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末,中國金融機構的各項存款余額高達116萬億元。對百姓而言,單純就安全度來講,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存在銀行無非是最保險的選擇,然而本應是購買服務與提供服務的平等買賣雙方關系,現實卻是:取款機吐多了錢,儲戶拿了是盜竊重判,吐少了,儲戶自負;吐假幣,儲戶自負,儲戶存假幣違法……“霸王條款”特性、不平等性暴露無遺。現在更是到了,儲戶存折(卡)上存款丟了,卻找不著人負責的地步。
銀行對于中國百姓的意義重大,因為銀行不僅是國家的金融機構,更是被百姓視為最可以信賴的機構,是財產的守護者。如果連這最基本的一點都做不好的話,難道真的要逼百姓都在家里買保險柜?…[詳細]
“鬧鬼”頻現
多地曝光儲戶存款失蹤事件 監管層稱正在調查
儲戶存款失蹤后,銀行需要調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不管是因為銀行管理或信息系統漏洞,還是因為個別社會犯罪分子和銀行的工作人員相互勾結造成對存款資金的詐騙等,都要進行處理。——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詳細]
南京“假銀行”吸儲2億:客戶鎖定浙江 專收大額存款
在江蘇南京,一個沒有任何金融資質的“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將它的內部刻意裝潢得和正規銀行一模一樣,并以高額的貼息款攬存,短短一年時間就有近200人上當受騙,涉案金額近2億元。
目前,涉案嫌疑人機構法人劉某等8人已經全部被警方控制,案件正在調查中?;仡櫿{查過程,專案組民警提醒公眾,在辦理金融業務時應擦亮眼睛注意識別金融機構真偽,同時,拒絕高息誘惑,合法理財?!璠詳細]
多地頻現銀行存款失蹤 儲戶數百萬元被清零
我國是世界上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在4.3億戶家庭中,住戶存款是主要的資產形式。截至2014年末,中國金融機構的各項存款余額高達116萬億元。然而,公認十分安全的一筆筆銀行存款,近日卻在多地頻頻出現“失蹤”:浙江杭州42位銀行儲戶發現,自己的數百萬元存款僅剩少許甚至被“清零”;瀘州老窖等知名企業存款也出現“異?!保?個月就有存在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的5億元不知去向。…[詳細]
杭州42名儲戶近億元存款被“盜”
在大多數老百姓心中,把錢存入銀行比放入保險箱更安全:賊偷不走,火燒不掉。但發生在浙江杭州的一樁大案,卻讓許多人大跌眼鏡:42名儲戶存在杭州聯合銀行總計9505萬元的存款“被盜”。
通報稱,該案系犯罪嫌疑人通過勾結銀行內部工作人員,以高息誘騙儲戶存款,隨后盜取儲戶存款,從而收取利益。
來自杭州聯合銀行的消息稱,目前,“被盜”的9505萬元存款中,除已追回的5000多萬元,剩余4000多萬元的差額部分,銀行已經先行支付給了儲戶。…[詳細]
問責難辦
問責難索賠“幾乎不可能”
“確定是銀行、儲戶還是員工個人的責任十分困難?!眲⒗^承說。安徽一些遭遇“存款變保單”的郵儲銀行儲戶向記者反映,誤導銷售多發生在偏遠地區,柜臺人員甚至折疊存單只露出簽名欄,直接讓警惕性不高的儲戶簽名?!璠詳細]
監管部門回應多地存款失蹤 銀行為受害者墊付
專家認為,作為居民財富的重要保管者,銀行存款丟失的主因是“內鬼”頻現、欺詐頻發、違規違法操作不斷,而調查阻力大、取證難度高也給司法工作帶來困難。“司法實踐中,銀行承擔的賠償責任相對其體量來說是杯水車薪,難以構成實質性威懾。”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劉春泉指出,事發后不少銀行忙于息事寧人,并沒有嚴格內控機制的動力。
記者了解到,目前司法機關正加緊制定相應的解釋細則,有望明確存款類案件違法主體的責任。在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公布的保障民生典型案例中,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在一起存款盜刷判例案件判決中認定,相對于普通儲戶而言,銀行更有條件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銀行實施的犯罪,銀行有責任制定完善的業務規范,并嚴格遵守規范?!璠詳細]
銀行存款屢現“失蹤” 索賠追回不能“無蹤”
針對儲戶存款“不翼而飛”,相關專家認為,儲戶將錢存入銀行,雙方也就形成了合同關系。只要儲戶有合法的存款憑證,自身不存在違法犯罪行為及重大過失,銀行理應承擔兌付款項的義務。至少應該一查到底,給儲戶一個明明白白的交待,而不是成為不可思議的“懸案”,讓儲戶索賠“無蹤”。
