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山今/文)完結六年后,《如懿傳》再次掀起了一波吐槽狂歡。
星星之火從B站開始,漸漸燒到各大社交平臺,熱搜不斷、新梗頻出,比起這部劇開播時的吐槽盛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懿傳》再次被吐槽背后,是觀眾對粉絲過度維護的反抗,是過時的創作被正視,也是一次時代精神的轉向。
01 圍剿《如懿傳》始末
去年7月,一位名為“沒事卡了”的B站游戲UP主,做了一期在游戲《模擬人生4》內還原《如懿傳》場景的視頻,并吐槽《如懿傳》劇情不合理。
命運的齒輪由此轉動。
同為游戲UP主的西敏寺,很快被大數據推送了沒事卡了那期吐槽《如懿傳》的視頻。
“我剛好當年看過《如懿傳》,完全認同她的看法,又是游戲同好,當下就關注了。結果有劇粉應激,評論攻擊她,說她沒看過劇胡說。她為了證明自己不是胡說,開始正式一集接一集詳細吐槽《如懿傳》,反擊這些攻擊,特別精彩,吸引了很多人來看。”西敏寺告訴搜狐娛樂。
吐槽《如懿傳》的隊伍逐漸壯大。西敏寺說,“她(沒事卡了)一個人一張嘴肯定是講不全面的,更新速度也跟不上觀眾日益高漲的需求。后來幾個眼熟的吐槽UP我都在她評論區里面見過,大家基本都是因為在看她視頻的時候發現了更多槽點,不吐不快,才開始自己錄視頻的。”
不久后,西敏寺也加入了這場吐槽《如懿傳》的行動。
《如懿傳》吐槽視頻評論區的粉絲維護讓西敏寺很不能理解,有一次為了反駁一個人,他氣得半夜睡不著覺,一怒之下打了好幾千字回復,冷靜之后又全刪了。
“這幾千個字對牛彈琴實在是浪費了,別人也看不見。我不如把這些想法說給能聽得進去的人。于是我就開始自己做吐槽視頻了?!?/p>
截止發稿,西敏寺從精神分析角度做了17期《如懿傳》吐槽視頻,播放量最高56.5萬,粉絲從之前的1000多漲到了5.5萬。
“粉絲確實是做吐槽之后漲的。我本來做的游戲就冷門,粉絲也就一千多。從我選擇做冷門游戲起,就沒指望過有流量,現在也不覺得這算是‘流量好’?!蔽髅羲抡f。
轟轟烈烈的吐槽之后,是下架冷靜期。
陸續有UP主做的吐槽《如懿傳》視頻被下架,西敏寺也收到投訴,被下架三期視頻。
西敏寺告訴搜狐娛樂,“我自己是沒收到演員本人投訴,我收到的是北京中視瑞德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訴,導致視頻下架的。投訴原因就是版權?!?/p>
中視瑞德文化并非記錄在案的《如懿傳》出品方,而是一家負責版權管理的綜合服務商?!杜c鳳行》《畫江湖之天罡》相關視頻因版權原因被下架,也來自他們的投訴。
西敏寺也擔心版權問題,“平頭百姓誰想沾官司啊。關于影評使用原劇片段算不算侵權,我查的結果是模棱兩可?!?/p>
為了避免最糟糕的情況,西敏寺將吐槽視頻里的畫面做了處理,不放原片,也在不斷呼吁觀眾不要為她做宣傳了。
“本來就沒有什么收益,萬一成哪天成被告了,要我賠個千八百萬,我是賠不起。平臺吃著影視音這碗飯,又不給個明確的規定。好歹給打一個版,告訴大家什么樣的做法算侵權,否則這不是讓UP主們拿身家性命滾地排雷嘛?!?/p>
02 口碑的起起落落落落落
正如如懿那曲折的一生,《如懿傳》的經歷也算得上離奇曲折。
最開始,它是萬眾期待的大項目——名義上的《甄嬛傳》續集,影后周迅坐鎮,提前放出的劇照也彰顯了主創不錯的審美。
