成了夫妻。
第二個需要抉擇的問題很快來臨,阿爾得了卵巢癌。
目前的治療方案有兩個。
第一種保留一邊卵巢,手術化療康復后,可以繼續受孕。
只是,這種方案有可能會復發。
第二種復發幾率較小,但需要切除子宮和兩邊卵巢。
亞斯毫不猶豫選擇了第二種。
然而,一直不想要孩子的阿爾,這次卻想保留一邊卵巢。
在婚姻階段的愛情中,阿爾似乎也開始提前考慮未來。
亞斯選擇尊重妻子的選擇。
他所能做的,就是當好一個照顧病人的家屬,一個照顧妻子的丈夫。
他包辦愛人的一切生活需求,時刻監控愛人的身體狀態,直到孩子出生。
第三個抉擇出現在幾年之后。
阿爾的卵巢癌復發了。
目前,沒有任何醫生敢確定她的治療效果。
那么是選擇過幾個月精彩絕倫的人生?
還是選擇痛苦不堪的治療幾個月,來換取活著的可能?
面對這個問題,想必每個人想法不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聊聊自己的答案。
站在病人和家屬的角度,一定會有不同的選擇。
亞斯只想讓愛人活下去。
阿爾卻想讓已經進入倒計時的生命,添上些濃墨重彩的顏色。
在艱難的糾結與掙扎后,亞斯還是不想放棄。
他想在嘗試治療的同時,滿足阿爾的愿望。
于是他精心策劃了一場求婚。
計劃在阿爾最后的日子里,補上一場他們未曾有過的傳統婚禮。
然而,他卻發現阿爾瞞著所有人,參加了廚師大賽。
這意味著阿爾徹底放棄了身體,也放棄了生的希望。
但亞斯的怒火,隨即就被阿爾撕心裂肺的吶喊澆熄。
阿爾希望她最后留給女兒的記憶,不僅是一個身體衰敗的媽媽。
而是一個讓女兒感到驕傲,讓她銘記一生的母親。
最終,阿爾在大賽現場,向女兒展示了人生最高光的時刻。
比賽結束后,她站在曾經最愛的冰場,向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謝幕告別。
《我們同在》講愛情,也講抉擇。
每一次抉擇的背后,都引領著生命駛向不同的方向。
影片將阿爾與亞斯的故事,按照三次抉擇節點,切分成三段,進行交叉敘事。
開頭部分先后出現癌癥復發、孕期日常、兩人相遇的情節。
一個階段中的情節,與另外兩個階段互相呼應。
影片在借結構表達,人生是一場盛大的互文。
人生每個階段所擁有的經歷,都是上一個階段選擇的結果。
敘事結構本身,被賦予了意義。
電影的情緒感染力,也隨著敘事手法被放大。
拋卻敘事,《我們同在》的故事,其實很平淡。
在缺少戲劇沖突的故事里,演員演技是對觀眾最大的吸引力。
男主安德魯·加菲爾德,代表作《血戰鋼鋸嶺》《超凡蜘蛛俠》。
女主弗羅倫絲·皮尤,代表作《小婦人》《黑寡婦》。
在兩位演員塑造的角色中,能看到“愛”作為一個動詞的具象化。
整部電影中,加菲最精彩的戲有三場。
一場是阿爾癌癥復發后,跟亞斯討論剩余生命的使用方式。
亞斯聽到這個話題,內心無比痛苦,可作為病人的阿爾更痛苦。
所以,他不能比阿爾先崩潰,他要把所有悲傷壓在心里。
加菲將角色在這一刻復雜的情緒,全都融進了表情里。
他看似嘴角帶笑,但悲傷早已從眼睛中淌了出來。
第二場戲,是亞斯同意阿爾的選擇后,精心策劃的求婚戲。
他站在燭光之中,向阿爾宣布自己的決定。
可這個決定背后,意味著對阿爾生命的宣判。
即便他提前寫下了內容,也依舊無法親口念出這首“訣別詩”。
加菲表現角色內心情緒,除了他那會說話的眼神外,還有三個動作。
一是為了穩定情緒,一邊強顏歡笑,一邊歪了下頭。
故作鎮定的掩飾,比直接釋放情緒,更能直觀表達痛苦的程度。
再是他開口半句就哽住,顫音泄露之前,立刻轉身喝了口水。
背身的速度,暗含著他對宣判阿爾生命結束的抗拒。
最后,他實在說不出口,于是妻子接過了手稿親自查看。
加菲此時給予角色的動作是,悄悄往后退了一步。
因為亞斯內心除了抗拒,還有恐懼。
第三場體驗演技的戲,是夫妻二人的爭吵戲。
丈夫得知妻子不顧身體,參加比賽,怒不可遏。
加菲在表演層面,呈現出來卻不是單純的憤怒。
他表情夸張扭曲,卻始終眼含淚光。
因為角色的憤怒,源于對“妻子生命在消逝”這件事的恐懼與無措。
這三場戲,足以詮釋什么叫封神演技。
皮尤在這場爭吵戲中的表現,也絲毫不落下風。
作為病人,這個角色前期一直在用假裝不在意,壓抑自己。
直到這場戲,她徹底撕下偽裝,把內心最恐懼的情緒宣泄了出來。
皮尤一口氣輸出了一連串不間斷的臺詞。
語氣中的哭腔從無到有,情緒的轉變在幾句臺詞中完成。
《我們同在》不論是演員演技,還是情緒處理,都很到位。
但它的東西方口碑卻兩極分化。
爛番茄新鮮度77%,爆米花指數83%。
而國內豆瓣評分只有6.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