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城關校區東區1號樓225宿舍里,萃英學院的六名學子從相遇之初就給宿舍起名“翰林院”。調侃之余,他們也在心中將自己的夢想之火點燃。
王思堯、陳子韜、朱啟衡、蔣韜、康思麒、任炫光六位同學來自天南地北,分屬不同的專業領域,他們在金秋九月譜寫了屬于自己的青春樂章,分別保送至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著名學府,為自己在蘭大的學習生活畫上了圓滿的句點。
在過去這三年有余的時間里,“翰林院”宿舍的六人無論是在學業上亦或是自己擅長的其他領域都保持著十分優異的成績,并始終堅持不懈、砥礪前行,于他們而言,熱愛是最大的驅動力,也是指引他們行至更遠的方向標。
一同進步比一枝獨秀更美好
在這六位同學的眼中,學習這件事絕非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共贏。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不同學科背景的他們在學習專業課程知識時“各自為伍”,但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從未“分道揚鑣”。也正是因為不同的學科知識背景碰撞出的“火花”,為他們在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過程中開創了更多激發頭腦風暴和持續提升自我的可能性。
2009年,教育部、中組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蘭州大學成為實施該項計劃的19所高校之一,學校在總結多年來開辦“基地班”“隆基班”等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所積累經驗的基礎上,于2010年8月成立了蘭州大學萃英學院。萃英學院每年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人文學科方向選拔學生組建五個“萃英班”,每班20人左右,與相關學院共同完成培養任務。萃英學院特殊的書院制、小班型、個性化、國際化教學模式給“翰林院”宿舍提供了一個能夠自由發展的平臺。
六人表示,萃英學院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科交叉的平臺,秉持著不同學科交叉融合的原則,光是他們宿舍就湊齊了萃英學院除物理之外的所有專業。觀云樓中萃英學院的專用自習室為他們提供了學習的專屬場所,在這里他們一同度過了很多個日日夜夜。雖然是經過大二的重組才建立起來的“家庭”,但他們紛紛表示,“大家都是很優秀的人,很幸運能夠遇上這幾個小伙伴?!薄昂擦衷骸钡牧煌瑢W相處得很融洽,在這個小窩里,六人互相吸引、互相影響,向著各自的目標努力著。
由于學科背景的不同,他們很難實現在課程學習、科研比賽和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六人局”,但也正是因為學科知識的互補,宿舍里2-3個人經常會一同組隊參加各類比賽活動。2021年,蔣韜、朱啟衡、陳子韜一起參加了和疫情防控相關的社會調查,任炫光、康思麒、王思堯則一起參加了暑期社會實踐并獲多項校級表彰。就在今年九月,任炫光在參加數學建模大賽期間遇到了一些困難,時間正好趕上康思麒在忙推免的事情,但即使康思麒晚上忙到一兩點,也會在忙里抽閑為任炫光答疑解惑。任炫光表示:“康思麒整理出了滿滿一沓紙的理解和思路,即使我們沒有一起參加比賽,也會一起并肩作戰,這讓我很感動。”
學習之路,一分辛苦一分才
一日不書,百事荒蕪。學習是一個需要持續堅持的習慣,尤其是在“自主學習”更為主的大學中,當學習從“被督促”變為“自我督促”,自律是最好的老師。
談及學習,他們六人各有千秋、各抒己見。
在學習方法上,王思堯有一套關于管理時間的獨到見解。時間一分,貴如千金。在王思堯看來,自律是最好的老師,時間則是最寶貴的金錢,在移動設備主導時間的碎片化的時代中,王思堯選擇“用魔法打敗魔法”,充分利用手機的有益功能為自己的學習“鋪路”。在他看來,自我督促則會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自制力,以便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于陳子韜而言,當自己達到自己的“標準線后,便不會再執著于接近滿分,而會選擇在感興趣的領域繼續深挖學習。手機不是他的“絆腳石”,更像是他高效率的“墊腳石”。
當“卷”子成為被人們掛在嘴邊的調侃之語時,免不了被誤解其最初的含義。在任炫光看來,努力和卷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同認真學習相比,“卷”更多帶有功利性色彩。任炫光回顧自己過去的三年,感嘆道:“只是為了多出的一兩分就去無數次背課本、背課后習題意義也是不大的,遠不如用這些時間做一些真正想做的、有意義的事情。”