西敏寺也曾是期待《如懿傳》的觀眾之一,“我就是第一批觀眾,這陣容相當有吸引力。作為一個普通觀眾,對這些戲骨大花,那都是有濾鏡的,覺得肯定是好劇,穩了?!?/p>
在《如懿傳》等待上衛視的漫長時間里,《延禧攻略》搶先網播,并成為了暑期爆款劇。彼時還有不少觀眾替《如懿傳》惋惜生不逢時。
直到《如懿傳》正式播出,口碑迅速陷入爭議。
在頭幾集中,周迅飾演青櫻,少女時期的如懿。演員明顯不符合角色年紀的狀態以及不被觀眾認可的妝造,讓這部本該“熹妃回宮”的大劇,獲得了“甘露寺”的待遇。
西敏寺現在還記得看完《如懿傳》第一集后的感覺,“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糟糕,一種茫然、迷惑、失望……扭在一起的復雜情緒,一次體驗終身難忘?!?/p>
(西敏寺供圖)
之后,圍繞《如懿傳》的爭議與罵聲還有不符合歷史、宣傳用語不當等等。
直到劇集播完,《如懿傳》的風評才逐漸好轉,豆瓣評分也從6.5漲到了7.5分。
相比甄嬛、魏瓔珞,如懿實際是宮斗的失敗者,《如懿傳》則是一部為失敗者著書立說的作品。
在采訪中,導演汪俊認為如懿完成了精神上的逆襲,“她到最后是拒絕紫禁城的。她在死之前,把所有跟紫禁城、跟皇上有關系的東西全部毀掉了。她是一個自由的靈魂,她要的是她自己內心的解放。她真正獲得了自由,她用死來解脫?!?/p>
這種極具悲劇性的立意,或者用導演的話說,“更高級”、“更文學”、“美學的含量更高”的表達,是后來很多觀眾喜歡《如懿傳》的原因。
支持者認為,如懿完成了“皇后的出走”,實現了“精神自由”,《如懿傳》打破了宮斗劇的套路,也顛覆了成王敗寇的強權邏輯。
播后第二年,《如懿傳》被下架,觀眾已經沒有觀看正版劇集的渠道。如果不再被反復提及、觀看,那么《如懿傳》大概會被這樣記錄——播前備受期待,播時深陷爭議,播完口碑回升。
再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在長尾效應越來越被重視的這幾年,不少老劇都被反復觀看,也獲得了很多新觀眾,如《甄嬛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瑯琊榜》《新三國》等等。
誰能想到,《如懿傳》會以如此滑稽又荒誕的方式達成了“長尾效應”。
03 《如懿傳》的不破與不立
六年之后再看,《如懿傳》的口碑再次翻車其實不無道理。
在劇集的幕后紀錄片中,導演希望觀眾把《如懿傳》當成藝術片來看。但在實際操作中,《如懿傳》沒有打破太多宮斗劇的固有套路,也沒能立住新的范本。
即便它選擇了所謂宮斗失敗者作為主角,但《如懿傳》里的故事仍是千篇一律,被框在了那一方宮墻中。誰懷孕了,誰失寵了,誰買通了誰的宮女太監,誰想扳倒誰,誰又陷害了誰的孩子,不過就是這些事。
《如懿傳》里刻畫的后宮群像,大多也是臉譜、刻板的工具角色。
比如主角派的海蘭,前期膽小懦弱,試圖遠離后宮爭斗卻一直被有心之人打壓、欺負。在下了瓢潑大雨的那一天,她再次被皇后罰跪,感嘆命運不公,遂黑化,華麗轉身成為替如懿乘風破浪的工具人。
既缺乏對人物復雜性的側寫,連黑化過程也是千篇一律,100部影視作品中可能會出現101個這樣的角色。
在西敏寺看來,《如懿傳》中只有女主角是值得分析的人物,“這是為如懿建立的夢中世界,除了她自己算‘人’之外,正反派都是滿足她的工具,都不具備獨立完整的行為邏輯。雖然魏嬿婉確實有閃光點,也很可憐,但本質上還是推劇情的工具人,被貼了反派標簽,被強行降智,做些損人不利己的非正常操作,就挺無語的。”
