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多地持續遭遇強降雨襲擊
一時間網絡上出現了許多
有關洪水自救、暴雨互助的話題
暴雨易引發水源和食品污染,防止“病從口入”是暴雨后防疫重要一環。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接觸過大暴雨的食物會增加水源性疾病的風險,建議“丟棄與雨水接觸的所有食物”。
如何在洪澇期間保障自身健康?這些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防止病從口入
食品安全要注意什么?
1、拒食水里撈出的魚蝦以及死因不明的禽畜。雨水來臨時水源來源復雜,易引起魚蝦蟹細菌性病變和死亡。人若食用死魚蝦蟹以及死因不明的禽畜:雞、鴨、豬、牛等畜禽動物肉品,容易引發胃腸疾病,甚至出現中毒。
2、拒食水泡糧食。米、谷物等糧食,如果被暴雨浸泡且被污染,是不能食用的。特別是花生、豆類食品,水泡之后,又遇到高溫天氣,極易發芽和引起霉變,從而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毒素。
3、拒食生鮮冷菜。生食蔬菜瓜果等食物一定要用清水清洗干凈后再食用。細菌滋生需防范,肉、蛋和水產品等要徹底加熱才能食用;餐具和直接接觸食品及其原料的工具要消毒后再使用。被水淹過的生鮮食品不可食用,請立即丟棄。有包裝或罐裝的食物,請注意觀察是否存在破損、銹蝕、膨脹的現象。
飲用水注意事項
1、不要喝生水,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桶)裝水。用水和用來做飯的水需要進行氯化消毒或煮沸處理。不要用洪水洗菜、洗水果、洗碗或洗漱。
2、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飲用未開封的飲料和飲用水。據醫生介紹,使用螺旋蓋、按扣蓋、拉蓋等的容器并不屬于防水容器,“雖然外表看起來還很干凈,但是被污水泡過后里面可能已經造成污染?!?/p>
暴雨洪澇后,網友紛紛表示要做好個人健康防護,來看看他們的小妙招:
醫生提醒
暴雨洪澇過后
要預防傳染性疾病
要注意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
出現不適及時求醫
保持積極樂觀心態
積極自救和幫助他人
積極參與重建,對生活充滿陽光
這些注意事項,你get了嗎?
川觀新聞綜合科普中國、光明網、中國食品安全網、瀟湘晨報、網友評論
暴雨洪澇后
如何做好個人健康防護?
有何防護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