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網財經.
觀察者網財經編輯部出品。
盡管過去兩年受疫情影響持續虧損,但國內大型航司對民航業的未來發展仍保持樂觀。
5月10日晚間,中國東航披露定增公告,擬募資150億元用于引進38架飛機等事項,其中包括國產大飛機C919、支線客機ARJ21-700共計28架,其余為空客A350-900和波音B787-9飛機。
在公告中,中國東航還披露了C919等機型的目錄單價。觀察者網計算發現,盡管本次引進的C919和ARJ21在數量上超過引進總數的70%,但由于機型相對較小,28架國產飛機的訂單金額僅占總額的30%。
不過受此消息影響,A股大飛機概念股紛紛飄紅。5月11日,大飛機板塊整體漲幅一度接近3%,收盤回落至0.47%;個股方面,博云新材、通達股份雙雙以漲停收盤,廣聯航空、楚江新材也以不同幅度收漲。三大航司中,中國東航收漲1.30%,中國國航收漲4.09%;南方航空收漲4.28%。
C919國產大飛機 圖源:中國商飛官網
C919目錄單價曝光
據中國東航披露,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的對象為35名特定投資者,募資總額不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其中該公司控股股東東航集團認購不低于50億元,另外34名投資者為符合規定的投資機構。本次發行數量不超過總股本的30%,不會導致中國東航的控制權發生變化,東航集團實控人仍為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東航集團股權結構 圖源:中國東航公告(下同)
定增公告顯示,中國東航準備引入38架飛機,包括4架C919、24架ARJ21-700、6架A350-900及4架B787-9,這些飛機的投資總額共計289.24億元,該公司準備把定增募資的105億元用于飛機引進,不足部分將利用其他渠道籌集。本次引進的38架飛機預計于2022年-2024年交付。
ARJ21飛機 圖源:中國商飛網站
從數量上來看,國產飛機是中國東航本次引進的重點,數量占到總數的74%。其中,C919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干線民用飛機,座級為158至168座,對標波音B737和空客A320,飛機航程可達約4000公里;而ARJ21-700飛機是中國自行研制的中短程新型渦扇支線客機,飛機航程可達3127公里。
中國東航本次引進飛機的基本參數
但從單價和總額上看,空客和波音飛機仍是訂單的重頭,國產飛機僅占訂單金額的30%。
公告披露,中國商飛生產的C919單價為6.53億元,ARJ21-700單價為2.51億元。而空客公司生產的A350-900單價為20.95億元,波音公司生產的B787-9單價為19.31億元。但需要指出的是,波音和空客兩型飛機的航程都在7000海里(約合1.3萬公里)以上,機艙座位數量也都明顯高于C919。公告同時提到,實際合同價格經訂約各方按公平原則磋商后厘定,低于產品目錄所載的價格。
中國東航本次引進飛機的目錄價格
東航引進飛機之際,國內民航業正遭受疫情重擊。2021年財報顯示,中國東航全年凈虧損122.14億元,同比增虧3.79億元;中國國航凈虧損166.4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44.09億元;南方航空凈虧損121.03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08.42億元。過去兩年,三大航司兩年累計凈虧損約780億元。
好在我國疫情形勢相對平穩,三大航司去年營收均保持正增長。其中中國東航營收671.27億元,同比增長14.48%;中國國航營收745.32億元,同比增長7.23%;南方航空營收1016.44億元,同比增長9.81%。
進入2022年,疫情反復讓民航業形勢依然嚴峻。一季度,八家上市航司和兩家非上市發債航司無一盈利,累計凈虧損297.48億元(有重復部分,例如國航、南航虧損包含子公司),虧損同比擴大49.53%。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中國民航執行客運航班量1.75萬班次,日均航班量為3501班次,僅為去年同期的25.4%。
民航業不景氣、航司持續巨額虧損,東航為何還要引進飛機?
