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顏晞
「姐弟戀」的風暴,來得更猛烈些吧。
姐弟戀、年下戀,是最近影視行業的關鍵詞。
楊冪、許凱《愛的二八定律》是騰訊視頻遲遲不肯上線的王牌;愛奇藝《驕陽伴我》官宣主演白百合、肖戰,未播先火;金晨、王安宇主演的《熾道》正在優酷熱播;芒果TV也即將推出劉亦菲、李現主演的《去有風的地方》。此外,童謠和張新成、周雨彤和吳磊、鄧家佳和官鴻、王子文和金瀚、宋茜和許魏洲也都有待播存貨。無論從制作班底還是演員陣容的角度來看,這些作品,都有成為爆款的潛質。
如此看來,姐弟戀題材,幾乎拿下了現偶市場的半壁江山。
那么,年下題材作品為什么會新的風口?又是什么樣的魅力,讓頭部演員們紛紛投入姐弟戀劇集的懷抱?
成熟姐姐和忠犬年下
如果說「大灰狼+小白兔」是霸道總裁劇屢試不爽的套路,那么「成熟姐姐」和「忠犬年下」的組合也是姐弟題材慣用的人設模板。
2020年春節假期,《下一站是幸福》帶動了「姐弟戀」的風潮,讓許多對國產劇、偶像劇不感冒的觀眾都「真香」了。宋威龍飾演的元宋是還未畢業的實習生,宋茜飾演的賀繁星已經是公司的高級主管,雖然二人在工作上有上下級的關系,但談起戀愛卻快得像是坐了火箭,一集相遇、二集接吻、三集表白、四集開車,快節奏的「撒糖」讓觀眾紛紛「上頭」,「直球弟弟」的人設也幫助宋威龍俘獲許多粉絲。
其實,甜甜的「姐弟戀」也不是最近才出現的。
在國外,日韓劇更早地嘗試了姐弟題材,已經有許多出圈作品?!堵犚娔愕穆曇簟贰冻鯌倌翘焖x的故事》至今仍是部分觀眾心中的姐弟戀「天花板」。2018年《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播出更是強化了姐弟戀的標簽,得到了一邊倒的好評。同時,日韓劇對「姐弟戀」的發掘更加極致化,《密會》的男女主相差二十歲,《魔女的條件》更是嘗試了師生戀題材。
在國內,楊過和小龍女刻骨銘心的愛情是許多人的「白月光」,白淺和夜華三生三世的愛情更是讓人磕生磕死,經典刑偵劇《永不瞑目》中也有姐弟戀的身影。王鶴棣爆火之后,他與秦嵐主演的《理智派生活》也被觀眾「考古」,收獲了良好的口碑。
最近熱播的《熾道》,則是將競技體育與愛情相結合,讓平凡的故事塑造地不落俗套。金晨很好地駕馭了坦蕩瀟灑、敢愛敢恨的「姐姐」角色,王安宇也符合觀眾對于少年運動員的想象——自信、炙熱、充滿元氣。劇中,「姐姐」成熟穩重,卻一次次為「弟弟」破例,幾次三番站出來為他爭取權益;「弟弟」驕傲樂觀,在賽場上carry全場,但把脆弱和敏感的一面留給了「姐姐」。這樣的反差,讓姐弟戀的劇情自帶甜味,令人上頭。
就像視頻號「主編淺度」在《〈熾道〉:姐弟戀的本質,是「女性崇拜」》中提到的那樣,《熾道》重新解構了現偶電視劇中的兩性關系,女主幫助男主找到自己的核心優勢,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不斷提供幫助。這套新型人物模式的背后包含的價值觀,是鼓勵女性更加坦然地面對自己,追求每個階段女性獨有的魅力。這類劇集也彌補了影視形象中「少女」和「母親」之間的缺口,也讓30+的女演員們遇到適合自己的角色,而不必再從「裝少女」和「演媽媽」之間做出尷尬的選擇。
少年感OR荷爾蒙?
出圈的「姐弟CP」,并不都來自「姐弟戀」題的材影視劇。正劇、綜藝,甚至是活動同框,紅毯合照,都會催化「姐弟CP」的誕生。
《喬家的兒女》中朱珠和張晚意的愛情線至今仍是B站剪輯愛用的素材,張雨綺和男友李柄熹撐起了綜藝《女兒們的戀愛4》熱度的半邊天,楊冪和鹿晗、Angelababy和蔡徐坤、吳磊和迪麗熱巴的同框照片都沖上過熱搜……
這些「姐弟CP」的強勢出圈,一定程度上說明「年下戀」契合了當代年輕人的情感需求。
即使這樣,想要把「姐弟戀」做成爆款并不容易。
2021年推出的《你的時代,我的時代》《假日暖洋洋2》《良辰美景好時光》三款「姐弟戀」題材電視劇,雖然也有不錯的班底保駕護航,但評分都在及格線上徘徊,熱度也不溫不火。
究其原因,如今的觀眾對「年下戀」題材演員和人設都有更高的要求。
先來說「姐姐」。
與普通的現偶劇不同,「姐弟戀」題材電視劇中,知性、干練、能夠呼風喚雨的「姐姐」是大多數觀眾幻想投射的對象,劇集的重心也自然會向「姐姐」偏移,從職場、生活和戀愛等方面完整地塑造她們的形象。這就要求「姐姐」要酷、要颯,要有hold住全場的氣質。
同時,感情線里,女主又不能太有氣場而「獨自美麗」,要能演繹戀愛中的充滿少女心的狀態,駕馭人物的反差感,難度系數比一般的偶像劇角色高得多。因此,楊冪、宋茜、金晨等個人形象本身帶有層次的女演員會更加貼合角色,熱度和呼聲都比較高。
再說「弟弟」。
男主的形象和人設,更是「姐弟戀」題材成功的關鍵。簡單來說,這類題材偏愛「犬系男主」。男主需要既有薩摩耶的溫暖微笑,又有德牧的勇敢威猛,能在「小狼狗」和「小奶狗」的狀態之間自由切換,并且對女性非常尊重,對「姐姐」更是無條件的偏愛,只向女主釋放魅力。
