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山西運城一輛問界M7車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司乘3人遇難。
事故視頻顯示,問界M7的隱藏式門把手疑似并未彈出,有幾人在嘗試砸車窗,不少網友質疑,這是否是阻礙救援的關鍵所在?
據調查,隱藏式門把手已成為2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的標配。由于目前行業對隱藏式門把手沒有統一規范,很多品牌的隱藏式門把手都略有不同,首次接觸的消費者大多摸不著頭腦,難以從外面自行將車門打開。(據4月26日紅星新聞)
逝者家屬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的視頻截圖(圖源:紅星新聞)
4月28日,該起事故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的當天,AITO問界通過官方微博做出了回應?;貞蟹Q,根據國家平臺數據接入管理規定,事故發生時,車輛安全氣囊正常打開,動力電池包特性均正常,但是沒有提及隱藏式門把手的問題。據媒體報道,問界M7車主手冊里清楚地寫著碰撞后自動解鎖,但AITO問界客服回應稱,目前大部分車輛無自動解鎖功能,如果司乘已失去意識,無法從車內打開車門,不管是否是隱形門把手,外部施救只能砸車窗。
相關話題的評論區,很多消費者表示了對于隱藏式門把手的不理解,有時候下大雨,打網約車打到新能源車,自己無法及時開門,要等司機開門,就得淋一會兒雨,門把手藏得這么深,一旦遇上事故,路人想施救的話都無從下手。但也有人表示,車體如果遭受了過于猛烈的撞擊,導致整個控制系統失效的話,是沒辦法自動開鎖的,不管什么樣式的門把手,要救援只有“砸窗”這一條路可走,所以,門把手隱不隱藏并不是關鍵,還是要看車輛是否有碰撞后自動解鎖的功能,以及考量事故的嚴重程度。
視頻網站上有人專門錄教程教人使用隱藏式門把手
新能源車之所以熱衷于設計隱藏式門把手,首先當然是因為好看,隱藏式的門把手與車身融為一體,讓整輛車看起來更加時尚和簡約,增加了科技感;其次還能一定程度上減少空氣阻力,提升車輛的續航能力。 新能源汽車作為當今汽車技術創新的前沿陣地,自然是要追求“武裝到把手”的高級感。
從法律層面而言,目前對車輛碰撞后車門自動解鎖功能,并沒有強制性的要求和標準,但是工信部的相關規定要求,在碰撞試驗過程中,同時對于每排座椅的車門必須保證其中一個可以打開,其實本質上就是要求,碰撞后車輛不能鎖死,這一功能關乎安全之關鍵,所以企業更應格外重視,加強保障。
對于隱藏式門把手,目前也沒有法規明確禁止,但是如果這一設計的確因為缺乏標準,讓路人和消防人員摸不著頭腦,而對緊急救援產生了阻礙,存在相應的安全隱患,并且是行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那么整個行業都應對其進行分析研判,考慮如何去改善功能,提高安全性能,不能讓“打不開的車門”攔住了拯救生命的可能。
無論汽車技術發展到什么階段,安全都是排在首位的、不可動搖的硬標準,任何有利于安全的事情,都應該做到盡可能周全完善,任何不利于安全的因素,都應該及時消除。無論是在功能上改善設計,還是在宣傳上加強認知,救援安全的關鍵“拉手”,不能“藏太深”,這應該成為企業、行業和監管部門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