中國東航在公告中表示,盡管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局面,但民航業發展前景依然廣闊。根據《“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民航“十四五”發展分為兩個階段把握:2021-2022 年是恢復期和積蓄期,加快重大項目實施,抓緊推進改革;2023-2025 年是增長期和釋放期,重點要擴大國內市場、恢復國際市場。該公司擬進一步通過合理擴充機隊規模提升航空載運能力,擴容主要航線運輸量,增加航線收入。
“基于本公司機隊近三年運營數據,經模擬測算,在引進38架飛機后,每個完整年度將為公司合計增加營業收入約39.66億元。”中國東航在公告中稱。
除引進飛機外,東航本次定增資金還將用于緩解償債壓力。公告顯示,2019年-2022年一季度末,中國東航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5.12%、79.85%、80.84%及83.56%,呈持續上升趨勢。該公司擬將本次45億元募集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以改善資本結構,降低資產負債率,緩解因資金需求而實施債務融資的壓力。
作為國有三大航司之一,響應國家的國產大飛機戰略也是東航的責任。2022年1月,國務院發布《“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指出我國將重點推動C919大型客機示范運營和ARJ21支線客機系列化發展。2020年,東航下屬一二三航空開始運營國產ARJ21飛機;2021年,東航與中國商飛正式簽署首批5架C919大型客機購機合同,將成為全球首家運營C919大型客機的航空公司。
“堅持把大飛機搞上去”
在東航為引進飛機融資的同時,國產大飛機C919的交付工作也在持續推進。
近日航空圈內傳播的視頻顯示,5月8日,中國商飛第7架國產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浦東機場第五跑道進行低、中速滑行試驗,完成飛機燃油、液壓系統和剎車功能檢查等。行業自媒體“航旅圈”發文稱,這架飛機將是首架交付給啟動用戶東航的C919飛機。如果一切順利,東航首架C919飛機計劃在本月進行首次試飛。
網傳視頻
中國商飛官網披露,自2017年5月首架C919試飛飛機在上海浦東成功首飛以來,5年內先后共有6架C919試飛飛機投入取證試飛工作,分別在陜西閻良、江西南昌、山東東營、內蒙古錫林浩特、新疆吐魯番、甘肅敦煌等地完成一系列等重要試飛驗證科目。
2021年12月,中國民航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司長楊楨梅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C919試飛共規劃表明符合性飛行試驗工作3273個試驗點,審定試飛科目276項,經過努力,已完成1694個試驗點和34項審定試飛科目,尚有自然結冰等大量試飛工作需要完成。
C919試飛驗證之際,美國政府卻企圖以出口管制阻礙中國國產大飛機的發展。2020年12月,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將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下稱:上飛)等58家中國實體列入首份“軍事終端用戶(Military End User,MEU)”清單,要求美國供應商在向清單用戶出口特定產品時申請出口許可證。上飛是中國商飛旗下的總裝制造廠,負責C919、ARJ21等機型的總裝制造。
供應鏈方面,財新網曾在今年2月報道稱,當前C919采用的惟一一款發動機是CFM公司生產的LEAP 1C,航電機載設備供應商則包括霍尼韋爾、伊頓集團等美國航空巨頭,CFM是美國通用電氣和法國賽峰集團的合資公司。上述設備若被美國出口限制令卡住,將給C919未來的量產交付造成巨大影響。
但國產發動機也并非毫無準備。長城證券曾在2019年12月的研報中稱,中國航發專門為C919量身定做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CJ1000A,推力在12-15噸級。目前CJ1000A已完成驗證機全部設計工作,正在開展零部件試制和試驗工作,預計于2025年服役。
CJ-1000A發動機金屬模型 圖源:長城證券研報
“2022年,大飛機項目將由研制階段逐步轉入產業化階段。”今年2月7日,中國商飛董事長賀東風在干部大會上表示,當前任務疊加、矛盾交織、形勢緊迫,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堅持把大飛機搞上去,要保持戰略定力,用戰略上的堅定性應對環境的不確定性。
中國商飛官網顯示,C919目前已獲得28家客戶的815架訂單。
在具體交付時點上,中國商飛副總經理、總會計師吳永良在2022年上海兩會期間透露,國產C919項目目前仍處于適航取證階段,預計將于2022年完成交付,具體的交付將等到取證完成后才具備條件。中國東航也在今年3月底發布的年報中稱,計劃在2022年-2023年完成5架C919飛機的引進。
中國東航2021年財報截圖
來源|觀察者網 文/呂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