至于主創們想立住的“精神反叛者”如懿的形象,也陷入了邏輯無法自洽的局面。
姑母死之前囑咐她不要忘記烏拉那拉氏的榮耀,紀錄片里也承認如懿有要成為皇后的家族責任。
但在劇中,如懿幾乎沒有為當上皇后發揮太多的主觀能動性,實在看不出有家族的壓力。
又說如懿生命最核心的點是“一生一次心意動”,真心愛著青梅竹馬的皇上,也真心相信皇上愛著她。
但劇中并沒有太多兩人年少時相知相戀相愛的細節,問就是“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實在叫人難以相信他們的情比金堅。
在幕后紀錄片中,主創稱他們想講的是“帝王夫妻的婚姻圍城”、“探討人性的各種可能”、“對封建帝王式婚姻的控訴”。
周迅說:“在這個故事里,如懿一次一次心寒,其實我覺得就是一個愛情的過程,會慢慢地消失掉?!?/p>
用愛情的消亡、婚姻的悲劇為皇帝和妃子的關系做注腳,或許從一開始就走偏了。
一個封建制度下的后宮女子走向悲劇,最值得書寫的原因大概不是愛情沒了,而是結構性、體制性的悲劇。更何況,甄嬛的娘早就說了,皇帝和妃子算不得尋常夫妻,還有君臣之分。
至于如懿最后斷發的“精神反叛”,《金枝欲孽》里有最終離開后宮追尋自由的女性,《甄嬛傳》里也有不愿參與后宮的沈眉莊、葉瀾依。
04 老劇的新時代解讀
六年時間,《如懿傳》從局部翻車淪為了大范圍翻車。但類似新時代新解讀的故事,不止有《如懿傳》。
早在幾年前,觀眾就完成了對《還珠格格》的重新解讀,最重要的標志是令妃形象的反轉。
小時候看《還珠格格》,只覺得處處幫助主角團的令妃娘娘實在溫柔善良,但如今,頗為流行的說法是“看似善良的令妃實則充滿心機”、“小燕子和紫薇都是令妃固寵和對付皇后的刀。”
《甄嬛傳》里的安陵容則完成了“反派”到“我即安陵容”的轉身。
劇集完結多年后,自卑敏感又內耗的安陵容,成為了打工人自我投射的對象,沒有背景,不被看重,兢兢業業,摸爬滾打。
和安陵容類似,《如懿傳》里的魏嬿婉,從“反派大BOSS”變成了“真大女主”。
在劇中,她是害人無數、不值得被拯救的大反派。而當代年輕觀眾,卻看到了她卑微的出身、被霸凌的悲慘過往、往上爬的野心、大膽果決的性格。
出身不好但上進的魏嬿婉受到歡迎,而擁有很多、相信愛情卻看不上魏嬿婉的如懿,反倒被觀眾拋棄。
從這其中的轉折,或許也能窺見時代精神的變化。
在瓊瑤時期,主角還都是善良的灰姑娘,而配角大多是不安好心的富家女。那時的觀眾,相信只要奮斗,終會逆襲的童話故事;相信只要清者自清、誠實善良,河神就會賜你一把金斧頭。這很大程度上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觀眾還未致富,但遍地是機會。
20多年過去,如影評人毛尖所說,國產影視劇已經成為了“按地位、財產分配顏值,按顏值分配道德和未來”的地方。
主角變有錢了,反而配角是出身卑微又惡毒的人。觀眾也不再相信靠自己就能闖出一片天的童話,在爽文中找尋自己不會擁有的人生,在“安陵容們”身上看到自己。
對于觀眾來說,這是“每一部劇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對于創作者來說,這或許也是一種警示,比起迎合時代,更要超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