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可謂是當下的"香餑餑",銷量蒸蒸日上,滲透率一路高歌猛進。然而,對于一些新能源車主來說,買車容易養車難,尤其是在保險這個問題上,簡直讓人頭大如斗。
近期,不少新能源車主吐槽,車險保費不降反升,續保時還遭遇拒保,這讓他們犯了難。小陳就是其中一位,去年買了輛新能源車,今年續保時發現保費比去年貴了一大截,足足上漲了上千元,讓他直呼"肉疼"。
據了解,2022年新能源汽車商業險件均保費高達4139元,一款近30萬元的新能源車保費接近7000元,與一輛50萬元左右的燃油車保費相差不多,著實不便宜。更讓人費解的是,今年以來,多家新能源車企紛紛宣布降價或推出限時優惠,但車險保費卻逆勢上漲,這是幾個意思?
有業內人士分析,國家對新能源車實行補貼政策,投保時按照補貼前的車價計算,導致保費較高。此外,新能源車險賠付率平均接近85%,保險公司面臨承保虧損壓力,只能通過提高保費來對沖風險。
不僅保費高得嚇人,續保時還可能遭遇拒保,這讓新能源車主們更加糟心。有車主反映,因為行駛里程超過2萬公里,或者車型因車企經營問題停產,就被保險公司拒之門外。這些拒保理由聽起來有些牽強,但車主們卻無可奈何。
從技術角度看,新能源汽車維修工藝和技術要求高,維修難度和成本也隨之增加,這成為保險公司拒保的"擋箭牌"。但對于車主而言,買了車卻享受不到應有的保障,確實讓人有點兒郁悶。
面對新能源車主的"保險煩惱",業內人士認為,優化新能源車險定價機制、禁止不合理拒保行為勢在必行。監管部門要求保險公司不得拒保新能源車交強險,商業險也要愿保盡保,不能搞"花樣作妖"。
此外,有律師建議保險公司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建立風險評估體系,為保險費率制定提供合理依據。一些車企也開始布局新能源車險市場,有望制定更加合理的保費標準,引導市場良性發展。
總之,解決新能源車主的"保險煩惱",需要險企、車企和監管部門形成合力,推動數據共享,讓保險定價更加合理透明,為廣大新能源車主撐起一把"保險保護傘"。只有讓車主們買得放心、用得舒心,新能源汽車市場才能行穩致遠。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