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po
電影《好東西》今日正式上映,大規模點映之后,豆瓣10萬多人打分,為宋佳與鐘楚曦飾演的一對女性鄰里哭哭笑笑的故事打出綜合9.1分的高分;那邊廂,正午陽光年代生活輕喜劇《小巷人家》以8.2分收官,閆妮與蔣欣飾演的兩位媽媽角色,在大結局的家庭團年飯時坐上主位,在觀眾心里留下一段金燦燦的女性鄰里情誼。
三年前的《小舍得》里,宋佳與蔣欣還是會為了面子、孩子在家里明爭暗斗的親姐妹,這也是大多數觀眾對影視劇中女性角色關系的刻板印象——即女性角色之間撕X是國產劇必備的重點套路。
沒想到三年河東三年河西,如今女性角色的關系在電影電視劇里都是一派祥和,甚至很好嗑。《好東西》和《小巷人家》不是個例,兩位“95花”決戰古偶之巔的作品《永夜星河》與《珠簾玉幕》里,女主與女配們也總會一見如故girl helps girl,被稱為“最恨異性戀”的郭敬明在《大夢歸離》里時刻想為女主女配“賣姬”的心思更加昭然若揭。
大人,時代變了,“雌競”成了與時代格格不入、編劇避之不及的“臟東西”。
當“女性角色撕X”的戲劇套路因為女性意識的覺醒開始“消亡”,女性角色們是否真的能夠擺脫工具化、單一化的命運?觀眾愛看的戲劇沖突,又在向何處進化轉移?
“媽味”走俏、惡毒女配消亡
《好東西》給了大部分觀眾一種新想象:退一萬步說,我怎么就不能是王鐵梅的女兒?
誰不想要工作生活全能、永遠護著自己的鐵血六邊形戰士母親?《小巷人家》里平時委屈忍讓,但愛子女心切可以怒懟吸血公婆的黃玲,以及脾氣火爆、有氣就撒的宋瑩,也在這種“好家長”的想象力范疇中。
影視劇由此衍生出的“媽味”角色越來越清晰,與油膩說教的“爹味”相反,可以為孩子沖鋒陷陣、能讓觀眾有一種如沐春風的呵護感,仿佛做了她們的女兒,就能擁有“江浙滬獨女”的幸福感。
從事過一些現實題材女性劇作品的編劇西貝告訴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這其實就是一種女性互助敘事下的產物,女性互助并不只在平輩或者陌生的女性之間發生,是可以不受年齡、親緣、階層等枷鎖限制,可以存在于所有女性之間的。由此展開的‘非雌競’意識已經開始逐漸改變很多影視劇的敘事方式。”
從《好東西》和《小巷人家》往前回溯“媽味”,上個月播放數據月冠的《錦繡安寧》已經非常直觀。這部劇的前期宅斗情節被認為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非常相似的,庶出的女兒羅宜寧自幼受小娘打壓,但她的繼母林海如卻視她如己出,做到從一而終處處相幫,最終羅宜寧也反饋給繼母兒孫滿堂承歡膝下的家庭幸福,這與《知否》中盛明蘭和大娘子的關系截然相反。
剛剛拿下收視和網播好成績的《好團圓》,講述南方水鄉三姐妹,大姐向前是在上海工作的中產精英,老二向中是因為政策外的超生自幼送去鄉下而和父母不親,幺妹向南甚至不是親生而是大伯遺孤,父母更寵溺孤兒幺妹,連遺產也要多分她一份。
這種行徑下,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難免產生“老人無德、子女不和”的慘劇??扇缃竦恼故局校忝萌珶o因為老人偏心而心生嫌隙,被父母隨叫隨到隨時為妹妹們出頭地向前是另一種充滿“媽味”的全能大姐;被虧待的老二與父母的日常爭執,完全不影響她為受欺負的姐妹舉拳出頭。經常在河邊互相安慰、互訴衷腸的三姐妹應該是如今“多孩家庭”的最佳范例,最正面的“催生”教程。
非親緣關系中的女性互助,則開始讓一種傳統的“惡毒女配”人設逐漸消亡。在反套路的故事模板中,以“惡毒女配重生上位”為核心的1.0模板敘事是《傳聞中的陳芊芊》一類,當惡毒女配成為女主后,原故事里的白月光女主會因為地位被擠占而轉換為新的惡毒女配。但在《永夜星河》這樣的2.0模板敘事下,惡毒女二林虞成為凌妙妙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基于“多一個朋友好過多一個敵蜜”的心態,抱緊“長姐為母”般的慕瑤,借由慕瑤的大女主光環共同成長。
《珠簾玉幕》的女性互助
《珠簾玉幕》中的女主端午在遇見女二越云岫后,也是急速將其發展為好幫手;《大夢歸離》的女主文瀟與女二裴思婧同樣從開始就是事業上的合作關系。
“現在寫故事已經不太會簡單地為女主女配之間設置‘多女爭一男’的感情沖突了,這是很偷懶和很老派的做法,現在的女性觀眾也不再相信遍地敵蜜了?!?/p>
編劇西貝觀察,因得不到男人而發癲的戀愛腦“癲婆”角色會被觀眾認為很蠢,而像《珠簾玉幕》中與女主端午有滅門之仇、在事業上雌競的崔十九,用盡各種極致手段為家族復仇、企圖拿回產業,才是觀眾喜愛的“癲得帶感”。
“說到底不是不能‘雌競’,而是要看爭什么。爭男人不值得,但搞錢可以?!?/p>
虛假的互助,她題材“死局”?