任炫光回憶起大一時一次備考高數的經歷,當時的任炫光為了取得更滿意的成績,維持了很久“兩點睡、六點起”的生物鐘,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他取得了史上最“差”分數。也是從那次以后,任炫光更加認識到效率的重要性,也提醒學弟學妹們:莫要因為焦慮的氛圍而忘記自己的初衷,了解自己所需、所向往的事情并為之努力才是真正需要去努力爭取的。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回望過去的三年大學時光,他們感嘆道“彈指一揮間”果真不是戲言,故認真規劃并努力實施規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未來,他們對自己仍有更多的希冀。
陳子韜希望研究生階段能夠繼續學習、研究簡牘材料,以這一秦漢史研究的重要材料為中心,結合對傳世文獻的梳理,力爭為我國的秦漢史研究略盡綿力。他用一句饒有詩意的話送給未來的自己:春秋復回,得意時之歡謔、失意時之鼓勵,永銘于心,望相逢于更高處。
清華園的大門已向朱啟衡敞開,從“自強不息,獨樹一幟”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朱啟衡即將開始一次新的啟航,他希望在未來自己能夠一直端正勇敢,明媚熱忱。
蔣韜說,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是他的夢想,正如《禮記》中所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對未來的自己也是如是希望的,“愿自己可以修身立德,勤學上進,砥礪前行,不負韶華?!?/p>
“再見少年拉滿弓,不懼歲月不懼風?!边@是任炫光送給自己的話,在度過本科階段后,任炫光認為,“卷”并非實現目標的唯一方式,相比之下,他更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可以以興趣為主,在喜歡并擅長的領域實現自己的“發光”夢想。
談及未來,王思堯有一套自己的規劃。首先希望自己能夠好好規劃保研之后的這一年,好好學英語,不應荒廢這段“屬于自己的時間”;其次,希望最好能在步入研究生之前對繼續科研還是直接工作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能夠真正朝著事業和興趣相結合的專業與方向努力;最后,希望自己能不受他人價值觀的左右,活出自己的模樣。
康思麒則用“奔赴新的山海,創造新的未來”送給未來的自己,五年制直博給了他游歷北京和珠海兩座城市的機會,而在新的山海中,康思麒也將創造出新的天地。
譜寫未來璀璨的詩篇
人生貴相知。朋友是一生中不可多得的禮物,大學時光即將匆匆走過,225宿舍的六位同學陪伴著彼此成長,也見證了對方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夢想。他們六人中有國獎學霸、優秀學生干部,也有競賽達人、體育健將,他們獲得的榮譽證書和獎狀近乎可以鋪滿宿舍地面。在最好的時光遇見彼此,在學習上相互幫助、在生活上各自獨立、在精神上相互勉勵,他們把“翰林院”變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
各有主見、各具風格是“翰林院”的特點。在大家眼中,任炫光為人仗義又真誠、定力超強、樂于助人;王思堯是體育健將,陽光大男孩,執行力強且目光長遠;朱啟衡善解人意,溫柔靦腆;康思麒想法獨特,值得信賴,做事認真專注,大智若愚;蔣韜心思細膩,樂于助人,具有奉獻精神,勇于嘗試與探索;陳子韜則貼心會照顧人,溫文爾雅,才華橫溢。
所謂和而不同,就是相似的優秀品質加上各有千秋的性格。
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中產生,發自內心的求知欲總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研究探討是六個男孩之間最尋常不過的事情了,有時和老師聚在課后的教室,熱烈地追問學科現狀和熱點;有時在深夜的宿舍天馬行空,展望各自學科的發展前景;有時在聚會的餐桌上,風趣又不失嚴謹地暢想未來的可能性。
和諧的寢室關系讓大家的學習生活沒有后顧之憂,“翰林院”也成為彼此的“解憂雜貨鋪”。在被各種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時,大家就會在寢室瘋狂吐槽,冷靜下來之后,再去面對各種問題。在保研的過程中,寢室是大家的“情緒垃圾桶”“信息分享站”,更是“最佳后援團”。
學習工作之余,娛樂也是小伙子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學院的團建、集體活動,六人還會共同慶祝每個人的生日,一起參加宿舍文化節,一起打掃宿舍衛生?!扒笸娈悺笔撬麄兯哪陙硐嗵幍拿卦E所在。他們相互理解、相互溫暖,每個人都在為營造一個歡樂又充滿愛意的宿舍氛圍努力著。
四年時光轉瞬即逝,而他們也在生活的點滴中見證了彼此成長,參與了彼此的蛻變。
關于未來,他們仍有璀璨的詩篇需要繼續譜寫。(蘭州大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