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國家電影局發布“關于2024年11月上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的通知”,通知顯示劉樂擔任編劇的《再見愛人》綜藝節目紀錄電影已經備案,備案單位湖南快樂陽光互動娛樂傳媒有限公司,#再見愛人大電影立項# 這一話題隨之登上熱搜榜高位。
脫胎于大熱節目的綜藝電影是一種以綜藝為形式、以電影為傳播媒介的新類型電影,既可看作是綜藝節目的衍生品,也可以看作是粉絲型電影。某種程度而言,隨著《再見愛人》電影備案成功,意味著這一IP將走向大銀幕,爭議與挑戰并存。
進軍大銀幕,《再見愛人》內容半徑再擴大
從第一季開始,《再見愛人》著力拓展正片之外的內容半徑,不僅推出了沉浸版、極速版、搶鮮版、加更版等不同的版本,還打造了《戀愛中的愛人》《猜不透的愛人》、悄悄話、番外篇等衍生內容。這些不同名目的內容基本都是為會員定制,有效提升了會員的付費意愿,有效拉動了平臺會員數量與收益的正向增長。
在電影層面,《再見愛人》第一季便有所嘗試。在第一季收官之后,《再見愛人》推出了188分鐘的電影版,濃縮了當季節目的內容精華,播放量有1031.8萬,并收獲了不錯的口碑,甚至在時隔一年后還有網友重溫并催更第二季度電影版本。也許正是因為網友們對于電影版的期待與好評,讓《再見愛人》以及背后的平臺有了進軍大銀幕的野心。
如今行至第四季,《再見愛人》在逐夢電影圈上又進一步,但內容似乎還在原地踏步。備案信息顯示,《再見愛人》電影梗概為楊子和黃圣依、李行亮和麥琳、劉爽和葛夕,三對面臨婚姻挑戰的夫妻前往內蒙古,展開一場十八天的房車旅行。他們相互扶持、彼此坦誠、共同面對問題。旅程結束時,三對夫妻實現了自我成長,找到了解決情感困境的方式。
參照過往的綜藝電影,大都是節目的原班人馬到新的場景拍攝全新的內容,如《爸爸去哪兒》的兩部大電影分別在長隆和斐濟拍攝,嘉賓陣容與內容流程也截然不同。而從《再見愛人》電影備案的內容梗概來看,似乎與綜藝節目本身的內容大同小異,極有可能是像第一季一樣將內容精華濃縮成一部電影,而不是重新進行拍攝,這也讓不少觀眾討論對于走進影院看《再見愛人》濃縮版有無必要。
的確,相較于催更往季的大電影,網友對于《再見愛人》第四季出電影的質疑大于期待,或是認為節目組走黑紅路線,“好能炒作啊果然黑紅也是紅”,或是調侃稱只要放無剪輯版才愿意看。
當前這一局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說受節目前期輿論的影響。自《再見愛人4》播出以來,三對夫妻的相關話題以及嘉賓個人的言行舉止持續引發熱議,多次登上熱搜,尤其是麥琳的種種表現將觀眾的憤怒值推向了高潮,并有不少觀眾心疼李行亮的遭遇。但隨著#李行亮麥琳相擁而眠#、#李行亮哭著和麥琳表白#等內容的出現,不少網友對于這樣的反轉深感憤怒,感覺自己被戲弄,不僅以傳播畸形婚戀觀為由展開抵制李行亮的商演,更是對節目的真實性心生懷疑,亦為此番電影的不被期待埋下了伏筆。
熱門綜藝開發大電影,確是一門好生意?
或是受第三季度財報數據下滑的影響,芒果TV在《再見愛人》的變現上全面出擊、多點開花,進而獲取更多的收益扭轉頹勢。
會員收入方面,一面創新會員觀看節目的權益,針對VIP和SVIP推出了節目的兩種更新形式,一面推出了單獨付費的“《再見愛人4》加速觀看禮”,以此增加平臺付費會員以及付費內容的收入;節目招商層面,起初只有中免日上、修正藥業、果子熟了、無糖茶這3個品牌贊助,隨著節目的爆火吸引了肯德基、美團、杜蕾斯等品牌的追投;帶貨方面,隨著熏雞事變的出圈,《再見愛人》還開啟了帶貨模式,推出了“心趴熏雞”欄目,售賣麥琳同款的熏雞、青團、奶皮子、束發帶、服飾以及黃圣依同款蜂蜜、發繩頭飾等。
很顯然,芒果TV并不滿足于此,嘗試開發同名電影獲取票房收入。只不過,這一次算盤打得可能不那么“如意”了 。此番《再見愛人》備案電影的消息一出,很多網友并不樂意為此買單了,有的認為去看電影是讓自己生氣,“啥玩意?去電影院感染乳腺增生?”、“誰會額外又花幾十塊錢去給自己添兩三個小時的堵”、“實在不想給自己找罪受”;有的則不認可這種內容形態,表示綜藝拍個紀錄片放線上得了,怎么好意思做成電影,內娛電影圈確實自娛自樂了,并直言這樣的方式是“一條腥魚,兩種吃法?”
其實像《再見愛人》這樣的電影在影視市場并不罕見。在爆款綜藝初興之時,《爸爸去哪兒》《快樂大本營》《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中國好聲音》等頭部IP便集結原班人馬跨界開發了IP相關的大電影,一時之間備受節目粉絲的追捧。
回顧來看,除卻票房僅300萬、豆瓣評分2.7分的《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口碑、票房雙低之外,綜藝電影大都是高票房、低口碑。例如,“出道即巔峰”的《爸爸去哪兒》票房7億、豆瓣評分5.8分,《奔跑吧兄弟》票房4.389億、豆瓣評分3.7分,《快樂大本營之快樂到家》票房1.53億、豆瓣評分3.3分,《極限挑戰》票房1.25億、豆瓣評分4.7分。
單從拍攝周期、制作時長等維度來說,這一系列綜藝電影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仍是極為可觀, 但從口碑層面來看,對于因綜藝而衍生的電影,在業內是備受爭議的,有專業人士認為這樣的電影是以純粹撈錢為目的的旁門左道的存在,是“粉絲經濟催生的畸形兒”,只有經濟價值卻無藝術價值,大大制約了中國真正的電影業的發展。
不止于專業人士的批判,廣大觀眾在嘗鮮之后也興致大減,故而綜藝電影近年處于消聲匿跡的狀態。此番芒果TV推出紀實電影《再見愛人》,不僅拓展綜藝節目在內容創作與IP變現上的雙重邊界,更是在挑戰專業人士與廣大觀眾對于這一內容形態的態度。只不過,這部電影能否順利落地?又有多少觀眾愿意為之走進影院?最終能否重現《爸爸去哪兒》當年的7億票房的高光時刻呢?還待觀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