這樣兼具「少年感」和「荷爾蒙」的設定,對男演員的要求更高,把握不好尺度就容易翻車。彭昱暢在綜藝里輕松拿捏鄰家弟弟的形象,也成功塑造過帶有攻擊性的運動員角色,照理說是詮釋「弟弟」的不二人選。他在《女士的法則》第二集中,就貢獻了他「心心念念」的「熒幕初吻」。然而,他和江疏影所飾演的「姐弟戀」組合雖然戀愛節奏起飛,但因二人形象相差太大被網友吐槽毫無CP感,讓「#彭昱暢吻技#」這樣的高位熱搜顯得不倫不類。
最后,談談「姐弟戀」劇中的男配。
「姐弟戀」劇集中,傳統的「年上戀」退居二線,往往以男配的身份出現,和男主形成「雄競」。男配形象或「成熟穩重」,或為女主「默默付出」,仍然會受到觀眾的偏愛,如果強行為他們貼上諸如「不尊重女性」的標簽來襯托男主,往往會適得其反。
那么,高質量的男配更提高了「姐弟CP」的門檻。男主要近乎完美,要有清晰的「成長線」,才會讓觀眾接受女主的選擇。否則,男主全程拿著戀愛劇本,而女主和男配聯手打職場副本,那么感情線就會來得莫名其妙,女主情感的轉向顯得不合常理,也觸及了觀眾討厭「戀愛腦」的雷區。
總而言之,觀眾在欣賞「姐弟戀」題材作品時,有更高的精神潔癖,演員詮釋姐弟戀時的CP感也更加「玄學」。劇集如何「押寶」貼臉的演員,依舊是一門神妙的學問。
姐弟戀題材,是大女主爽劇嗎?
近幾年,姐弟戀題材出現井噴式的出現,和社會對女性關注的提升密不可分。楊笠、傅首爾、李雪琴等等在綜藝中提供了大量女性視角的輸出,《乘風破浪的姐姐》讓一批30+的姐姐重新殺回大眾視野,《歡樂頌》《三十而已》《愛很美味》等女性群像劇成為爆款,廣受好評。
這些聲音的出現,努力扭轉著社會給女性附加的刻板印象,對抗女性在公共話語場中大范圍的失語。
與此同時,養成系偶像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貢獻了一批「姐姐粉」,源源不斷地為熒幕輸送新生代男演員,為市場提供了足夠多的「弟弟」樣本,也讓資本發掘了「姐弟CP」的潛力。
與「霸道總裁」劇類似,姐弟戀題材作品中,男女主的關系同樣自帶地位差,只不過性別發生了轉換:女主角們則從「便利貼女孩」和「傻白甜戀愛腦」,進階到了「獨立女性」和「魅力姐姐」;男性角色不再是從天而降「拯救」女性的英雄,他們的愛戀熱烈而純粹,他們的出現更多地是為女主提供情緒價值。
在姐弟戀的模式中,女性角色能夠同時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和「被理解」。她們不需要依附男性來解決困難,甚至成為救贖男性的絕對力量。比起「人生導師」型的伴侶,她們更期待一個真正尊重、理解、欣賞和無條件支持自己的戀人。
姐弟戀雖然不是戀愛市場的主流,但是在中國傳統觀念中,也有「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大年齡差的姐弟戀雖然少見,但也并沒有處在完全不被理解的尷尬境地上。相比于房貸壓力、子女教育等熱點議題,「姐弟戀」只能引起較小圈層的振動而無法引起全社會的共鳴,并不足以支撐劇集發展為「話題劇」。因此,姐弟戀劇集未來走向不出意外還是沿用偶像劇的類型化的創作模式。
可以確定的是,「姐弟戀」故事背后的邏輯是女性對事業愛情雙豐收的超級夢幻,是對「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呼喚。所以,到底是選擇「女強男弱」還是「雙強」的設定,非常關鍵。
《太陽的后裔》中「雙宋CP」的年下戀屬性常常被觀眾忽略,是因為帶感的雙強設定弱化了姐弟戀的標簽,而國產劇集也很難再復制這種「特種兵+醫生」組合的成功。而類似《完美關系》中「女精英+實習生」的「女強男弱」組合,奇觀性有余而現實感不足,為強調女性主義而矯枉過正,越過性別平等的界限,轉而有意無意地矮化男性。此類劇情折射出強烈的「有你無我」的零和思維,并不是可持續的創作方式,甚至有可能助長「性別對立」的社會情緒。
組局「姐弟戀」,就像烹飪拔絲類菜肴,要想讓食材與糖漿完美融合,香甜可口,十分考驗火候,少一分糖漿不能拉絲,多一分甜料就會黏底粘鍋。姐弟戀如果僅僅是為了「爽點」而存在,就等于放棄了自身無限的可能。
雖然大多數姐弟戀劇集并沒有深入男女性別意識的討論,但這一潮流的出現,本身就是略顯沉寂的現偶市場中的一點亮色。它讓新的兩性關系走進大眾視野,打破了「冰山學霸」「霸道總裁」對現偶長時間的壟斷,為劇集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多元的價值觀。
所以,讓「姐弟戀」的風暴來的更猛烈些吧。
「1號視頻評論|主編淺度」視頻號上線
上一篇: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