“女性互助在影視劇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只是剛踏出第一步?!?/p>
文學策劃趙湘向小娛直言,兩年前《卿卿日?!放c《夢華錄》成為爆款之后,趙湘就看到很多網絡聲音,認為這樣的女性互助只是走個形式,為互助而互助的女性角色,還不如為愛發癲的惡毒女配來得有戲劇性。
從前年《卿卿日?!返浇衲辍断Щㄜ啤?,
女性互助群像變成常態
確實,有過不少女頻劇經驗的男性制片人大牛也向小娛直言,現在無論什么題材的影視劇,對“雌競”“女性角色之間的沖突”做得非常謹慎,甚至有的項目會在劇本孵化時就和宣傳團隊做好劇情評估,以免在播出時引發負面輿情,就得不償失了。
因為手上有兩個女性群像劇,趙湘格外關注這類題材相關的網絡聲音,“偶像劇里確實有很多女性互助看起來有些模式化,但我認為,能先走出這一步就很好了。”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趙湘認為,也正是因為偶像劇最主要是看男女主的感情關系,在做女性角色互助時,不會對這個題材的戲劇看點有顛覆性的變化,主要是為了增加一些反套路的網感。比如《卿卿日常》里你以為一大家子女人,妯娌之間一定會有摩擦,結果人家相處融洽,你以正妻妾室之間一定會爭風吃醋,結果男女主之間的第三者元英郡主遠嫁聯姻只為搞事業,搞到錢了就和離。
在以“造夢”為主的題材里,女性互助可以讓女性觀眾可以少一點被添堵,多一些爽感,又何樂而不為?
只不過相反的是,趙湘自己一直在開發的兩部現實向的女性群像劇,就困難重重。
“因為女性的生活、事業是主要的戲劇看點,如果不做扎實了,觀眾會不相信?!逗脰|西》這樣的女性故事就是典型的精英敘事,如果用這樣的邏輯做電視劇,這個項目品類就會很垂,聚焦一線城市精英圈層受眾,不夠大眾化;如果要做大眾化,下沉市場對女性生存場景的想象力,就會局限在家庭與情感中?!?/p>
制片人大牛在做女性互助時,也只會在偶像劇里“淺嘗輒止”,在他看來,大部分現實主義“她題材”,也不過是落入了女性角色是“假職場精英,真家庭主婦”的窠臼之中:成功的職場女性也要探討她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如何面對老公出軌、孩子不聽話,描摹苦難,引起共鳴。
最爆款的女性群像劇《三十而已》中三位女性主角的故事線基本平行,只是用一種校友、朋友的身份做了一次串聯,互助程度最多做到口頭的互相慰藉,無法通過女性互助的核心戲劇沖突作為劇情主線,這也是大部分現代女性群像劇的創作模式。
真實的女性職場劇總是小眾的,前不久的東北緝毒劇《雪迷宮》以緝毒警搭檔鄭北、顧一燃和毒梟姜小海塑造了標準的“男性劇鐵三角”,事業上的搭檔與對抗充滿戲劇張力,更引發女觀眾的“耽改式觀劇”——三人之間,怎么搭都好嗑。導演呂行非常擅長人物之間的戲劇張力,卻偏偏在做女性劇時“踢到鐵板”。
《我是真的愛你》中同時作為鄰居和職場對手的亦敵亦友雙女主
《我是真的愛你》兩位女性主角蕭嫣和陳嬌蕊是在女性用品集團中互相競爭的高管,兩人雖然各有情感與家庭煩惱,但劇情很難得地聚焦在了兩人事業上的野心與競爭,卻因為競爭的事業是將集團旗下的月子中心做好,就受到“催婚催產”的網絡質疑而忽略劇情,被打低分。
同樣是搞事業的女性職場劇《盛裝》,五百親自導演,黑馬高口碑電影《無名之輩》《第十一回》的編劇雷志龍執筆,聚焦在時尚雜志副主編陳開怡面對空降的主編肖紅雪,是要野心爭奪權力,還是攜手挽救雜志的頹勢?高層的精英女性與初入職場的小白之間,信念傳承與不同圈層的女性職場互助都做了精妙的描繪。
《盛裝》中兩名職場小白互助成長
只可惜,大眾對女性職場野心的不理解、對時尚相關行業的天然排斥、對大廠式辦公室斗爭戲劇性的不相信,最終導致了不及格的低分。
精英圈層敘事與長劇體量,在女性職場題材上或許有著天然的不相容,20集以內的短劇集商業性偏低,對于這種未有成功先例的題材也不敢輕易嘗試,女性互助的環境也只能走回家庭與情感的老路線。
受限的場景又何嘗不是女性敘事陷入絕境的一種縮影?
