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上升”“一邊煩一邊看”“這綜藝最近大火,看得我也火大”…… 近日,《再見愛人》第四季熱播,三對夫妻戲劇性的故事不斷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節目從第一季到第四季,熱度始終不減,甚至頻頻“破圈”,讓人不僅佩服這一IP的強大生命力,更感嘆其對觀眾情感的真實觸動。
節目無需劇本,因為生活本就足夠“有料”
自2021年《民法典》設定“離婚冷靜期”以來,有關婚姻關系的話題逐漸走向前臺,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芒果TV在同年7月底推出了婚姻紀實觀察類真人秀《再見愛人》。不同于傳統情感綜藝的“美好”濾鏡,《再見愛人》將那些深陷矛盾的夫妻不加掩飾地帶到觀眾面前。正所謂“藝術源于生活”,生活本身的復雜和真實,遠比任何虛構情節更具戲劇張力,這也成了該節目最大的吸引力。
《再見愛人》這類真人秀節目通常沒有預設的臺詞,情節依靠人與人之間的自然互動展開,情感表達也更加直接。然而,這種“真實”背后也有許多被“加工”的成分。攝像機和導演組始終在場,嘉賓佩戴監控設備,隨時與導演溝通,節目后期制作又像一只“隱形的劇本之手”,主導著內容的最終呈現。盡管沒有傳統劇本的干預,由于嘉賓們多為公眾人物,以演員身份展現自己,因此難免帶有“表演”的成分。這些因素的存在常讓人質疑真人秀的“真實性”,從而導致其與綜藝的界限不甚明晰。
“真”是情感類真人秀的特點。如何利用好這一優勢,是這類節目能否成功的關鍵。在《再見愛人》中,無論是在選角時對嘉賓“真實生活”的考量,還是通過精心設計活動環節營造自然的互動氛圍,其最終目的都是讓嘉賓能夠真誠地呈現自我。劇中的三對夫妻,分別處于不同的婚姻階段。楊子的強勢與黃圣依的弱勢、劉爽和葛夕的日常爭執、李行亮與麥琳的溝通障礙,都是真實生活的縮影。對于這些內容,節目采用了紀實性的拍攝手法,并輔以適度的藝術處理,使得內容在真實和娛樂之間取得平衡。借助鏡頭,明星們呈現出不加修飾的一面,這正是節目能夠“破圈”且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
二次創作:節目熱潮如何延續到屏幕之外
《再見愛人》第四季的熱度明顯比前三季來得更為迅猛。從第一期的“楊學”到第二期的“麥學”,節目中的嘉賓和情節引發了廣泛討論。盡管前幾季也出現過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場面,但這一季的“出圈”速度明顯更勝一籌。
當內容足夠有討論度的時候,觀眾也就不再滿足于單純找樂子,而逐漸變成了“分析家”,開始帶著各自的觀點深入挖掘情節和人物動機,對節目中的原始素材進行二次創作。UP主們紛紛參與,reaction視頻層出不窮,情感、心理等不同領域的博主更是全程關注,產出眾多“出圈”的解說視頻。因此,這一季節目的話題一波接一波,分析角度也在不斷變化。繼“珂學”之后,“麥學”也加入了新晉流行語的行列。網友創造出一門門“學科”,這儼然形成了一種新的觀劇潮流。正是這種不斷衍生的討論和創作,將《再見愛人》第四季的熱度從屏幕延伸到社交平臺,制造了社交媒體上一個又一個現象級話題。
當愛情的濾鏡碎了,如何重拾出發的勇氣
“假如沒有他/她,你的生活會變糟還是變好?”“誰更離不開對方?”“這個人消失了,你恐慌嗎?”……當美好的愛情在婚姻中遭遇現實的考驗,沖突便隨之而生。《再見愛人》適逢其時,在引導觀眾進行深刻的情感反思的同時,也映射出當今社會中婚姻觀念的多樣化。引發全民對于婚姻關系的討論,正是這部真人秀的意義所在。
很多人在戀愛時相處融洽,一旦進入婚姻,矛盾便浮出水面。就像劇中的幾對嘉賓,雖然有夫妻之名,但早已在彼此的生活中疏離,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然而,當觀眾討論婚姻中的痛苦是否已超越了繼續維持關系的必要時,又有誰能否認,最初的他們是因為相愛才走到了一起?
《再見愛人》第四季18天的房車之旅,從紅色峽谷出發,最終抵達“地球之心”烏蘭湖,隱喻的正是本季的主題:從心到心的距離——有些人相愛卻無法走到最后,是因為他們的感情中缺少必要的理解。當真心缺乏真誠的支持,關系便只剩下瑣碎與紛爭。
真實的人都有缺點,完美不過是虛幻的理想。良好的關系需要彼此的包容,更需要雙方都有共同進步的意愿,愿意不斷反思、互相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用愛意去填補彼此的空缺。一顆真心對一顆真心,換來的一定也是真心。
本季節目邀請的嘉賓都是情感關系維系10年以上的夫妻。通常來說,走過十年的婚姻被稱為“錫婚”,象征著夫妻之間的感情如錫器一樣堅硬、不易破碎。然而,《再見愛人》所展現的場景卻打破了這種傳統的濾鏡。即使處在這種“似乎一切都已很難改變”的階段,仍有許多人面臨情感的波折與挑戰。“有人看樂子,有人照鏡子?!痹谶@場笑與淚交織的故事里,節目不斷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當一切似乎已經塵埃落定,你是否還有重新出發的勇氣?(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