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人你人人人
沖上熱搜
各大景區進入人海模式
除了一些熱門旅游城市
這個假期
“不擠不貴”的縣域旅游
成為不少年輕打工者的“新寵”
TRAVEL
“五一”假期縣域旅游成趨勢
TRAVEL
縣域酒店訂單增長超6成
今年“五一”,大眾避免從眾、向往小眾的需求更加強烈。加之高鐵等交通基建及景區酒店等文旅設施的完善,使得中小城市的旅游訂單增長高于一線、新一線城市,以及傳統熱門旅游城市。據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縣域市場酒店預訂訂單同比增長68%、景區門票訂單同比增長151%,增速高于全國大盤。假期首日,縣域地區的酒店和門票訂單同比分別增長64%、超200%。
TRAVEL
打工者愛上哪些“寶藏小城”?
奔赴“不擠不貴”的縣域旅游,把假期交給一個“小地方”,主打的就是松弛感和性價比。
數據顯示,福建平潭、廣西陽朔、浙江安吉、江西婺源、浙江淳安等是熱門的縣域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隨著各地基建完善及旅游接待能力提升,越來越多的下沉市場旅游目的地受到歡迎。因綠水青山聞名的浙江安吉,全縣的常住人口不到60萬,卻有超過300家咖啡店,還有各類風格的民宿、露營基地以及音樂節等文化活動。福建平潭在每年4至6月都會出現夢幻的“藍眼淚”景觀,不少年輕人選擇在“五一”假期前去“追淚”。
對于平時生活快節奏的人們來說,大自然是絕佳的療愈場所。廣西、貴州、浙江、四川、廣東等南方地區憑借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戶外一族的“大本營”,沉寂一冬的徒步登山、海島潛水、騎行、露營等戶外運動重回大眾視野。
TRAVEL
本地居民旅游消費快速增長
在吸引外地游客的同時,本地居民旅游消費也快速增長?!拔逡弧奔倨?,四線及以下城市旅游預訂訂單同比增長140%,同樣跑贏全國大盤,且增幅明顯高于一二線城市。江蘇鹽城本地游客張文凇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帶著兒子到不同景區“微度假”。走的地方多了,他也解鎖了一些新玩法,比如逛夜市、看演出、坐游船等。這兩年,為了適應游客從看景到度假需求的轉變,很多小城市結合自身特色,推出了不少精品文旅大戲,讓度假游、深度游體驗更豐富。
TRAVEL
小縣市何以吸引大流量?
縣域往往擁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如山水田園、古鎮村落等,這些原生態的美景對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對于那些厭倦了城市喧囂的人們。
與大城市相比,縣域旅游的門票、住宿、餐飲等費用通常較低,但提供的旅游體驗卻不打折,這使得縣域旅游具有很高的性價比。
中小城市更容易調動各方資源,推出一些“寵游客”措施。比如把機關食堂打開、把機關停車場打開增加停車位、開行免費公交……這些措施在一些中小城市更容易做到。游客越來越在意的,不僅是目的地有多美,更是目的地對自己有多好。
TRAVEL
年輕人與縣城的雙向奔赴
年輕游客們的出行觀念變了,從“參觀打卡”演變為更注重體驗的“沉浸式”出游。有人以城市漫步、“特種兵式旅游”方式探訪一座城市的故事,也有人住進鄉村民宿,享受休閑度假“慢生活”。
在自然風光更好的縣城中,看音樂節、喝咖啡、露營、徒步,“出片”的縣城成為了一部分年輕人繼續踐行當下都市流行生活方式,將“公園20分鐘效應”擴大的場域。
“縣城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年輕人新晉的熱門旅行目的地,也是因為當下縣城本身的發展,旅游配套業態的“下沉”,可以為游客提供更舒服更好的體驗。
換言之,不僅是年輕人向往風景好、有煙火氣、性價比高和“生活在別處”的旅游體驗,縣城也在變得更好到達、更近潮流,更好吃、好逛和好買。
TRAVEL
小縣城如何接住“潑天的富貴”
事實上,縣域旅游十分考驗服務和接待能力。對于縣域來講,要在保持其獨特性的同時,避免過度商業化和同質化;此外,也需對當地資源進行整體的整合和規劃,提升服務水平。從以往的事例來看,縣域旅游在服務和接待方面,搞得好了容易爆紅,搞不好也容易“招黑”。這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視。
在縣域旅游熱背景之下,要想贏得“潑天的富貴”,核心還在于擦亮特色。山東淄博的燒烤、河南開封的“王婆”、甘肅天水的麻辣燙、貴州臺江的“村BA”等無不說明,特色是旅游業的靈魂,有特色就能“以小博大”。
此外,在做好服務的基礎上,縣域旅游應加強營銷推廣,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以吸引更多游客。不過,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營銷宣傳一定要貨真價實,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若貨不對板,甚至“假到離譜”,那最終難免折損自身形象,得不償失。
TRAVEL
“縣域熱”是旅游業
發展的一面鏡子
縣域文旅熱,“反向旅游”流行,折射出公眾日益高漲的品質化、多樣化、個性化的旅游需求。所以,“反向旅游”對應著的恰是旅游消費的“正向趨勢”,“反向旅游”也具有正向意義。
縣域文旅應成為旅游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契機。要把“縣域文旅熱”這把火燒好燒旺,把縣域文旅作為提振縣域經濟的一個抓手。接待地也要抓住“反向旅游”這一機遇,積極改善環境、交通、衛生、食宿等各方面條件,把“反向旅游”當成“彎道超車”的機會。讓“反向旅游”不僅是曇花一現,不僅出現于“五一”等節假日期間,而是成為一種旅游常態。
“縣域文旅熱”是旅游業發展的一面鏡子。旅游業需要從中獲得啟示,與時俱進,積極求變,更快適應旅游市場的變化,更好滿足游客的需求。
(綜合來源:央視網、潮新聞、光明日報、經濟日報、DT財經、新華網、新京報、北京青年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