女性敘事的想象力不止女性互助
《小巷人家》和《好團圓》是在家庭場景里盡量找到了女性合理互助的錨點:前者女主黃玲的核心困境是最窩囊的老公莊超英,《好團圓》三姐妹的最大危機是對抗各自的渣男老公。
大眾感受下,一旦女主女配不撕X改女性互助了,偶像劇可以用以做反套路的情節,現實題材無論是職場劇還是家庭生活婚戀劇,都必然會出現戲劇沖突的轉移,乍看似乎是將出現在女性內部的戲劇沖突轉移至男女性之間的沖突,俗稱“男女對立”。
但編劇常江在看完《好東西》之后,對邵藝輝電影的總結是,“上一部《愛情神話》還是三個美女圍著一個男人,這次《好東西》已經是男人歸男人,女人歸女人了?!?/p>
編劇西貝認可這種“歸類”的說法,“我們只是跳脫出性別刻板印象,用女性的思維創作女性角色,用男性的思維創作男性角色,目的是貼近角色本身、更真實,不是制造對立。只能說如有沖突、實屬巧合。”
出演過爆款耽改劇《陳情令》的女演員宣璐曾在社交平臺發表過想法,因為前幾年耽改劇的發展過速,不少女演員只能選擇成為其中工具人女性角色,給出了“男生拍雙男主,女生拍雙女主”的小建議。
但女演員想要單純地拍女性劇也很困難,編劇賈東巖曾在社交平臺透露,改編國外雙女主項目時被甲方質疑為什么沒有男主,小娛也曾做過相關調查(點擊藍字查看文章),有文學策劃提及對標雙男主劇的雙女主項目被否,理由是“兩個女的怎么能和兩個男的一樣?”
這或許就是為什么耽改劇被禁之后,依舊有不少雙男主劇可以激發觀眾“耽改式追劇”的熱情,但雙女主劇題材困難重重。
如前文所述,制片人大牛以男性從業者身份認同“當下大眾對女性在職場上的野心依舊缺乏想象力”的問題,《我是真的愛你》和《盛裝》這樣標準的女性職場劇在大眾接受度上會受到職場的印象,所以和不少雙男主劇一樣,強類型劇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近期熱搜有關于沈月將軍旅劇《士兵突擊》被當作偶像劇看,許三多成為人人都愛的瑪麗蘇大女主。雙女主CP中熱度較高且比較長尾的,也是諜戰劇《風聲》和懸疑探案分賬劇《消失的痕跡》更能被接受,都是并非純女頻的題材,《摩天大樓》則是女性懸疑中的高分劇。
男性制片人大牛分享自己的經驗,“男女角色關系好的外化表現是不一樣的,女性之間的關系經常展示在生活中,說個悄悄話,分享戀愛心事,很細膩,但缺乏戲劇張力;男性之間的關系經常會在摩擦碰撞中展示,刺頭對刺頭變成熱血好兄弟,從工作搭檔變成過命之交,本身就充滿戲劇張力?!?/p>
所以想要讓女性互助變得有戲劇張力,最容易讓觀眾接受的辦法就是去女性特征,做成懸疑、喜劇這樣的中性題材,用題材自帶的戲劇沖突填補女性互助時有可能缺乏的戲劇張力和起因。
“雖然很不想被說女性互助要學男性敘事,但也算是一種曲線救國?!本巹∥髫惪嘈Α?/p>
《殺死伊芙》劇照
以歐美劇為例,“貓鼠游戲、你追我逐、相愛相殺”的《殺死伊芙》,毒舌女孩、攜手打工的情景喜劇《破產姐妹》,戰場之上、絕佳搭檔的《疑犯追兇》……而像《我的天才女友》這樣底層階級實錄型的新敘事,在中國即便是改編,難度也會非常大。
如策劃趙湘所言,女性互助在國產劇里剛邁出第一步,如何從“象征性”的女性互助走到真正意義上可以覆蓋全題材、讓國民觀眾都接受的女性互助,路還很長。
上一篇:《因果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