據說每當有存款“失蹤”,確定是儲戶、銀行還是銀行員工個人的責任十分困難。這也成為銀行推諉扯皮的理由。
銀行不能讓儲戶存款“丟了白丟”。否則,“個人合法儲蓄存款的所有權不受侵犯”的規定就成一紙空文?!璠詳細]
存款頻頻失蹤銀行難辭其咎
現實中,對于存款丟失的情況,確定是銀行、儲戶,還是員工個人的責任確實比較困難,但這不代表銀行就一定不承擔責任。在儲戶向銀行索賠的糾紛中,銀行為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所拿出來的一系列儲戶簽了字的合同,基本都是格式合同,有些甚至存在霸王條款,其不能因此免責。同時,銀行員工違規犯罪雖然是個人行為,但若有證據證明他的行為能夠讓儲戶相信他就是代表銀行的,那么個人行為就構成了表見代理,銀行應承擔直接責任。…[詳細]
重慶儲戶120萬存款蒸發 告銀行反被判4年
重慶張凈夫婦十余年前在農行存款4筆,共120余萬元,然而錢卻“失蹤”了。2006年,他們狀告農行反被刑事立案,丈夫以詐騙罪獲刑4年。最高法和重慶市人大常委會關注到這一離奇案件,儲戶出獄4年后終獲無罪判決,目前正與農行協商賠償。
張凈經過8年的不懈努力,終于換來清白。他說,這是他人生中遭遇的最大打擊。而且,他的伸冤之路到現在才走了一半。因為他家14年前的存款還在農行,沒有返還;高院的判決下達一個多月了,他連一個道歉都還沒有收到………[詳細]
銀行請看好我的錢
存款消失原因:內外勾結,方式多樣
經查,該案嫌疑人通過勾結銀行內部工作人員,以高息誘騙儲戶存款,隨后盜取儲戶存款,從而收取利益。據杭州市多位受害儲戶回憶,自己存錢時均曾遇到銀行柜臺人員推銷,承諾可將資金以某種高利息的形式存入?!敖浾{查,這就是犯罪團伙和銀行內部人員勾結,打著高利息旗號騙取存款。 ”杭州西湖區警方相關負責人說。…[詳細]
警惕存款丟失利益陷阱
銀行熱衷貼息存款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商業銀行畸形存款增長考核機制作祟,一些客戶經理為了獲取業績提成,必然采用“貼息”這一不規范拉存款手段;二是一些銀行面對有償還能力的企業申請貸款,通過貼息存款方式躲避監管部門信貸規模監管,達到擴大信貸業績和牟利之目的;三是銀行轉嫁存款成本沖動導致所為,從原來銀行自己暗地掏腰包組織貼息存款發展到由企業掏腰包拉貼息存款,銀行巧妙實現了存款成本轉嫁,企業獲得了貸款,形成巨大的灰色利益鏈。…[詳細]
存款丟失,誰需問責?
記者調查發現,存款丟失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銀行系統存在漏洞,存款人信息被泄露或復制;二是銀行內部工作人員借“貼息存款”違規操作。
相較于系統缺陷等“明傷”,“貼息存款”則更加隱秘。
由于“貼息存款”往往是資金中介、銀行人員聯手操作,儲戶為了獲得較高回報往往會被事先要求簽署“不開通短信提醒、不通兌、不提前支取”等承諾?!璠詳細]
李忠卿:儲戶存款安全真的風險可控嗎?
對于儲戶存款連連失蹤,我們不妨再來看看銀監會的態度,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這次“吹風”會上表示,目前銀行整體風險可控。這句無關痛癢的話恰恰讓我們放心不下,試問,就你們這種態度與做法,你們找出存款失蹤的具體原因了嗎?面對一系列存款失蹤,你們采取應對措施了嗎?憑什么保證存款沒有風險?
我們認為,銀行出了紕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從內部找原因,不從主觀找原因,而是以個案為名不當回事,如此下去,誰還敢去銀行存錢呢?…[詳細]
杭州:9505萬元存款被“盜”凸顯監管漏洞
根據銀行規定,涉及一定金額的業務,在柜員操作的同時,必須由另一人進行授權,“但授權的員工未能認真核實業務全部內容并跟儲戶進行確認”。
“發生在杭州的這起由銀行工作人員內外勾結的‘盜竊’案,在國內其實并不鮮見?!标懞8f說,儲戶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美事會發生,高息背后往往存在陷阱,但案件也暴露了銀行內部監管的漏洞?!璠詳細]
往期回顧
高校“神題”頻現 贊or弾
獨生子女遭遇“二孩”焦慮
養老保險“雙軌制”終成歷史
專車遭“圍剿” 動了誰的奶酪?
舊愛變仇人 舊愛又重來
公車改革 難調眾口
朋友圈OR賣場圈?
元旦,為你定制專屬全攻略
養老金“并軌”終成真
不動產登記條例明年3月起施行
名牌欄目
長城微評
真相
新聞深1度
微言博議
聯系我們
電話:0311——67561212
郵箱:dinglijie@vip.hebei.com.cn
出品:今日聚焦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