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慶華
草長鶯飛的暖春,在線零售巨頭京東(JD.O)卻迎來“多事之秋”。繼本周初京東爆出將淘汰三類員工、取消快遞員底薪降低公積金比例等新聞之后,北京時間4月9日晚間,又盛傳京東將大規模裁員1.2萬人。京東對此予以極力否認,并聲稱更大規模的招聘在進行中。不過《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不可否認的是,在營收增速持續走低、成本居高不下、競爭對手氣勢洶洶的背景下,謀求成本的降低對沖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似乎更接近真相。
京東極力否認裁員
消息稱,京東正在進行一輪大規模裁員行動,裁員比例至多8%,按照京東當前超過15萬人的員工規模數據計算,相當于裁員逾1.2萬人,部分團隊的員工人數可能會被裁減一半。數據顯示,京東大約75%的員工是送貨和倉儲工人。而這已經不是京東首次傳出裁員消息了。
據了解,該裁員消息援引自外媒。4月9日深夜消息爆出后,京東股價低開低走一度跌逾1.2%,隨后拉升翻紅,最高漲近1.7%,波幅明顯。截至收盤,報收30.9美元,微漲0.36%。
對于裁員傳聞,京東回應《金融投資報》記者稱,部分媒體把企業內部正常人員流動夸大為大規模裁員的信息是完全失實的。京東再次宣稱,今年還將會擴招1.5萬個崗位,最近就會有1300多名應屆畢業生加入京東。
與此同時,京東還表示,2019年京東將主要關注三件事:一是在三四線城市拓展,會在三四線城市投入更多的產品吸引客戶;其次是通過數字化管理提升團隊工作效率,更好地與合作伙伴合作;同時,推出更多的線下商業模式,像7Fresh等,通過不斷進行測試,對線下商業模式進行完善和復制。
但無可否認,對于自運營、自物流的京東來說,京東物流短期內提升營收的主要手段“個人快遞”業務仍然是看點。這也是裁員傳聞頗為引人關注的重要原因。而在本周初,京東取消快遞員底薪提高提成、降低保險和公積金繳納水平的事鬧得沸沸揚揚,引起了一部分京東快遞員的不滿。此番裁員傳聞發酵,或令軍心動搖的風險進一步提升。
經營壓力逐漸增大
盡管京東否認了裁員消息,但近期以來,京東的動蕩可謂有目共睹。在“向快遞員兄弟動刀”之前,其高層人員流動已經明顯加大,近期離職的高管包括首席人力資源官兼總法律顧問隆雨、首席技術官張晨和首席公共事務官藍燁。
在業內看來,如果說對快遞員取消底薪提高提成還可以視作薪酬結構的改變以及激勵機制改進,那么降低保險和公積金的繳納水平,則被認為更偏向于降低成本這個目標了。事實上,企業成長的陣痛、外部競爭的激烈均讓京東的日子不太好過,成本壓力始終是京東的一大難題,其龐大物流團隊的人力成本就是首先被動刀子的地方。有分析人士測算,幾位薪酬不低的高管理人員的離職,加上此輪薪酬調整,今年將為京東節約上千萬元的人力成本。
根據京東此前發布的公告,2018年京東全年凈收入為4620億元(約672億美元)。其中第四季度凈收入為1348億元(約196億美元),這是京東連續5個季度單季收入破千億元。但京東營收增幅已呈現下滑趨勢。早在2017年第二季度,京東的營收增幅為43.6%,之后開始一路下滑,到2018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增幅僅為25.1%和22.32%。在下行軌道中,面對阿里及黑馬拼多多的競爭壓力,京東在成本上做文章,或許也是對沖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