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近期的凌厲漲勢如劍指各國央行,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成為這場貨幣角力的核心舞臺。韓國、泰國、波蘭央行紛紛表態,或密切關注貨幣波動,或準備采取干預措施。印尼與秘魯央行更是直接拋售美元以穩定本國貨幣。
上周公布的美國通脹數據超預期,降低了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進一步提振美元。中東緊張局勢可能導致對美元這一避險資產的需求劇增。自4月起,美元指數已累計上漲1.4%。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駐香港的全球市場策略師Marcella Chow指出,當前全球多地央行正進行大量口頭干預。鑒于美聯儲短期內放寬政策的可能性較小,亞洲貨幣可能面臨更大貶值壓力,從而引發更多口頭干預。
分析認為,在美元保持強勢的背景下,新興市場央行面臨的穩匯率、抗資本外流挑戰將持續存在。
泰國央行正不遺余力地支持泰銖,年初至今泰銖兌美元已貶值約6%。為阻止泰銖進一步走弱,泰國央行不僅通過言語干預,還在4月10日的議息會議中堅守利率不變,以維護泰銖匯率,未響應總理Srettha Thavisin的寬松政策呼吁。
波蘭央行同樣強調可能進行干預以支持茲羅提,并指出更強的貨幣有助于抑制通脹。韓國央行則密切關注韓元動態,其行長李昌鏞的講話中蘊含口頭干預信號。韓元上周承壓,對美元匯率一周內下滑1.4%。
面對美元上漲,部分央行已從口頭干預升級至實際行動。印尼央行買入印尼盾并計劃通過干預和出售高收益證券來支撐貨幣。秘魯央行意外降息,并被報道在過去數月持續拋售美元以支持索爾。以色列央行在特定情況下拋售美元保護謝克爾,但此舉并非主要針對美元強勢。
匯豐控股公司全球外匯研究主管Paul Mackel警示,亞洲央行必須保持高度警覺,因為弱勢貨幣可能加劇通脹壓力,使得多國在對抗通脹的“最后一英里”中遭遇困境。