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全球最賺錢高鐵”的京滬高鐵,直到昨天才有機會證明自己:首次被曝去年實現凈利潤65.81億元。這是國內目前唯一盈利的高鐵線路。
股東發債曝光高鐵業績
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京滬高鐵的經營者,并沒有公開披露有關數據。鐵路部門僅低調表示,5年來京滬高鐵是國內僅有的盈利高鐵線路。作為京滬高鐵的第七大股東,天津鐵路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于今年7月初披露的債券說明書中,卻顯示了京滬高鐵的盈利數據。
天津鐵建的債券說明書中顯示,截至2015年末,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資產總額1815.39億元,負債總額503.67億元,所有者權益總額1311.72億元,資產負債率27.74%;2015年公司營業總收入234.24億元,營業總成本167.36億元;營業外收入13萬元,營業外支出2751萬元;利潤總額66.6億元,凈利潤65.81億元。根據鐵路總公司官網公布的數據,自2011年6月30日開通運營以來,京滬高鐵僅在當年的半年時間內運送旅客就達2415萬人次,2015年運送旅客近1.3億人次。由此推算,2015年京滬高鐵旅客每人次平均利潤約50元(包括票務以外的其他利潤)。
說明書還披露,由于京滬高速鐵路為新投入項目,投入后逐年減虧,在2015年實現首年盈利后并未分配收益。
京滬高鐵“盈”在運量
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2015年曾有官方媒體披露,京滬高鐵公司稱2014年全年運送旅客超過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27%,客票收入約300億元,按營業稅口徑計算,有望實現利潤約12億元。2012年、2013年,京滬高鐵虧損額分別為37.16億元、12.94億元。
運量和收益是京滬高鐵的王牌。京滬高鐵公司原董事長蔡慶華曾表示,2011年6月實際開通后情況超出預想,運量和收益快速增長。2012年京滬高鐵客票收入173.8億元,2013年222.58億元,2014年客票收入約300億元。
據了解,從1990年提出京滬高鐵建設構想,到2008年開工,歷時18年。經過3年半的建設,京滬高鐵2011年6月30日通車,這是世界上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鐵線路,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次投資規模最大的建設項目通車運營,北京到上海最快只需4小時48分。
京滬高鐵被認為是含金量最高的線路,曾有業內人士預測,如果京滬線都無法盈利,那基本可以確定國內高鐵很難賺錢。公開資料顯示,京滬高鐵縱貫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和冀魯皖蘇四省,連接環渤海和長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區。
資產負債率偏低成優勢
據了解,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100億元,京滬高鐵總投資為2200億元。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是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占股比例為56.267%;第二大股東為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占股13.913%;第三大股東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占股8.696%。其他大股東分別為上海申鐵投資有限公司、中銀集團投資、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天津鐵路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南京鐵路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山東鐵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和河北建設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據了解,高鐵成本主要包括折舊費用、貸款本息、向鐵路局支付委托運營費用。業內專家表示,京滬高鐵之所以能率先盈利,與其資產負債率低也有關。由于吸引了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和全國社保基金等投資,京滬高鐵的資產負債率只有30%左右,而國內大部分高鐵的負債率都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